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很多人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秦始皇能够多活二十年,秦朝会不会避免灭亡危机?答案是否定的。
最坏结局
其实历史上的秦朝,确实算是秦最坏的结局。要知道,从东周初年,周天子正式册封秦为诸侯开始,到秦国末代国王子婴宣布投降,前后历时650年。换句话说,秦作为一个割据势力、诸侯势力存在的年限,要比作为大一统王朝(十五年)要长久几十倍。
因此从某个角度来看,秦的灭亡,其实是灭亡于消化不良,最终,导致秦被活活噎死。
秦末起义爆发后,秦非但丢失了六国土地,甚至秦的本土,历代秦君六百多年的积累,也在一夜间化为乌有。这对秦国来说,无疑是最坏的结局。
最好结局
那么,假设在另一个时空里,秦始皇真的搞到了延年益寿的秘方,并且多活了二十年,那么,秦朝能否避免崩溃的悲剧?
其实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秦朝为什么垮台的。
儒家史学者认为,秦朝失去人心,所以崩溃了。这个说法其实十分笼统。因为秦的灭亡,主要在于两点:
第一,是基层管理失控。秦虽然军事上扫平了六国,但限于当时的行政管理水平,因此,秦对山东六国故地的统治只能算军事占领,秦朝的很多指令,往往很难在地方落实。甚至张良等人谋害秦始皇,秦朝的公差都没能抓捕到刺客。从这不难看出秦在六国故地的行政管理水平和治安管理水平。
第二,秦的统治集团发生内耗。
因为秦对基层管理失控,所以,大泽乡起义爆发后,秦朝处于遍地烽火狼烟的状态。但是,秦当时的军事水平是占据绝对优势的——要知道,秦军是专业的军队,而农民军则毫无专业战斗素养。因此,虽然大泽乡起义爆发没几天,陈胜吴广相继被秦军消灭。
本来秦军的助力下,秦的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这关键时刻,因为赵高弄权,所以秦大将章邯担心自己功劳太大会在事后被赵高杀死。所以章邯居然倒戈相向。这让军事局势发生180度的逆转。最终,导致了秦陷入崩溃状态。
我们假设,在另一个时空里,秦始皇多活了二十年,那么,大泽乡起义不外乎有两种可能:
第一,被秦军及时弹压下去,之后秦继续维持在山东六国故地的高压统治;
第二,大泽乡起义引发的秦末农民起义失控,秦军无法及时弹压,于是秦放弃对山东六国的统治,壮士断腕,重新以函谷关为界,维持统一前的局面。
秦的败亡
不过,即便秦始皇多活二十年,秦的灭亡,也将是历史的必然。
因为秦在商鞅变法的改革下,本身就是战争机器。所以,即便是秦可以退守函谷关,那么,按照秦的发展模式,秦也还是会再度出关对六国故地进行征服。而一旦秦始皇的继承者出现无法处理好和武将的关系,就有可能让我们这个时空的章邯反水事件重演,最终,导致秦彻底陷入败亡。
所以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针对秦的灭亡,进行了改良:
首先,面对山东六国故地无法直接行政管理的现实,刘邦改良了分封制度;
其次,西汉朝廷采取与民休息的策略,减轻了百姓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