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祸起萧墙,八王之祸乱天下与西晋的短命

祸起萧墙,八王之祸乱天下与西晋的短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65 更新时间:2024/3/19 22:53:08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他担心自己也遭到曹氏家族灭亡的命运,称帝以后便大封同姓宗族为王。追封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师为景皇帝,司马昭为文皇帝。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司马斡为平原王,司马亮为汝南王,司马骏为赵王,司马伦为琅琊王,司马攸为齐王,司马鉴为乐安王,司马机为燕王,又封司马孚等子侄17人为王,一共封了大大小小28个王。

司马炎以为这样一来,就能保住司马家族万世为帝了。谁知他这样做埋下了争权夺势的隐患。在他一命呜呼之后,太宰汝南王司马亮为了争夺权势,展开了一场十六年之久的内战,这就是司马家族“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首先是从“贾后之乱”开始的。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因荒淫过度病死,终年55岁。痴凝呆傻的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

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软弱无能,受皇后贾氏摆布。贾后为人阴险狠毒,她先是密谋诛杀了杨骏,此后又贬杨太后为平民,并诛灭三族,杨氏亲属徒党死者几千人。

这场流血政变之后,司马衷召请司马亮进京辅佐朝政,任他为太宰,与太保卫瑾共同主持朝政。任命秦王司马柬为大将军,东平王司马懋为抚军大将军,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下邳王司马晃为尚书令,又加封了董猛、李肇等人。

司马亮很有野心,朝廷中大事小情,总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司马衷简直成了傀儡。

贾后非常嫉恨大权在手的司马亮,于是她便叫皇上写了一份诏书,叫人送给司马玮。诏书上说:“淮南王、长江王、成都王马上带兵进京驻守,罢免司马亮和卫瓘两人的官职。”贾后派亲信深夜把诏书送给司马玮。司马玮看过诏书,将信将疑。司马玮也想借此报复以前的积怨,于是调集手下军队,向京城内外的36支军队宣布说:“太宰、太保图谋不轨。我今奉皇帝手谕,统领京城各军。京城内外将领均应召集本部兵士,协助讨伐叛逆!”

司马亮被捕以后,叹息说:“我对皇上的一片忠心,可以向天下人证明。”后来他和儿子司马矩一起被杀害。

太保卫瓘一家九口人在这次政变中全部被仇人都荣给杀死了。

当消除了司马亮和卫瓘这两个政治对手以后,司马玮手下的岐盛劝他应该乘此机会起兵逮捕贾后等人,匡扶皇室。司马玮犹豫不决。这时贾后却嗅出了周围的危机,她骗取了傻皇帝的信任后叫皇上派殿中将军王宫等人拿着皇帝的旗幡,向大家宣布:“楚王打着皇帝的旗号私自行事,大家千万不要听信他的话。”这样一来,司马玮进京时,手下人纷纷离他而去。司马玮被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弄得十分狼狈。宫廷禁军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把他捆绑起来。就这样,司马玮稀里糊涂地被贾后一伙给杀了。

自此,贾皇后便专断朝政。公元299年,贾南风诬太子母子要弑君,废太子为平民。太子无罪被废,引起一部分拥护太子的朝臣的不满。第二年,他们联络握有军权的赵王司马伦,密谋废除贾后,复立太子。赵王司马伦当即满口答应参与行动。

但是,司马伦原本与贾后关系亲密,他害怕太子复位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先是挑动贾后用毒药害死太子,然后借口为太子报仇,领兵冲入宫中,捕杀了贾后和她的党羽,夺得了政权。第二年,他索性废掉了傀儡皇帝晋惠帝,自己做起皇帝来。

赵王司马伦称帝,马上激起其他宗室诸王的反对。齐王司马冏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起兵讨伐司马伦。双方在洛阳(今河南洛阳)附近激战两个多月,死亡近十万人,赵王司马伦兵败被杀。齐王司马冏请回晋惠帝,入朝辅政。

不久,河间王司马颙联合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又对司马同发动进攻。两军在京城展开激战。一时,洛阳城内飞箭如雨,火光冲天。混战三日,齐王司马冏兵败被杀,长沙王司马乂掌握政权。

公元303年,司马颙又联络成都王司马颖,杀掉司马义,后又打败了企图乘乱夺取朝廷大权的东海王司马越。战乱中,晋惠帝被司马颙的部下劫持去长安(今陕西西安),安置在河间王司马颙的征西将军府。中央政权又落到司马颙手中。

公元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再次起兵攻打司马颙。司马颙联合司马颖率军反击,结果战败逃走。第二年,司马越攻入长安,把晋惠帝夺回洛阳。司马颖、司马颙先后被司马越的亲信势力杀死。

这年十一月的一天晚上,晋惠帝吃了几个绀饼,突然肚子巨痛,大喊大叫几声之后,在显阳殿口鼻流血而死。晋惠帝死后,司马越也未追查凶手,马上另立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司马越独掌晋朝政大权。到此为止,历时十六年的晋皇室宗亲间的“八王之乱”才宣告结束。十年之后,东晋王朝开始了,晋朝有了灭亡的前奏。

司马氏的西晋毁于内乱,毁于同门弟兄、子侄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争权夺利。用“祸起萧墙”这个词来比喻西晋的这场动乱再合适不过了。有时候,外界的压力是会让一个宗族团结一心,牢牢抱在一起来抵御外敌的,可是一旦压力消失,内部的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了。溃散从内部开始的就会彻底摧毁这个家族,西晋短暂的历史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教训。

标签: 西晋八王之乱

更多文章

  • 李密是如何一步步统领瓦岗寨,主要还是得益于隋朝最牛这一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朝,李密,瓦岗寨

    李密是隋唐时期比较出名的起义领袖,他的成功除了隋王朝的暴政和天下民心同路,很重要的一部分还是得益于他自己的实力,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能让他一步一步成为瓦岗寨的首领呢?杨广将杨玄感叛变平定之后,随即下令彻查此事以绝后患。他不仅将之前投降的朝廷官员统统杀掉,就连当时接受杨玄感救济的百姓也不能幸免于难。一下

  • 善于招揽人才的李世民,怎么独不能将这个人招进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李世民,单雄信

    隋唐时期,猛将英雄辈出,除了三国时期,隋唐时期所处的英雄猛将是最多的,有帅才李靖,还有就是秦琼,尉迟恭,程咬金,这些千古风流人物,李世民在麾下的二十四功臣,个个都不是凡俗之辈。也难怪李世民在老来想起和兄弟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日子,就激动不已,可是到了他都快死了的时候,曾经的兄弟死的死,老的老,

  • 辽国扩充军队有60万人以上,为何没有消灭西夏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辽朝,西夏

    在宋朝统治期间,北方一直有一个强敌,那就是北方的大辽国。在11世纪的东亚地区,辽国是最强大的国家。虽然宋朝在经济上能够秒杀辽国,但是在军事上一直被辽国暴打。即便是后起之秀的西夏国,也不敢和辽国正面对抗。那么,辽国军队到底有多强的战斗力。既然大辽国这么强悍,为何没有灭掉盘踞西北的西夏国呢?宋朝的疆域只

  • 明成祖朱棣答应立朱高熙为太子,为何后来又变卦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朱棣,朱高煦

    朱高煦系朱棣的次子,英勇善战,在“靖难之役”中,跟随朱棣征战南北,屡立战功。白沟河之战,高煦帅精骑数千,斩南军都督瞿能父子,使得燕军反败为胜。东昌之役,“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赖高煦所率援军,击败南军,保护了朱棣。朱棣以高煦类己,许以事成立为皇太子。

  • 解缙深得朱棣器重,最后却被埋入雪堆冻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棣,解缙

    解缙朱元璋崩逝(公元1398年),谢缙入京哭临。因为此事,有司弹劾谢缙违逆诏旨(朱元璋遗诏有云:“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并且,解缙母丧还未下葬,父亲年已九十,他不应当舍家入朝。于是,解缙被贬谪为河州卫吏。后

  • 李自成包围了北京城的时候,为何崇祯不选择外逃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李自成,崇祯

    崇祯皇帝作为亡国之君,虽然亡国之灾不完全在他,但他的刚愎自用,好高骛远,不敢担当绝对是明朝灭亡的加速剂。虽然作为皇帝他做到了“君王死社稷”的诺言,但我想这并非是他真心希望的,只是形式危急,四面楚歌,想逃却逃不掉了。这还要从崇祯皇帝的性格说起。1642年,明朝面临清朝和农民起义

  • 明朝万历皇帝想封郑贵妃为皇后,为什么没有实现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万历,郑贵妃

    1620年8月18日,天气阴霾,日光昏黄。虽值盛夏,可是紫禁城中却弥漫着一股“肃杀”与“不祥”之气,明朝的文武大臣们立在毓德宫前,他们有的神态慌张,有的故作镇静,有的心怀鬼胎,但他们不管是什么心态,都已阻挡不了明朝第十三位君主,万历皇帝朱朱翊钧在毓德宫

  • 元朝真的有尹志平吗?盘点十个元朝有趣的冷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朝,尹志平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元朝,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段近百年的屈辱历史。元朝始于1271年,灭亡于1368年,有古代蒙古族所建立,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短命的大统一王朝。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十个关于元朝的冷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一、中国挽救了西方文明艾因札鲁特战役被西方

  • 朱元璋为什么建立锦衣卫?锦衣卫到底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朱元璋,锦衣卫

    明朝由布衣天子朱元璋建立,从元朝末年开始,天下就出现了动乱。这时候的元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不过朱家在这时候没有过得很好,朱元璋有很多兄弟姐妹,可在这样的乱世之中,能够吃饱饭就已经是不错了。朱元璋少年时期给地主放牛。可是好景不长,朱元璋就因为偷吃小牛犊被地主赶出了家门。从此朱元璋就进入了乞讨的生活,在

  • 元朝究竟是怎么灭亡的,难道真的是毁于这种疾病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朝,黑死病

    黑死病,一种中世纪的流行病,通常与欧洲有关。在14世纪,这种病杀死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欧洲人。然而,黑死病实际上起源于亚洲,并摧毁了非洲大陆的许多地区。在1330-1340年代,黑死病确实出现在亚洲各地的记录中。截至1200年,中国总人口超过1.2亿,但1393年的人口普查发现只有6500万中国人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