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随后,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王室,但是这种制度天生便有他们的缺陷,那就是诸侯国的权力会很大,那也就造成了虽然在初期分封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后期则造成了分封割据的局面,更是导致了周朝的灭亡。
据相关典籍记载,秦国嬴氏的祖先是“秦非子”。相传秦非子是伯夷的后代,现在是一个富家公子,但是这个富家公子却对小动物很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养马,他完完全全在养马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周孝王某一天去他的马场巡视,很快便注意到了这个长得帅气身材魁梧举止投足之间透露着不凡气息的“马夫”经过一番介绍后便得知这个马夫竟然是伯夷的后代。
好奇心驱使着这个君王随机问了几个关于养马的问题,这个秦非子一一对答如流,而且言语动作不卑不亢。要知道,马在当时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这样拥有丰富养马经验和道貌岸然的“马夫”可以充分地表现国家的对外面貌,周孝公便开始重用秦非子。
在秦非子的悉心照料之下,养出来的马膘肥体壮,且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王公大臣见到这些马后纷纷对此赞不绝口。欢喜至极的周孝王便将秦非子升至大夫,分封在了现在位于陕西省一带的秦地。
而对于周孝王的这一举措并不是一时兴起,他也是有他的充分的考量。在当时的西北地区,西戎北戎经常骚扰西周的西北地区,而周孝王将秦非子分封在西北地区刚好可以利用骑兵的强大优势镇压西北的军患。
而在与西戎北戎的作战中,秦国的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但是秦非子却在与西戎的战斗中战死沙场。秦庄公即位后,誓死要为自己的曾爷爷报仇,在周密的计划与准备之下,秦国与西戎再次发生战争,最后秦国战胜,不仅灭了西戎,还将北戎也拿了了下来。
逐渐的,原本不受重视的秦国逐渐有了想要称霸的想法。西周灭亡,在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的途中,秦襄公护送有功,被周平王分封为诸侯,并获得了破败不堪的王畿地区,拥有了关中地区之后,秦国终于有机会在关中地区活动,秦国的机会终于来了。
秦穆公时,秦国广招贤才,其中便有来自魏国的商鞅。而随着商鞅变法的开始,秦国命运的转折点才真正开始。商鞅变法奉行法家思想的严刑峻法,使得秦国内部的社会秩序异常安定,夜不闭户几乎是当地的常态,同时他又奉行重农抑商,这为对外扩张的物质供应提供了充足的基础。
虽然商鞅最后车裂而死,但是他对于秦国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商鞅奖励军功大大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使得秦国的军队屡战屡胜,同时在与西戎北戎作战时的经验使得秦国军队血性十足,有的国家甚至是不战而败。仅仅只是因为秦国军队的士气骇人至极。
俗话说要成一事,光有“人和”是不可以的,还要有“天时地利”而秦国便是占据了这一点,首先是他的变法,在当时不止是只有他一个国家进行变法,其他国家均在进行变法或者改革,但是由于国家的基础太为强悍,所以这些而国家变法均为失败。而单单只有秦国,由于是新生国家,国家基础较弱,所以对于变革往往是较为容易的,因此也为秦国顺利开展变法工作奠定了基础。
再者便是时机问题,在战国后期,已经称霸后的诸侯国往往有一种怠战情绪,而且都是在走极盛之后进而衰败的下坡路,历史发展的进程规律便是如此,极盛而衰。而秦国正处于上升时期,再加上秦国在当时几代亲王都是励精图治并且也是军事谋略上的奇才,所以有利于进一步对外扩张,正因如此,秦国最后一举灭了六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的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