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制度的祖训到底是什么样的?对后世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明朝制度的祖训到底是什么样的?对后世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3 更新时间:2024/1/21 1:25:11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白手起家,最后一统江山建立大明朝,成为开国皇帝。如果说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想的是怎样打下江山,那么在当上皇帝后,朱元璋想的就应该是如何让朱家长久的稳坐皇位。于是朱元璋又是杀功臣,又是立规矩,还找来刘伯温推算国运。

在一个朝代建立后,基本上都会由皇帝重新制定一套规章制度,称为“祖制”。而所有的朝代中,明朝的祖制最为特殊,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那么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首先就要说说朱元璋这个人。

朱元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尤其是当了皇帝之后,什么大事小情都要依着他来。明朝刚刚建立时,国家的各项建设繁多,但朱元璋不怕麻烦,所有事都亲自处理,日日夜夜批奏折是常事。后来朱元璋不仅把该操心的事都办完了,不该操心的事他也干了不少,比如朱元璋给他的子孙后代立下了起名字的规矩,名字最后一个字要有一个五行元素的部首,按照五行“木火土金水”的顺序,依次一辈辈循环。

这么做的目的,朱元璋是想让后代们能和五行一样循环反复,永不覆灭,让江山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其实朱元璋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这个原因,包括他在最初定下的祖制。基于朱元璋的性格,在祖制里几乎都是他自己的个人意愿,虽然朱元璋想的都很好,但他也不是圣人,预料不到以后的事情,所以祖制就慢慢的显现出弊端。

明朝的祖制是非常细致的,到什么程度呢?从官员到百姓,什么时候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都给你规定好了。拿官员来说,即使在家也不能自己想穿什么穿什么,要规规矩矩的穿常服;上朝的时候,则要穿公服,依品级系相应的腰带,而且祭祀时不可以穿公服。一旦有官员不小心穿错了衣服,那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除此之外,朱元璋把朝廷上下所有的工作都分配的明明白白,什么官该做什么,哪个机构负责什么事,全都一清二楚,连清扫街道这类事也没落下。这样一来虽然大家都可以各司其职互不打扰,但人终归不是机器,如果有一个人不好好工作,就会让程序无法进行下去。而且这样也容易让各个部门推卸责任,墨守成规。

朱元璋在祖制中有一项重大的决定,就是废除了宰相,把宰相的这部分权力,分置给各部。问题就从这产生了,没有宰相的监管和承上下的作用,各部就谁也管不着谁,自己玩自己的。虽然在权力上有制衡的效果,但有事了就互相观望,谁也不作为,反倒是得不偿失。结果后来就让太监钻了空子,明朝宦官掌权的事屡见不鲜,并且背离了祖制,这一点估计是朱元璋没想到的。

祖制里还对皇帝有着很大的制约,使得之后的皇帝都要按照朱元璋的想法来做事。这样本身就是对皇帝的极大限制,所以明朝后期的皇帝越来越不把祖制当回事,像明武宗甚至都有逆反心理,并不遵守祖制的规定。尽管朱元璋在祖制里提到祖制必须遵守不可更改,但还是免不了世事变化,与时俱进,才是最好的方式。

标签: 明朝朱元璋

更多文章

  • 明成祖朱棣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为何后世评价他远迈汉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朱棣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洪武三年,朱棣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朱元璋驾崩后,即位的明惠宗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永乐年间,国家经济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更加拓展和稳固,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乐。期间发生的重大

  • 因为其墓碑上的一个字,康熙皇帝不愿给孔子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康熙

    在清朝一统中国后,想要笼络天下文人的心,也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所以信奉孔孟之道是很好的办法,毕竟孔子以及儒家占有太重要的历史地位了,所以很多朝代的君主都会尊崇孔子。在清朝也是实行这样的政策,顺治帝尊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而康熙帝南巡有三次路过曲阜,在以前这里是文化的圣地,所以康熙帝也自然要去祭拜孔

  • 康熙智擒鳌拜,为何没将他处死而是终身监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康熙,鳌拜

    康熙十五岁时候智擒鳌拜,至今仍被传颂。可是冒着风险把他抓住了,为什么不直接鳌拜处死呢?这是康熙皇帝的又一高明之处,因为当时他不敢。鳌拜剧照(图片来自网络)鳌拜此人是三朝元老,自皇太极时,鳌拜就领军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公元1637年,鳌拜攻克皮岛;其后取得松锦大捷,之后追击李自成的农民军,击溃张献忠攻

  • 清代皇宫里红杏出墙的妃子被努尔哈赤发现后,并没有杀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努尔哈赤,阿巴亥

    在清代后宫里,真的有红杏出墙事件,一个是在努尔哈赤的后宫,另一个是皇太极的后宫,今天我们来说的是努尔哈赤后宫中的红杏出墙事件。阿巴亥剧照(图片来自网络)天命五年三月,努尔哈赤的小福晋代音察秘密向努尔哈赤举报大妃阿巴亥。接到代音察的举报,努尔哈赤的汗毛都竖起来了,简直不可相信,这绝对不是真的。因为,他

  • 清朝为啥有9位皇帝死在冬天?皇帝也能冻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顺治,康熙,同治

    在清朝的300多年的时间里,如果从清朝入关开始算共有九位皇帝,而这几位皇帝却大多都死在了冬天里。春节过后天气还是一样的寒冷,所以这里把这一段时间也归到冬天里。在春节刚过的时候有三位皇帝去世,顺治皇帝死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乾隆皇帝死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道光皇帝死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这三位皇帝都死在

  • 他是林彪的同学,地位在林彪之上为了不连累战士而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民国,林彪,袁国平

    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名将,包括:林彪、张灵甫、谢晋元、胡琏、刘志丹、伍中豪、邱维达、段德昌、李弥、刘玉章、赖传湘、高魁元、文强、洪水、唐天际、郭天民、曾中生等等。不过,当时给漏掉了一位大人物袁国平。袁国平(图片来自网络)说袁国平是“大人物”,一点也不夸张,甚至可以说,上面列的这些

  • 清朝的县衙除了县太爷和师爷外,还有这些被古装剧所忽略的衙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县太爷,衙役

    清代州县衙门官吏上班之时,也要举行仪式,据说这是从东晋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当时的大学问家俞樾讲了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有一个叫做支道林的去江东拜见友人,回来的时候,有人问他看到了什么。他回答说:“见一群白项乌,但闻唤哑哑声。”俞樾说,这就是所谓的“唱喏”。

  • 他是清朝最可怜的嫡皇子生母被打入冷宫,自己死后还被父亲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乾隆,永璂

    嫡皇子,即皇后所生的皇子,在宗法关系方面,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力,都占有非常大的优势,尤其是古代社会崇尚嫡长子继承制,这就更凸显了嫡皇子的重要性。清朝入关后,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嫡子越来越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然而,嫡子似乎被附上了魔咒一般,唯一以嫡子身份继承皇位的便是道光帝。爱新觉罗·永

  • 这个人是张学良的副官,后来成为开国上将,地位比大将还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民国,张学良,吕正操

    在开国上将中,有三位是从国军中起义过来的,大家都不陌生了,其实,还有一位上将的身份也很特殊,就是吕正操,辽宁海城县人。吕正操原是东北军的名将,张学良非常信赖的副官,在西安事变时,吕正操作为张学良的亲信,全程参与了事变的过程。正是在这次事件中,吕正操结识了周恩来,很快就被周恩来无与伦比的魅力所折服,最

  • 王震将军手里的这个神秘武器,曾令日军闻风丧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民国,王震

    在抗日战争中,土八路善用手榴弹是出名的,连《铁道游击队》里面都要给芳林嫂带上一个砸老松岗。可真正在战斗中,土八路的手榴弹却是经常出毛病的,并不那么好使。美国记者拍摄的三五九旅旅长王震,这位后来的国家副主席手持一枚德式M-24手榴弹1939年9月下旬,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突袭晋察冀三分区熊伯韬的老巢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