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谋略远胜伯温!向朱元璋献三策而定鼎天下

谋略远胜伯温!向朱元璋献三策而定鼎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335 更新时间:2024/1/23 18:52:47

明朝是一个很独特的王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明朝是唯一一个夹在两个少数民族之间的王朝,他推翻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又被满洲人的清朝继承。

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唯一一个农民皇帝,而不是贵族或者将军什么的,朱元璋都能够在元末的起义中胜出,除了他本人有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吸纳了很多谋士和将军,而这些人都是元朝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其中最著名的谋士就是刘伯温。

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进士,但是汉人在元朝是不怎么受待见的,即使是个进士,但是刘伯温却不一样,史书记载刘伯温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而且常常被比作诸葛亮,当时的刘伯温在隐居,朱元璋得知以后,亲自去请,才把刘伯温请过来辅佐自己,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以及之后的北伐,刘伯温都是功臣,而这也让朱元璋快速的脱颖而出,战胜其他对手,并取得北伐的胜利,建立明朝。

明朝建立以后,刘伯温奏请设立军卫法,肃正纪纲,为朱元璋治理国家献计献策,依然受到朱元璋的猜疑,主要还是刘伯温太厉害了,朱元璋不放心,所以借胡惟庸之手除掉了刘伯温。

除了刘伯温以外,还有个人也非常的厉害,还是朱元璋的本家,那就是朱升。

这个朱升非常的厉害,从小就聪明好学,跟很多老先生如江敏、金斋谕、陈栎等学习,朱升的进步非常快,二十四岁时写成了《墨庄率意录》,二十六岁时整理成《星卦提纲》,三十五岁时写成《龙穴阴阳之诀》,三十九岁时写成《刑统赋解》,由此可见朱升是非常博学的人,也是个天才。

朱元璋起义时,朱升还在隐居,1358年朱元璋久攻婺源不下,听,听三军总管、大将邓愈说这里有个“卧龙先生”叫朱升,他早早辞官不做隐居石门山,才能堪比诸葛亮。朱元璋一听,马上换一件平民的衣服,去请朱升出山,朱升就给朱元璋献上三条计策,虽然是三条计策,但是也就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也是这三条策略,让朱元璋在起义的队伍中游刃有余,不做出头鸟,这样可以慢慢发展实力,而朱元璋也贯彻的非常好,朱元璋没有急于称帝,甚至称王都比较晚,直到确信自己有这个实力才如此。

在朱元璋攻打徽州、婺州、处州和鄱阳湖大战,与陈友谅最终厮杀。朱升都提供了很多的建议,让朱元璋每次都能够从容应对地方的挑战。

朱元璋称帝以后,朱升所处地位与“开国元勋”不相上下,朱元璋称赞朱升“为人老实,是老成贤达中的英杰”,晋升翰林院学士兼东阁学士、嘉议大夫、知制诰衔,同修国史,成为皇帝顾问,凡军政机密均与之相商。而且特别允许朱升可以不朝拜。

朱升了解朱元璋的为人,所以没过多久,就以年迈向朱元璋提出辞职,朱元璋再三挽留,但是朱升执意离去,朱元璋这才应允,朱升退隐以后,不是找地方隐居,而是带着夫人云游,所以有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这也让朱元璋不知道改到哪里去找朱升。

朱升得以善终,就冲这份智慧,刘伯温也不能及啊。

标签: 明朝朱元璋刘伯温朱升

更多文章

  • 贾似道:曾经的良臣能吏,为何最后落个弄权误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南宋,贾似道

    南宋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时代,作为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南宋却保持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水平。不仅如此,在欧亚各国被崛起的蒙古轮番吊打时,南宋不仅抵抗了半个多世纪,最后还拼死了一个蒙哥大汗,真可谓是让小编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南宋虽小,但历史名人、名将却不少。当然,奸臣却也是不缺的。如果说对南宋前期奸臣

  • 刘伯温50岁才出山辅佐朱元璋,出山之前他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刘伯温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每逢乱世的时候,就会涌现出一些智谋超群的谋士,他们辅佐明主征战天下。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对于一些牛人来说,如果遇不到心中的明主,宁愿选择隐居一生,也不会随便找个人投奔,这也是他们做人的原则,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有的谋臣成名较早,二十多岁就闻名天下,比如三国大牛诸葛亮,他

  • 堂堂皇后只因打了一个宫女,被废黜打入冷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明宪宗,朱见深,万贞儿,吴皇后

    现代宫廷剧很是流行,在里面皇后一般是后宫之主,平时皇帝不在,责罚个妃子,打死个宫女,暴打个太监,那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但是,下面这位皇后,堪称最悲催,只因打了后宫的宫女,也就是奴婢,直接被废黜,而且永远打入冷宫了,堪称历史最冤枉啊。这位就是大明朝建国第八位皇帝朱见深的皇后吴

  • 小明王韩林儿是不是被朱元璋杀害的,韩林儿为什么叫“小明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朝,韩宋,韩林儿

    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末明初起义军红巾军领袖韩山童之子。韩山童在元朝末年,抓住征调黄河劳工之时,策划发动白莲教起义的主要人员。韩山童与刘福通发动红巾军起义,公然反抗元朝统治,没有多久战死。韩林儿于是与母亲一道逃亡武安,此后未曾参与到历史中来。一直到至正十五年,才被刘福通接到亳州,随后在刘福通等人的拥立下

  • 朱元璋请群臣吃饭,菜上齐后大家都在猛吃,唯有刘伯温满头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朱元璋,刘伯温

    中国古代有许多从草莽中走出来的英雄,比如街头小混混刘邦,卖草鞋的刘备,以及和尚朱元璋等等,他们有的成为一方霸主,有的夺得天下,成为天子。而这些人里面,最为著名的,可能就是朱元璋了,后世许多人都把他誉为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朱元璋也的确对得起这个称号,他本出身贫苦,连普通百姓都比不上,最后却在乱世中杀出

  • 宋太祖看不起的饭桶,宋太宗为何提拔成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宋太宗,张齐贤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君主是至高无上不可冒犯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喊出了多少被至尊皇权压迫下臣子的绝望与无奈。但是历史上总有几个大臣敢于无视这种规则,他们不屈服于权利和伦理纲常,他们只坚持自己的小任性:魏征痛怼唐太宗,喷的唐太宗无地自容,其实除去魏征,还有一位宰相敢在宫

  • 北宋与大辽澶渊之盟有着什么样的作用,澶渊之盟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北宋,辽朝,澶渊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

  • 宋朝在宋神宗时期曾大搞军事改革,为何对外战争仍屡战屡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北宋,宋神宗

    宋朝第六位皇帝赵顼庙号为“神”,在封建迷信的社会环境中,“神”这个字就显得更为重要。有人说宋神宗在位虽不到二十年,但对国家怀有一腔热血,坚持通过变法改善国家状况,值得后世歌颂。实际上,当初之所以选用“神”作为赵顼的庙号,意思是这

  • 李自成和张献忠本是好兄弟,为何又成死对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李自成,张献忠

    明朝的历史上有两个很有名的农民起义将领,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两个曾经也是非常要好的战友,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有着同样的年龄,也有同样的经历。他们在明朝时期也是做过明朝的小小公务员,但是他们俩又是一样的具有反叛精神,看到了国家民不聊生的景象,选择了反抗,而且同样他们也都骁勇善战,虽然是农民起义,不是出

  • 董平品行低劣为何能成为梁山五虎将之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北宋,董平

    梁山有好色而居上位之徒,此人卑鄙下流,既不忠于职守,复不以义待朋友。他却是梁山倚重的五虎将之一。那人就是名列第十五的双枪将董平。董平出场得很晚,梁山大聚义前夕才首次露面。他给人武艺超卓、勇猛非凡的印象。宋江设法拉他入伙,排座次后更名列五虎将,便成为顺理成章的发展。论战功,论战绩还是智谋,董平是啥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