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的兵力是大清的两倍,起兵造反为何还会失败

吴三桂的兵力是大清的两倍,起兵造反为何还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59 更新时间:2024/2/15 3:01:15

吴三桂最后造反失败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整体的战略布局失误,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拥有2倍于清军的兵力,却不能用,或者不能发挥各兵种的优势,人数多反而成了失败的原因。按照吴三桂方面最初的战略意图,应该是吴三桂军先从云南和贵州出兵,进而拿下两湖地区和四川地区。与此同时,位于东南方向的福建平南耿精忠和镇南王尚可喜,再联合位于台湾岛的郑经,逐一将东南沿海各省拿下,这样一来,清朝政府赖以存在的赋税重区就被自己卡住了,而位于陕西的王辅臣则可以出兵京城,扼住清庭的咽喉所在。

如果这个战略设想能够顺利推进,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了。加上吴三桂本就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而清朝统治刚刚形成,对于广大的汉族人民来说,反清复明这个口号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群众支持的,战略上处于优势地位,兵力上压倒性优势,再加上有广大的群众支持,造反想不成功都不行。这一点可以从吴三桂军造反之初进展很顺利可以看出,当时一度势如破竹,不到三个月便拿下了南方的个省份。其余十个省份也多有战火波及。但很快,造反行动就陷入了僵局,变得前途渺茫。

实际上,这也不难理解。就拿造反主力吴三桂来说,本就怀揣皇帝梦,但是又不是主动出击的造反,缺乏足够坚定的信心。更别说其他大大小小的藩镇势力了。云南的尚可喜就是很鲜明的例子,原本不想反的尚可喜被儿子尚之信逼上梁山,拉起了反清大旗。而平南王耿精忠想法就更单纯了,他只想搞个割据势力,与清朝独立存在,坐拥东南江山。位于台湾的郑经是想在大陆谋一片栖身之所。

这就造成了在郑经登录东南沿海以后,三方势力已经暗自较劲了。这边是后来的耿精忠、尚之信、郑经三方势力在东南诸省杀得不可开交。于此同时,清朝政府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对实力不强却又可以左右战局的耿精忠和尚之信二人“暂停撤藩”,在兵力布局上,清廷将重兵集结于东南,双重压力之下,耿精忠和尚可喜二人开始动摇了,反清的决心也没那么强了。看到希望的清廷很快反应过来。

这二人的不给力,直接造成在两湖地区激战正酣且连战连捷的吴三桂畏手畏脚,前怕狼后怕虎,便给了清朝政府得以喘息的机会。接下来,清廷再次调整战略部署,在长江沿线布防,吴三桂大军被围困于两湖地区不能动弹。再然后,清廷腾出手来收拾陕西的王辅臣,最终王辅臣被迫投降,清廷没有了京城之危,得以从陕西穿插而过直逼四川,位于两湖的吴三桂左翼又平添压力。在人心收复上,清廷自康熙即位后就招揽汉人人心,反观吴三桂匆忙间在衡阳称帝,引起汉族人和跟着他反清复明的人抛弃,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可以说很大原因是他自己造成的。

标签: 清朝吴三桂

更多文章

  • 她是民国第一天后,五位总统为她痴狂最后却终身守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民国,刘喜奎

    说起近代著名的“角”,我想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梅兰芳了,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主人公名气和才华都不差梅兰芳,她就是一代名伶刘喜奎。刘喜奎原名刘志浩,是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黑龙村人。在她10岁时,拜了河北梆子演员毛毛旦为师,出师后,在哈尔滨,海参崴及津、沪一带进行演出。在沪时与周信

  • 慈禧听到李鸿章去世为什么会如此伤心,他们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慈禧,李鸿章

    李鸿章是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李鸿章与庆亲王跟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慈禧终于能带着光绪皇帝离开窝了一年半的西安,前往北京。慈禧太后心情大好,跟这个搭搭话,跟那个聊聊天,还很好奇地观察着西洋乐器。突然一个人大叫着太后、太后,不顾礼仪奔扑在太后跟前,递上一纸电报。李鸿章(图片来自网络)

  • 拥戴雍正即位的第一功臣隆科多,为何也难逃皇帝猜忌终招杀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雍正,隆科多

    雍正元年(1723),在年羹尧的折子上,雍正提到了一个极其敏感的政治人物隆科多:“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然而几年后,雍正还是对他进行了几十项罪名的审理,最后禁锢而死,历史

  • 关羽被困麦城七天七夜,但为何放弃最后的救命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蜀汉,关羽

    在前面的文章中小编讲到关羽失荆州后本来想立即止损把它抢回来的,可是兵败如山倒,谁也挡不住,因为傅士仁和糜芳的叛变,关羽损兵折将,只能带着身边的亲信关平,周仓等一千多人逃跑,沿着三界冢、盖溪庙、断头山败退到二龙穿江的麦城。暂时屯兵在那里,以待援军,再图未来。可是关羽的厄运才刚刚开始,很快吴兵就追来了,

  • 关羽为什么要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蜀汉,关羽,曹操

    熟读《三国演义》后,我们会对三国中的某些剧情有着强烈的好奇,就像关羽在华容道放过曹操的这件事,就因起了无数人的惋惜。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整件事吧!曹操赤壁大败,败走华东道,在路上连续遇上了张飞、赵云等人,两次大笑,以为诸葛亮和周瑜都是无谋之辈,不知道在路上埋伏大军包围自己,但却都失算了,损失了大量人

  •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战国的六个国君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朝,秦始皇,战国

    秦国的国号早在周朝时期就存在了,当时早期的秦人曾经因为给周王室养马有功,所以被周孝王封在秦地,此后秦就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皇权专政时代的朝代,公元221年秦始皇灭掉了六个强盛的国家,统一了中国。那么大家知道,当年六国被消灭后,六个国家的国君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吗?首先,当年六

  • 解郡县制的好处这么多,为何刘邦还是坚持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西汉,刘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周朝战国时期的分封制也就意味彻底结束,郡县制的推行将历史车轮往前推动了一大步,分封制已经成为历史的遗弃物。但是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却一反历史的重拾战国分封制度,对功臣和皇子裂土分国并且还赋予实权,嫣然是将历史往后退。正是因为刘邦此举,也造成汉朝前期造成了不少的麻烦,操劳了两代

  • 刘表临死前托孤给刘备,为何不选择投降曹操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东汉,刘表,刘备

    三国的许多故事,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人们的脑海里,刘备,关羽,张飞他们三个结义,还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这些诸多的情节,更是让人们回味不止。但是其中有一些故事,也让人们感到很迷惑。就比如荆州刘表为什么要托孤给刘备呢?并且在此之前,刘表也曾经考察过曹操的实力,但是他和张绣等人的矛盾状态,给曹操造成了可乘之机

  • 秦二世胡亥到底是怎么死的,杀他的人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胡亥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般皇权更迭的方式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顺取”就是按照上一任皇帝的遗嘱,合法的继承皇位,另一种就是“逆取”的方式,通过谋权篡位来夺取皇位,秦二世胡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但终究使秦国走向灭亡,但背后的真正主谋确是赵高。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就

  • 司马懿究竟有没有看穿空城计,他为何还会配合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曹魏,司马懿,诸葛亮

    东汉末年,大汉天子的权利锐减,国内各个势力抓住机会造反,而曹操也趁机以平定叛乱为由抓住朝廷大权。最终天下由三股势力互相角抵,处于一种微妙的稳定状态。三国时期涌现出的人物何其多,如关羽、张飞两大战神;甚至连马匹都成为创奇,如的卢、赤兔。善于用计的诸葛亮,他每一道计策可谓神乎其神。诸葛亮是三国有名的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