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军20万精锐为何在土木堡被5万瓦剌军全歼

明军20万精锐为何在土木堡被5万瓦剌军全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38 更新时间:2024/1/17 19:17:26

“土木堡之变”明军惨败,20万精锐中央军战死三分之一,伤亡过半。朝中大将大臣66人战死,马匹损失20万头。而当时瓦剌军只有5万多人。

如果咱们只看这一组数字对比,肯定会得出一个结论:明军实在是弱爆了!

但明军真的有那么弱吗?要知道,二三十年前,朱棣曾率军多次深入蒙古腹地,像猎狗撵兔子一样,打得蒙古人无处可逃,只得规规矩矩臣服归顺。难道仅仅过了二三十年,双方的军事力量就发生了这么大的逆变?

逆变确实是有的。由于瓦剌强势崛起,打败鞑靼,统一了漠北草原,也是在整个明朝时期,蒙古人地盘最大的时候。明军虽然修筑了长城,设置了九边军镇,但是军队防备有所松懈,军队守将忙着和蒙古人做生意。宣府、大同两个军镇,初期在与瓦剌军作战中,在兵力及防御工事不弱的情况下,依然损兵折将丢城失地。

但是,这个逆变绝对没有那么大!很简单,当瓦剌也先挟裹“土木堡之变”战胜明军之雄威,手握明朝皇帝明英宗的气势,前往围攻北京。北京仅仅不到10万人的二线队伍,竟然就打得也先落荒而逃。能说瓦剌军比明军厉害吗?

显然,“土木堡之变”明军的失败,不是双方真正军事实力比拼的结果,仅仅是一场战术指挥的失败。

明军有哪些战术指挥的失败呢?

第一、准备不足。宦官振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朝臣很多不同意,联名反对,但是明英宗一意孤行。明军并没有统一思想,又在做出决定后两天就出兵,不仅仅将士的思想没有得到动员,粮草、辎重各方面准备都不充分。

第二、冒险出击。明军到达大同时,也先看见明军来了,立刻主动撤退。稍微有一点军事知识的人都明白,瓦剌这样做,显然是诱敌深入,设伏打击。但是明英宗与王振却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中央皇家军队到来,赫赫君威,吓得也先屁滚尿流,立刻就提兵追击。结果明军先头部队果然中计,很快进入了瓦剌的埋伏圈被打败。

第三,慌张撤退。先头部队一打败,明英宗与王振知道后,赶紧就撤退。同样的,稍微有一点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稳住阵脚,稳住军心。又不是主力部队打败了,而且你有20万人,瓦剌只有5万多人,你慌张撤退什么?一撤退,士气就泄了一半。

第四,退防拖延。打败了,要撤退也可以,最重要的就是赶紧退到位,做好布防,迎接敌人的进攻。结果在撤退过程中,王振为了在家乡人面前炫耀自己有多受宠,让明英宗带着军队绕一个大弯去他的家乡,让家乡人民见识见识他的威风。在临近他家乡的时候,他又觉得大军会踩踏他家乡的庄稼,第二次改变行军路线,又再绕一个大弯,回到土木堡。这样绕来绕去,不但拖延了时机,同时还把士兵们搞得疲累不堪。

第五,错误布防。退回来在哪里布防?本来兵书尚书邝埜一再要求退到居庸关,那里地势险峻,最重要的是后勤一应设施齐备。就算一时半会儿打不赢,住在那里和瓦剌打持久战,瓦剌也耗不起。但是王振就是不同意,让军队撤退到土木堡。土木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地势高,缺水。军队到土木堡后,士兵挖井两丈,仍然没找到水。这不就是当年马谡守街亭的做法吗?王振一个宦官,从来没有打仗经验,他居然要外行指挥内行!

第六,再次上当。也先追到土木堡,把土木堡围起来。这时候他又故技重施,一面写信求和,一面假意撤退。这和也先第一次做的有什么区别?可是明英宗和王振竟然信了,认为也先又是慑于“赫赫君威”,居然毫不提防,撤退下山找水源找食物。结果军队完全没有组织纪律,一窝蜂就朝有水的地方跑,混乱不堪。也先转回来,逮着这乱成一团的明军就杀。那家伙,简直杀得太痛快了!

第七,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指挥不当!这场仗,从头至尾都是王振在指挥,在安排,在调度。王振害怕大家反对,也不召开军事会议,一拍脑袋,他想怎样就怎样。明军是20万精锐,却交给一个外行(而且仅仅一个人)来指挥,这场仗怎么可能打得赢呢?

标签: 明朝土木之变明英宗王振

更多文章

  • 建国第一功臣却惨遭灭门,曾是皇帝最亲密老乡不检点让他殒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朱元璋,李善长

    很多人都想做那种一呼百应、统领全局的领导者,至少也得是抛头露面、出镜率极高的头条人物。这种想法当然绝对不能说错,但是我们还应当考虑到,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领导,也没有那么多聚光灯下的机会给你享受欢呼。做一个幕后英雄其实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甚至比有些活跃在台前的人所付出的努力、所收获的回报要更多。

  • 为了让朱家人永远是皇帝,朱元璋想了两个妙招,结果害死亲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元璋,朱允炆

    对于朱元璋,我们都是很熟悉的,因为很多的影视剧都有讲述朱元璋的故事,在大多数人眼里,朱元璋是一位十分传奇的人物,因为他出生于一个十分贫穷的家庭,少时的朱元璋为了活着在大街上当过乞丐。但是有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乞丐以后竟然成为一位开国的皇帝。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又开心又害怕。因为他觉得自己手下

  • 香消玉殒落何方,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秦淮八艳,陈圆圆

    “冲冠一怒为红颜”,清人吴梅村的《圆圆曲》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奇女子陈圆圆的传奇经历。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中,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陈圆圆是一个既有许多浪漫气息,又充满时代悲剧性的红颜女子。陈圆圆剧照(图片来自网络)作为一个风尘女子,陈圆圆是怎样到达京城而落于吴三桂之手,成

  • 海陵王完颜亮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又是如何走向人生末路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金朝,完颜亮

    海陵王完颜亮是金国的第四位皇帝,同时也是第一位通过谋朝篡位登上皇位的皇帝。在海陵王之前的皇帝是金熙宗,海陵王在还是金熙宗臣子的时候,通过宫变,将金熙宗杀害,随后自己登基称帝,成为金国的第四位皇帝。金熙宗之所以会当上皇帝,是因为金太宗中风的时候,皇储斜也已经早两年去世。在继承人位置空虚的时候,完颜宗翰

  • 明朝最大贪污犯是朱元璋,国库之外私设小金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朱元璋

    古代的皇帝是怎样花钱的?看似这是个无需讨论的话题,因为在帝制时代,整个中国都是皇帝一个人的,那么他当然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但是,为了花的方便,皇帝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内库也就是区别于国库的皇帝的私人小金库。这在历朝历代都有,到了明朝,称之为内承运库。明太祖朱元璋(图片来自网络)明代的内库,始

  • 朱棣生母之谜:明成祖朱棣是马皇后生的,还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拥有重兵,镇守北平。建文元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经过三年多的兵戎相争,建文四年,朱棣终于攻占了南京,即皇帝位,改元为永乐。他又于永乐九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 崇祯皇帝为什么刚除掉魏忠贤后又大量重用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崇祯,魏忠贤,李自成

    明朝天启七年(1627)的八月,17岁的朱由检接替明熹宗成了崇祯帝。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被折腾的气息奄奄,内忧外患。崇祯帝面对不断激化的矛盾,决定找一个人开刀,就是对满朝敢恨不敢言的宦官魏忠贤下手。他与明熹宗乳母相勾结,凭借明熹宗做靠山,任秉笔太监,提督东厂,权势熏天,一是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号称

  • 明朝灭亡时作风彪悍的锦衣卫到底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锦衣卫

    锦衣卫是一群作风彪悍的人。他们出现的地方,就会掀起一片腥风血雨这并非夸张之语。“洪武四大案”之中的两个,“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是由锦衣卫直接策划并办理的。两个案件前后株连蔓引了4万多人。那可是4万多条活生生的生命啊。锦衣卫

  • 崇祯皇帝自缢背后的不甘:崇祯皇帝遗书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崇祯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杀死了自己的妻女,选择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而是选择了自尽呢?事实上,崇祯皇帝在能够跑的时候犹豫不决,没有逃跑,到最后想要逃跑的时候却跑不了了。其实在李自成的军队逼近北京城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劝崇祯皇帝赶紧的

  • 述律平到底有多偏心,她为什么不喜欢长子图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辽朝,述律平

    述律平是辽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后,同时也是契丹国第一位皇后,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偏心皇后。述律平是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之后,被册封为皇后。述律平是耶律阿保机两人少年相识,成亲之后也是共同面对困难,齐头并进,夫妻两人的感情十分要好。述律平和耶律阿保机一生生有三子一女,长子耶律倍(图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