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国运为何不能持久?秦始皇和汉武帝有何差距?

秦朝国运为何不能持久?秦始皇和汉武帝有何差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92 更新时间:2024/1/16 13:04:30

很多人都喜欢把秦始皇和汉武帝拿出来做比较,毕竟两位都是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不过对比秦朝和汉朝的命运,秦朝存在的时间简直太短,这也是因为秦始皇在最后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导致秦朝走向衰败。秦始皇固然有他伟大的一面,但也有顽固、固执的一面,他把自己的生死看的太重,或许是因为秦始皇不舍这片天下,毕竟能完成全国统一的壮举,这份荣耀不是轻易就能舍弃的。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伟大领袖的这句诗词,虽然贬低了秦皇汉武在文学上面的成就,但是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秦皇汉武在其他方面的成就。正因为如此,所以秦皇汉武经常被后世拿出来比较,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汉武都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杰出的帝王,但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究竟谁更领先一筹,却很难下定论。

有人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绩是任何帝王也无可比拟的,也有人说汉武帝驱逐匈奴保护了边疆安宁,他们两位的功绩各有千秋。而过错也各不相同,秦始皇因为焚书坑儒,苛捐杂税被后世批文暴君,汉武帝因为晚年李陵案,和滥用奸臣被后世批为昏君。

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功过上面,都是功劳很大但是过错也不小,如果单单凭借功过去比较他们两位谁更伟大,是永远没有答案的。但是在一个问题上面,秦始皇却远远比不上汉武帝英明,这也导致了秦朝的二世而亡,和汉朝天下的长久,那究竟是什么事情呢!

众所周知秦国灭亡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胡亥赵高篡权,赐死了扶苏蒙恬,而之所以胡亥和赵高能够轻易得逞,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秦始皇在太子之位上面游离不定,他一方面信赖长子扶苏,又一方面疼爱胡亥,至死也没有立太子之位。

细观中国的历朝历代,发生大的动荡和起义,都是因为在王位的交替过程当中,所以新老皇帝的交替过程,向来都是一个王朝最薄弱的时候。为了害怕君主的意外身亡,而导致皇权旁落,所以历史很早就有了指定太子的规定,一旦皇帝驾崩,太子就成了唯一最合法的继承人。

在选定太子的时候,历朝历代最习惯沿用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立长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也成为了每个王朝的潜规则,一旦有人试图想打破这个规定。那么不仅仅会引起政局的动荡,更有甚者会造成朝堂中的杀戮,给别人可乘之机。

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自己太不愿意死了,他不仅不愿意死,更不允许百官议论生死,而太子是为了皇帝死以后做的打算,如果皇帝不愿意死,谁敢提立太子的事情,所以这就是秦始皇至死也没有立太子的原因,也是秦国灭亡的一个关键因素。

而反观汉武帝,虽然晚年他昏庸无道,滥用奸臣,因为巫蛊之乱汉武帝处死了自己的长子刘据,本来长子刘据是太子,也是汉武帝最信任的儿子,但是处死他后,汉朝的太子之位也因此一直空缺。这时的情况和秦始皇所面临的情况一模一样,众多儿子互相争立太子之位,也导致汉武帝大怒谁也没有立。

汉武帝人生的最后关头,他并没有糊涂,他知道太子之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在他去世前两天,他下诏立自己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这时的刘弗陵只有五岁,为了防止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篡权的事情重演,他又处死了太子的母亲,去世前一天他为太子找了三位辅政大臣。

正因为此,汉武帝去世后,汉朝内部并没有发生什么动荡,刘弗陵理所当然的继承了王位。同样是面对生死,汉武帝要比秦始皇坦然明智的多,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面他没有糊涂,他还是以祖宗的江山为重,而秦始皇称帝以后,想的都是自己能够永做皇位,祖宗的江山社稷他完全没有兼顾到。

因为秦始皇没有立太子,所以导致了秦朝的二世而亡,也因为汉武帝死前立了太子,大汉天下才能存在数百年。所以在看待生死,和立太子这件事情上面,秦始皇是永远比不过汉武帝的,这也是他们两个人之间最大的差距。

标签: 秦朝秦始皇汉武帝

更多文章

  • 蜀汉后主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蜀汉,刘禅

    纵观三国,刘禅作为蜀汉后主,或许是存在误解最多的一位皇帝,各种荒唐的词全部汇集到了这位年轻帝王身上。“扶不起的阿斗” 、“乐不思蜀”这些成语出尽了他的洋相,但是这位年轻的后主是不是真的如历史说的那样昏庸可笑? 刘禅生于公元207年,蜀汉章武三年(公元

  • 诸葛亮五招害死关羽?关羽之死的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蜀汉,关羽,诸葛亮

    关羽之死是蜀汉后期的一大转折点,关羽死后,张飞也因此被杀,刘备更是损兵折将病死白帝城。可以说关羽之死是蜀汉衰弱的一个标志。有人说关羽之死是诸葛亮所为,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刘备拿下了东川,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功业升到了他平生的顶峰。第一次北伐就大获全胜,跟孙权的两次北伐一比,就知道刘备集团的强大。

  • 刘备得卧龙、凤雏两位三国时期顶尖谋士为何未能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刘备,诸葛亮,庞统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诸葛亮(181年-234年1

  •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 决定天下归属的三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东汉,三国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的一首《曹操》也让我们了解到三国纷争时动荡不安的时局,三国鼎立时期发生过很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有三大战役可以说对于天下的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今天我们来聊聊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一

  • 李世民一度想要杀了武则天,最后为何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李世民,武则天

    武则天的父亲是唐朝开国功臣,是木匠商人,在李渊起兵后,他父亲曾经资助过粮草衣物,母亲是隋朝皇室,她从小也算是出生在贵族家庭,家境充裕,不幸的是在她12岁时,父亲去世,武家人对她的母亲落井下石,无奈之下她母亲带着武则天搬了出去独自生活,但是她母亲十分注重对女儿的教育,把武则天教育得十分好,在加上她相貌

  • 刘封立了那么多功勋 刘备为什么还要赐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蜀汉,刘备,刘封

    《三国演义》中,对刘封的死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关羽在败走麦城后,遭遇了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关羽父子被擒后遇难。这期间,关羽曾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助。但两人见死不救,致使关羽遭难。关公死后,廖化去成都哭告刘备:“关公父子遇害,实刘封孟达之罪,乞诛此二贼。”刘备听闻噩耗后,悲痛欲绝,想立即派人捉拿刘封,

  • 和珅的权力只是靠着皇帝的宠爱得来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和珅

    和珅是我国历史上出了名的大奸臣,他贪污腐败的银子足足能够填满大半个清朝国库。人们常说,和珅能够这么肆无忌惮完全是因为乾隆皇帝偏爱,但这个说法却有失偏颇。和珅并不只有乾隆这一个靠山,他在军中颇有权力的弟弟和琳,才是他最大的靠山。兄弟二人母亲因难产去世,九岁时父亲又早逝,族中亲戚见两个孩子孤苦无依经常对

  • 封神演义里,为何残暴的纣王都被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纣王有多残暴,老版封神榜 纣王,纣王真的有这么残暴吗

    人道封神的有纣王、伯邑考、黄飞虎、邓九公等等。阐教封神的有杨任、邓华、殷郊、殷洪、黄天化、土行孙、申公豹等等。截教封神的有赵公明、三霄娘娘、火灵圣母、闻仲等等等等。纣王题诗亵渎女娲娘娘,然后还做了许多十恶不赦的事,杀自己的亲生儿子殷郊殷洪、造炮烙、建鹿台、残忍杀害大臣、挖比干心、敲骨验髓,剖腹验孕。

  • 还跪在100年前?教授将夏朝拱手让给埃及,文化自卑就是这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朝的社会文化,埃及夏朝知乎,夏朝的详细讲解视频

    可事实上是,在1928年-1999年出土的十几万甲骨文碎片中,只有商朝的宫殿以及甲骨文碎片,找不到任何夏朝残留的证据,就连司马迁的《史记》对于夏朝的记载也是从游历山川大河四处收集言论而来。任何事情都无法万无一失,商朝想要做到将存在了500年夏朝的存在痕迹全部抹去,这并不现实。可截止到现在,夏朝确实是

  •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秦国从哪里来的,为何最后变成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武王与秦始皇谁厉害,武王分封诸侯纪录片,秦国是周王分封的吗

    周王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随后,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王室,但是这种制度天生便有他们的缺陷,那就是诸侯国的权力会很大,那也就造成了虽然在初期分封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后期则造成了分封割据的局面,更是导致了周朝的灭亡。据相关典籍记载,秦国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