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建国第一功臣却惨遭灭门,曾是皇帝最亲密老乡不检点让他殒命

建国第一功臣却惨遭灭门,曾是皇帝最亲密老乡不检点让他殒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93 更新时间:2024/1/2 8:42:41

很多人都想做那种一呼百应、统领全局的领导者,至少也得是抛头露面、出镜率极高的头条人物。这种想法当然绝对不能说错,但是我们还应当考虑到,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领导,也没有那么多聚光灯下的机会给你享受欢呼。做一个幕后英雄其实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甚至比有些活跃在台前的人所付出的努力、所收获的回报要更多。

李善长,字百室,和那个时代很多的名人一样,也是安徽定远人。和那些靠儒家四书五经安身立命、博取功名的传统士子不同,打小就聪明的李善长读的不是儒家经典,却对《韩非子》这种法家书籍很感兴趣,而且料事极准,颇有点小诸葛的意思。

李善长(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和诸葛亮不同,李善长是自己去找自己的主公的。时值朱元璋驻军滁州,李善长去拜会了他。得知李善长是乡间有名的长者,朱元璋也热烈欢迎了他,希望能得到他的一些人生经验。两人也有一段类似隆中对的对话:朱元璋问:“现在到处都在打仗,应该怎么安定天下呢?”李善长答:“秦末天下大乱,汉高祖以布衣起事,为人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五年时间就做了皇帝。现在元朝的气数已经差不多了,天下土崩瓦解。您是濠州人,离刘邦故里沛县距离不远(其实距离还是挺远的)。汉高祖留给您的王气,您应当好好利用。好好学习刘邦的故事,天下很快就是您的了!”

朱元璋(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席话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里,朱元璋决定把李善长当做自己的诸葛亮。在朱元璋的大营中,李善长是大总管:参谋军士、发放粮饷都是他的活,还要负责接见来投靠的人才,并推荐其适合的岗位,俨然将参谋长、后勤部长、组织部长集于一身。

朱元璋干得这么好,自然有人眼红,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老丈人郭子兴。郭子兴不仅要夺朱元璋的兵权、关朱元璋的禁闭,还要挖朱元璋的人才,李善长就是他第一个要挖的人才。尽管主公被关,情况似乎不利,但是李善长坚决地拒绝了郭子兴。不久朱元璋被放了出来,因而更加信赖这位患难与共的好兄弟。

李善长不仅是一位好的大总管,指挥打仗也不含糊。朱元璋驻扎在和县的时候,发兵去进攻鸡笼山,大本营只有很少的人在李善长的统领下留守。得知朱元璋老窝空虚的元军就想过来捡个漏,没想到被早就做好准备的李善长以逸待劳,全军覆没。

当然,李善长的本事还是主要在出谋划策上。在朱元璋获得水师以后,他力主渡江攻占采石矶,而后以此为跳板进攻南京、镇江。在朱元璋初步获得了以南京为中心的一片根据地以后,由于他还要负责其他的南征北战,不太有时间管理民生,因此实际上这片土地的真正治理者是李善长。李善长充分发挥了他的管理学和经济学才干,他参照元代的制度但又不完全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修订了很多德政,让饱受苦难的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政府财政却也收获颇丰。

李善长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对下,在面对领导的时候他也能做到不卑不亢。刚渡江的时候,朱元璋想要用严刑峻法来约束百姓,遭到了李善长的坚决反对。朱元璋问:“我的法令里面需要连坐的只有三条,够不错了吧?”李善长则表示出了谋反以外其他都不应该连坐。朱元璋想想也有道理,就叫他和刘基一起制定律法,这就是《大明律》的蓝本。

刘基(图片来自网络)

李善长虽然没有上阵指挥过什么像样的大仗(和县那场仗相比其他战役只能算小打小闹),但是从大政方针的制定到国计民生的安抚,都无不有着他的心血。朱元璋非常清楚李善长的功劳,在他自立为吴王的时候就封李善长为宣国公,称帝后又授予了他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等荣誉头衔。朱元璋出去巡视的时候,京城大小事务都由李善长打理。不仅如此,整个明代的官制、礼制,以及各类大型活动都由李善长主持,他也是明帝国的第一位丞相。在朱元璋论功行赏的时候,李善长被认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在他的嘉奖令里,朱元璋将他比作了西汉开国元勋萧何,而李善长也确实比得上萧何。

萧何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只是李善长虽然在才能上可以与萧何、诸葛亮比肩,但在个人品德上却与这二位相去甚远。看起来一副忠厚长者模样的李善长其实内心非常善妒而刻薄。同事稍微有点越权而让他不舒服的,他就找个理由把人家给赶走。而作为朝廷中淮西人的老大,他与朝中另一大集团浙东集团的老大刘基不仅没有和谐共处,还大搞摩擦,最后把刘基挤走了事。不仅如此,位极人臣的李善长仗着自己有免死铁券,非常肆意妄为,让皇帝朱元璋都感到有些不爽,只是隐忍不发。但是“老子英雄儿好汉”,李善长的儿子也学老子,朱元璋就就不客气了。尽管这位公子是朱元璋的女婿,朱元璋还是以不敬的罪名削掉了他一千八百石的俸禄。

这一举措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李善长决定急流勇退,告老还乡。但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边来”,树大招风的李善长想要彻底与世无争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他还是整个淮西老乡在朝中的代言人。不久,胡惟庸案发,作为胡惟庸的侄女亲家李善长很幸运的躲过一劫,还被退休返聘去负责御史台的工作。

胡惟庸问斩(图片来自网络)

但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五年之后,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一家都是胡惟庸的同党,朱元璋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没有杀他们,只是流放到崇明。不知是老糊涂还是觉得处罚过重的李善长没有进宫谢恩,这让朱元璋对他的意见更大了。又过了五年,七十七岁的李善长可能是真的糊涂了,竟然借了三百兵丁去给自己修房子。忍了他很久的朱元璋终于抓住机会,又旧事重提地把他弟弟一大家拎出来审理。结果一审就出了大问题,李善长被指控默许胡惟庸谋反,并被许诺事成后封王。被定罪为大逆不道的李善长很倒霉的又碰到彗星,钦天监的人说是要“移大臣”,李善长也就理所应当地被砍头,全家七十多口无一幸免,甚至连驸马爷和公主都被罚到江浦干苦力,只有两个公主生的皇外孙没有受罚,但也被剥夺了承袭爵位的权利。

李善长墓地遗址(图片来自网络)

李善长之死基本已经坐实了是冤案,这一点在当时就有大臣向朱元璋当面指出,而且朱元璋也没有任何表示,甚至都没有责骂那位大臣。而纵观李善长的一生,可以以明代建立作为分水岭:建国以前,他是为国事军务殚精竭虑的优秀总管,尽管长期身居幕后,但是谁都知道如果没有他无私奉献明代的建立几乎是不可能的;建国以后,逐渐走到台前的李善长被南京城内的灯红酒绿麻痹了,而集中精力搞小团体、地域党的他终于也毁在了自己的老乡手里。这也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闷声发大财才是最好的。”当一个幕后英雄其实很好,反倒是在阳光下呆久了,没见过太强亮度的眼睛会受不了。

标签: 明朝朱元璋李善长

更多文章

  • 为了让朱家人永远是皇帝,朱元璋想了两个妙招,结果害死亲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元璋,朱允炆

    对于朱元璋,我们都是很熟悉的,因为很多的影视剧都有讲述朱元璋的故事,在大多数人眼里,朱元璋是一位十分传奇的人物,因为他出生于一个十分贫穷的家庭,少时的朱元璋为了活着在大街上当过乞丐。但是有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乞丐以后竟然成为一位开国的皇帝。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又开心又害怕。因为他觉得自己手下

  • 香消玉殒落何方,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秦淮八艳,陈圆圆

    “冲冠一怒为红颜”,清人吴梅村的《圆圆曲》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奇女子陈圆圆的传奇经历。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中,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陈圆圆是一个既有许多浪漫气息,又充满时代悲剧性的红颜女子。陈圆圆剧照(图片来自网络)作为一个风尘女子,陈圆圆是怎样到达京城而落于吴三桂之手,成

  • 海陵王完颜亮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又是如何走向人生末路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金朝,完颜亮

    海陵王完颜亮是金国的第四位皇帝,同时也是第一位通过谋朝篡位登上皇位的皇帝。在海陵王之前的皇帝是金熙宗,海陵王在还是金熙宗臣子的时候,通过宫变,将金熙宗杀害,随后自己登基称帝,成为金国的第四位皇帝。金熙宗之所以会当上皇帝,是因为金太宗中风的时候,皇储斜也已经早两年去世。在继承人位置空虚的时候,完颜宗翰

  • 明朝最大贪污犯是朱元璋,国库之外私设小金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朱元璋

    古代的皇帝是怎样花钱的?看似这是个无需讨论的话题,因为在帝制时代,整个中国都是皇帝一个人的,那么他当然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但是,为了花的方便,皇帝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内库也就是区别于国库的皇帝的私人小金库。这在历朝历代都有,到了明朝,称之为内承运库。明太祖朱元璋(图片来自网络)明代的内库,始

  • 朱棣生母之谜:明成祖朱棣是马皇后生的,还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拥有重兵,镇守北平。建文元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经过三年多的兵戎相争,建文四年,朱棣终于攻占了南京,即皇帝位,改元为永乐。他又于永乐九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 崇祯皇帝为什么刚除掉魏忠贤后又大量重用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崇祯,魏忠贤,李自成

    明朝天启七年(1627)的八月,17岁的朱由检接替明熹宗成了崇祯帝。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被折腾的气息奄奄,内忧外患。崇祯帝面对不断激化的矛盾,决定找一个人开刀,就是对满朝敢恨不敢言的宦官魏忠贤下手。他与明熹宗乳母相勾结,凭借明熹宗做靠山,任秉笔太监,提督东厂,权势熏天,一是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号称

  • 明朝灭亡时作风彪悍的锦衣卫到底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锦衣卫

    锦衣卫是一群作风彪悍的人。他们出现的地方,就会掀起一片腥风血雨这并非夸张之语。“洪武四大案”之中的两个,“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是由锦衣卫直接策划并办理的。两个案件前后株连蔓引了4万多人。那可是4万多条活生生的生命啊。锦衣卫

  • 崇祯皇帝自缢背后的不甘:崇祯皇帝遗书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崇祯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杀死了自己的妻女,选择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而是选择了自尽呢?事实上,崇祯皇帝在能够跑的时候犹豫不决,没有逃跑,到最后想要逃跑的时候却跑不了了。其实在李自成的军队逼近北京城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劝崇祯皇帝赶紧的

  • 述律平到底有多偏心,她为什么不喜欢长子图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辽朝,述律平

    述律平是辽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后,同时也是契丹国第一位皇后,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偏心皇后。述律平是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之后,被册封为皇后。述律平是耶律阿保机两人少年相识,成亲之后也是共同面对困难,齐头并进,夫妻两人的感情十分要好。述律平和耶律阿保机一生生有三子一女,长子耶律倍(图欲)

  • 明代最正直的太监,一生保护无数忠臣孝子,无他皇家险些要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太监,怀恩

    在很多人心目中,“太监”这个名词都是奸邪、狡猾的代名词,这些人整天趴在地上对皇帝唯唯诺诺,转过脸来对大臣和百姓就是一副贪得无厌的嘴脸,尤其是明朝,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著名太监更是把国家一次次置于生死边缘。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太监之中也并非没有好人,比较著名的有郑和,今天介绍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