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的干儿子真不好当?刘封被赐死就是比刘禅要强?

刘备的干儿子真不好当?刘封被赐死就是比刘禅要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21 更新时间:2024/2/4 8:54:44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黄昏看三国0023. 刘封的干儿子身份,和他的死有多大关系?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分析过刘封其人,以及他被刘备赐死的原因。

然而,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刘封之所以必须死,主要是在于他的“干儿子”身份。因为刘备一心要扶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禅上位,担心自己百年过后,刘封会威胁到刘禅的皇位,故提前出手将其除害……

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刘封这个干儿子,真的也拥有江山的继承权?会对刘禅造成威胁?

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先搞清楚刘封的身份性质。

据《三国志-蜀书-刘封传》记载: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因为刘备没有儿子可以继承家业,故而收刘封为养子)。看得出,刘封的身份是刘备的养子,这个“养子”,又是什么样一种性质的干儿子呢?

其实在古代,干儿子可以分为义子、养子、继子这几种,虽说都是干儿子,但身份和待遇都是完全不同的。

先说“义子”,既然是“义”字打头,代表的就是一种忠义和情义。所谓义父义子,更类似于师徒的关系,与真正的父子基本不挨边。也就是说,“义子”的身份,往往只是个名分,一般也不会改姓氏。

历史上的将帅都喜欢收义子,比如唐末的李克用,就有13个干儿子,号称十三太保。大名鼎鼎的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有20多个义子,像李文忠,沐英等,他们都无一例外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国将帅。

再说“养子”,“养”字顾名思义是有养育之恩,情同父子。也就是说,养父养子之间,相对于义父义子的关系要更进一步,更加密切,有时候也会改姓氏。但是,即便是改了姓氏,养子也仅能算是“准儿子”,同样不被古代观念所认可,也不具备继承权。

纵观中国历史,能以“养子”身份上位,最终继承王位的案例,也是屈指可数。其中唯一比较有名的,也就是五代十国末期的后周世宗柴荣,他以郭威养子的身份继承王位,最终开创了一番事业,奠定了后来赵宋王朝一统江山的基础。

最后说到“继子”,“继”字的意思就是“过继”,也就算是真正成为了继父的儿子。作为继子,不仅要改姓氏,而且在正式过继的时候,继父家中还要举行隆重的家族仪式,以公示其身份。

从古代的法律和伦理意义上来说,继子就基本可以等同于儿子,不仅享受和儿子一样的待遇,还拥有继承权……

按照这样的说法,《三国志》的记载似乎就有些矛盾了。一方面说刘备收刘封,是想作为继嗣;一方面又明确指出,刘封的身份仅仅是养子,而非继子……这完全不像是陈寿的记载风格。

我们知道,陈寿是个文笔非常简练,记载也异常严谨的史学家。他不可能在自己的史书中留下任何不明不白的东西,更不可能在这些最为关键的节点上,玩这种扑朔迷离的文字游戏。

唯一说得通的解释就是,刘备收刘封,确实是当着众人的面,说过关于“继嗣”的内容,但是,却并没有明确表示,要让刘封当自己的继承人。不然,他完全可以直接收刘封为“继子”,《三国志》上的记载也应该是“以未有继嗣, 继封为子”,而不是“养封为子”。

那么,刘备收刘封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其实,他是看中了刘封这个人才,希望能以“养子”的身份作为恩惠,将其收到麾下。

据史料记载,刘封本为罗侯寇氏之子,原名寇封,是荆州长沙郡刘姓人家的外甥。虽然年纪不大,但刘封性格刚猛,武艺过人,骁勇善战,是一员难得的猛将。这样的人,对于极度缺乏军事人才刘备来说,无疑是不可多得的。

众所周知,刘备奔波了大半辈子,败仗打得比胜仗多,大部分时候不是寄人篱下,就是在忙于逃命。始终没能占到地盘,建立起稳定的根据地,更无余力去经营麾下的人才团队。一直跟在他身边的人,也就只有关羽张飞赵云简雍这些铁杆兄弟。这些人几乎都是同刘备一个年龄段的。

刘备是一代枭雄,志在天下,他的愿望是想要建立起千秋万代的功业。仅仅只靠这些一路跟出来的老兄老弟,想建立功业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刘备必须要想办法建立起自己麾下的人才梯队,不至于在元老派将领们过世或者退休之后,没有人能够挑起军事方面的大梁。

所以,他收刘封为养子的目的,应该就是让刘封成为他麾下“少壮派”将领的第一人,逐渐接替起带兵打仗的责任。他对刘封确实有过关于继承权的承诺,但具体情况应该是如下这样:

刘备对刘封说:“小兄弟你年纪轻轻,就如此有勇力,干脆以后跟着我混吧,我保证不亏待你。我先收你为养子,你跟我姓,然后好好跟着我打仗。今后我要有了亲生儿子,那你就是他的义兄,统率所有兵马,助他成就大业,你当开国大将。要是我今后没有儿子,那你就过继过来,给我当亲儿子,到时候继承王位……”

按照这种说辞,刘备所表达的是对刘封的器重和喜爱。他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的问题,也完全不违背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最基本原则,所谓“嫡长子继承制”。而刘封作为名门之后,深受儒家“君臣父子”思想的从小洗礼,也肯定知道这一点。

客观来说,嫡长子继承制这种蒂固根深的观念和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但是也带来了一种稳定的传承机制,避免了每次王位交替时的动荡和内斗,所以能深入人心。

在这种体制下,默认规则就是嫡长子继承王位,天经地义而且名正言顺。除非是发生意外情况,比如长子早早夭折,或者是实在不成器,才会被考虑废掉,另立次子,庶子,或是侄子这些。

而刘封,作为和刘备毫无血缘关系,仅仅是改了姓氏的“养子”,是几乎不可能去和嫡长子刘禅争王位的。他自己对这一点也是早就心知肚明,所以一直都很坦然地跟在刘备身边,为其领兵打仗,建功立业。

至于刘备,也确实兑现了养育和栽培刘封的承诺。他安排刘封在赵云张飞等人麾下为副将,率军入蜀,扫荡西川,北攻汉中,立功颇多。益州平定后,刘封被刘备为副军中郎将,这对于一员三十岁左右青年将领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职务了,足见刘备对他的重视。

如果真如某些人所说,刘备对刘封忌讳,担心刘封的养子身份会威胁到亲生儿子刘禅的地位,那就应该在刘禅出生之后,将他完全闲置,而不是派往战场上立功升官(按照时间线推断,刘封入蜀的时候,刘禅已经至少五岁)。

甚至,刘封之后还作为刘备的代表,赶往上庸郡,和孟达合兵一处,一同镇守这个蜀汉东北方向最重要的据点。如此独当一面的重任,足以看出刘备对刘封的信任,以及刘封对刘备和蜀汉集团的忠心不二……

然而,就是因为这第一次的独当一面,暴露出了刘封性格上的缺陷,以及他在政治上的极端幼稚。盛气凌人,以权压人,刚愎自用,逼反同僚,战场抗命,不听调遣,拥兵自重,自以为是……刘封在上庸的所作所为,不仅是逼得孟达反叛,导致上庸丢失,还将上司关羽的军令置之耳边风,明目张胆地抗命不从。这无疑是在最大程度上,辜负了刘备对他的期望,也让刘备对他非常恼怒。

原本,刘备对刘封寄予了厚望,让他独当一面的目的,也是希望他能够尽早成长起来,为蜀汉阵营再添一名能征善战军事人物,成为蜀汉下一代少壮派将领的代表,可以在自己百年过后,成为自己儿子刘禅的得力左膀右臂。

然而事实却证明,刘封不是这块料,他固然有刚猛善战,忠心耿耿等优点,但是却刚愎自用,凡事自作主张,而且完全不通政治。更关键的是,他还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请问这样的人谁还敢用?难道还能指望他今后统率全军,担负起蜀汉帝国军事上的重任?

最终,刘封被处死的原因也在于此,除了一小部分是在为荆州之败和关羽之死背锅之外,主因还是在于他违抗军令的举动,以及丢城失地的过失。再加上他的性格刚猛,凡事直来直往,自以为是,一旦没有能完全压得住他的人,令他彻底心服,便很难驾驭。

据《三国志-蜀书-刘封传》记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这段记载,一般被理解为诸葛亮担心刘封的身份特殊,在刘备百年过后,会对刘禅的王位造成威胁。

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对。前面已经分析过,刘封这个养子身份,本身并没有继承权,也不具备会威胁到刘禅王位的资本。诸葛亮所担心的,事实上完全是刘封过于刚猛的性格和自以为是的态度。这样的人一旦是掌握了兵权,就容易拥兵自重,不听号令,会对蜀汉政权造成威胁。

说简单点就是,真正让诸葛亮忌讳的不是刘封的身份,而是刘封的性格,真正担心被威胁到的也不是刘禅的王位,而是整个蜀汉政权……别说是刘封,就算是关羽,张飞,赵云这些元老宿将,要是敢表现出同样的苗头来,只怕下场也是一样……

PS:其实刘封和马谡颇有几分相像,同样是荆州人士,同样是各具才能,同样是年纪轻轻就被上司看重,身居高位。但也同样是在第一次独当大任的时候,同样表现出了自己缺陷的一面,最终同样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同样替上司背上黑锅,同样被挥泪处死……而后人在评价他们的同时,也同样在为他们鸣冤……

更多文章

  • 刘备败走新野,为何新野百姓追随刘备?刘备真是个大忽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驻扎新野,刘备不伐吴蜀国能一统天下吗,刘备新野之战完整版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征战不休,不过现如今看来,三国时期最终的赢家是司马家族。这样看来既不是曹操、孙权也不是刘备的后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了晋朝,这一点估计是很多人想不到的。不过魏蜀吴三国征战中,出现了很多事情。根据三国历史,罗贯中撰写了小说三国演义,也正是三国演义的流行,才让后人们对三国这一乱世有了

  • 周瑜36岁离世,孙策26岁离世,为何他们娶了二乔后,相继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瑜十大经典故事,孙策死后大乔改嫁给了谁,历史中周瑜死于谁手

    导语:三国时期除了能征善战的武将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当时的美女了。那个时代美女众多,比如貂蝉,她原本是王允的歌姬,后来王允为她量身定做了连环计,先策反吕布再杀死董卓,貂蝉和吕布最后也终成眷属。比如江东二乔,她们是乔家的掌上千金,因为美貌扬名于天下,孙策占领江东之后带上周瑜一起迎娶了她们俩,而孙策和

  • 蜀汉灭亡后,关羽全家被杀,张飞为何没事?和他的老婆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一生驰骋纵横,所向披靡,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擒于禁、斩庞德,英雄一时!然而却因轻敌,大意失荆州,命丧孙权之手,令人嗟叹。关羽一生杀敌无数,因此仇家很多。刀下鬼之一庞德儿子庞会,成为关羽宗族一生的梦魇。关羽破了襄阳后,猛攻樊城,曹操派于禁带兵驰援樊城。庞德请命做先锋,但因他原是马超部下,曹

  • 只因儒生散布谣言,秦始皇就焚书坑儒?秦朝当时的局势容不下儒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焚书坑儒的故事,秦始皇坑儒,焚书坑儒是秦朝的统一巩固措施吗

    儒生的存在似乎是秦始皇的逆鳞,按理来说秦始皇灭六国统天下,自然是知晓天下安稳的重要性,即使是不喜儒生也不该明面上宣战。事出必有因,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儒生的存在或许是阻挡了秦始皇的某些筹谋。秦始皇坑儒的表面原因相比于其他六国,秦国所处在的地理位置并不讨喜,位于西边的位置更像是蛮荒地带,相比于注重礼法的

  • 孙权:再伟大的人也难做到完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权图片,孙权是在哪里开创伟业的,孙权决心抗曹

    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孙权的所作所为都透出一股人性的阴暗来,而大部分人都对三国有一种英雄传奇的另眼相待,所以能堂而皇之喜欢孙权的人要么是视角太超脱,要么就是知识面太过局限于三国无双上,我耗尽所有脑细胞都难以想象出孙权的优点,黑点倒是一大片,孙十万,合肥送人头,只给他哥封王,给周瑜后代穿小鞋,周瑜亲戚官

  • 霍去病到底有多猛?他做到了其他人千百年来都做不到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玉瑾和霍去病,贺兰山和霍去病的关系

    霍去病的母亲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父亲则是平阳县小吏霍仲孺,霍去病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一个偶然,霍仲孺与卫少儿私通,这才生下了霍去病。所以,霍去病是以“私生子”的身份出生的。要知道,在那个看中出身的年代,霍去病这个既是私生子,又是女奴所生的身份,本来是注定一辈子永无出头之日的。可是一次偶然的

  • 关羽匹马斩颜良,颜良的士兵一阵箭雨就能把他射死,为什么不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羽评价颜良,颜良和颜良关系好吗,关羽杀颜良文丑完整版

    曾经刘备兵败,兄弟三人也被拆散,关羽带着刘备的家眷没有办法暂住在曹操军中。而就在这时,曹操在北方的势力并不是最强,北方还有兵多将广的袁绍。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曹操和袁绍势必要分出胜负。建安五年二月,自认为兵强马壮的袁绍率先发起了攻击,也就是在这一年关羽又一次做了几件扬名天下的事迹。袁绍首先派颜良等人

  • 刘邦和李渊短短几年就统一天下,为何曹操一生却只得天下三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渊和曹操,李渊vs刘邦谁厉害,曹操鼎盛时期有多强

    隋朝末年,隋炀帝在位时大兴土木,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北周关陇贵族出生的李渊,在晋阳起兵,建立唐朝后,消灭了各地农民起义军和地方割据势力,最终统一全国,唐高祖李渊的起点比汉高祖刘邦的起点高,也只用了七年的时间就统一天下。刘邦和李渊之前的王朝都有很相似的共同点,就是经历

  • 如果秦始皇多活二十年,秦朝会不会避免灭亡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假如秦始皇不死秦朝还会灭亡吗,秦始皇对秦朝的灭亡的影响,秦始皇末期实际情况

    为此,很多人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秦始皇能够多活二十年,秦朝会不会避免灭亡危机?答案是否定的。最坏结局其实历史上的秦朝,确实算是秦最坏的结局。要知道,从东周初年,周天子正式册封秦为诸侯开始,到秦国末代国王子婴宣布投降,前后历时650年。换句话说,秦作为一个割据势力、诸侯势力存在的年限,要比作为大

  • 这位将军病重,孙权命道士在星辰下为其祈祷延寿,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权嫁妹,孙权决心抗曹,诸葛亮智激孙权完整版

    居功至伟吕蒙连用计策,拿下了荆州,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孙权十分高兴,于是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并封其为孱陵侯,给了他很多财物。面对如此巨大的赏赐,吕蒙再三推辞,不肯接受金钱,吕蒙觉得拿下荆州是众将士共同努力下的成果,而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所以迟迟不接受赏赐,但孙权不允许,孙权觉得攻取荆州吕蒙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