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弘光政权”是什么?大明的这套体系为什么没能挽救大明?

“弘光政权”是什么?大明的这套体系为什么没能挽救大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18 更新时间:2024/1/21 19:59:52

1644年4月25日,北京城破,崇祯帝殉国。

虽然名义上大明已经成了历史,但1644年的中国大部分地区依旧处在大明的统治之下。

一、大明的备用行政体系

王进京,清兵入关,整个北方兵荒马乱,战火洗劫之下,一副末日景象。

但此时的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带依旧处在明廷的统治之下,北方的战火尚未能波及到这里,但平静很快被打破。

虽然因战火导致消息不畅,但最迟五月,南京还是得知了京师陷落的消息。

这时明成祖朱棣当年的设计开始显现作用,他早已为自己的子孙想好了退路。

明成祖在迁都北京后,在南京保留着和北京相同的一套行政体系,南京一直承担着备用首都的角色。

既然确认了京师陷落,南京的行政体系便立即运转起来,唯一的问题是,差个皇帝。

首先是确认崇祯帝的死讯,要不然刚立完皇帝,他老人家从北边风尘仆仆的赶来,你还活不活了。

其次就是考虑继承人了。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

崇祯帝有三位皇子,但是都失陷在北方,音讯全无。

现在南方手里有的都是些南逃的藩王。

排来排去,只有福王朱由崧最合适,神宗嫡孙。

但东林党人不想立福王,想去立璐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璐王更加贤明。

这种理由说出来鬼都不信,祖制立嫡不立贤,就是因为贤明这种事根本没法量化比较,徒增事端。

再说一个“指甲长六七寸,以竹管护之”的王爷,能贤明到哪去?

二、东林党和福王的恩怨

东林党人为什么不想立福王?

这事要从四十多年前说起,那时候还是万历皇帝在位,万历不喜欢宫女所生的长子朱常洛,迟迟不愿立为太子。

万历想要立的是更宠爱的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但大臣们不答应。

朱常洛并无过错,怎么可以废长立幼,违背祖制。

于是就是一场浩浩荡荡持续15年之久的“国本”之争。

虽然最后以万历皇帝的妥协,立朱常洛为太子而结束。

但东林党人为首的文官集团和郑贵妃以及朱常洵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此后的“梃击”案,“妖书”案,“移宫”案更是将梁子越结越深。

而朱常洵最后被封为福王,正是眼前这位小福王的父亲。

东林党人就是怕小福王继位之后算东林党的旧账,但立璐王又违背祖制。

东林党人一犹豫,就有人钻了空子,拥立新君,这可是天大的从龙之功啊。

三、窝里横的大明王师

马士英联合江北四镇的武将拥立福王监国,也就是弘光朝廷,抢下了这从龙之功。

武将集团赌对了这一次,地位和权力大幅上升,以文制武成了空谈。

这江北四镇就是指刘良佐、刘泽清、高杰、黄得功这四支驻扎江北的军事势力,也是南明朝廷能调动的最大一支兵马。

但这四位本就是老兵油子,高杰和刘泽清更是北边退回来的败兵,现在又有了“定策”之功,更是飞扬跋扈。

史可法虽是督师,但以文制武都成了空谈,史可法又如何指挥得动这帮有着辖地财政权的兵油子,难不成要用孔孟之道感化他们。

指望他们去剿寇平虏是不可能了,争权夺利,打起自己人来倒甚是骁勇。

最可怕的是整个弘光朝廷对满清依旧抱有幻想,觉得满清是吴三桂请来替崇祯皇帝报仇的。

还跑去和谈,要“联虏平寇”,完全忘了当年关外和满清打生打死这么多年,真是天真的可以。

半幅国土都没了,结果文官想着争权,武将想着夺利,敌人还没南下,自己人先打得头破血流,大明的这套官僚体系真真是已经烂透了。

指望这帮人中兴大明,还不如多去孝陵磕磕头,指望洪武爷显灵呢。

标签: 明朝南明朱由崧弘光政权

更多文章

  • 给明朝致命一枪的不是李自成也不是吴三桂,而是这个乱臣贼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南明,李自成,吴三桂,左良玉

    提到明朝的覆灭,最经典的估计就是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不屈服,最终上吊煤山。崇祯一死,天下立马大乱,吴三桂带着清军直接入侵,一路势如破竹。如果从明面上来看的话,李自成和吴三桂是颠覆明朝的罪魁祸首,不过要说真正掐掉明朝最后希望的并不是他们,而是一个令人咬牙切齿的奸臣贼子。崇祯死后,虽说清军已经来势汹汹,

  • 名声最好的亡国之君却错过了两次振兴王朝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崇祯,李自成

    大家都知道,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城之前,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明朝正式灭亡,而几百年来,后世其实对崇祯皇帝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许多人都认为崇祯皇帝在位17年,十分励精图治,勤于政事,而且对家属与部下极为严格,为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就连皇后也必须做女工和织布,节约开支。后来他被迫自杀时,还给李自成留下

  • 明朝曾秉正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朱元璋最后竟阉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朱元璋,曾秉正

    无论是在元朝时,某些汉人主动蒙古化。还是明朝时期,一些蒙古人、色目人主动汉化。其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物质利益、精神利益。不论什么阶层的人都会主动向政权妥协的,这是人类的共性。蒙汉之间互相变化例如,原南宋地区的民间为了适应这种风尚,一些民间书商(书坊)就出版了《至元译语》(蒙古译语)。因为,元代商业发达

  • 宋太祖赵匡胤与羊肉的故事,他为何如此爱吃羊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

    相信大家都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那里面有个灰太狼,那叫一个爱吃羊啊,虽然一直都在失败,但是每集都去抓羊,那叫一个执着,堪称屡败屡战的典范,灰太狼爱吃羊可能是出于天性,但是,在历史上有个皇室家族也爱吃羊,这是咋回事?据说,赵匡胤还未发迹的时候,曾在长安(今西安)街头流浪,因饥饿难耐,不得不低下男儿头

  • 解缙含冤被处死 朱高炽当了皇帝后为何不给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朱棣,朱高炽,谢缙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永乐大典》的主要编纂人,他叫做解缙,是朱元璋时期的大臣,后来被朱棣重用,当年他因为毒舌,很多大臣都讨厌他,所以当解缙出现朱棣对他的信任危机后,他被诬陷入狱,出狱后又被朱棣处死,为何朱高炽继位后为很多人平凡却不为他平凡呢?他是进士出身,非常的有才华,很受朱元璋的器重,当年朱元璋对解

  •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皇太极为何改称为大清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努尔哈赤,皇太极

    十五、十六世纪,明朝在内有党争倾轧不已,外有东南沿海的倭寇侵扰,北部有蒙元余部的侵扰搞的疲惫不堪的时候,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却乘机逐渐统一、强大起来。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深受汉文化熏陶的女真族杰出首领努尔哈赤在苏子河畔修建的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称汗,国号“大

  • 朱元璋将自己的岳父满门抄斩,忍痛六年说出罪名,百官听完瑟瑟发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尽管是农户出生,但整治国家的方式也有帝王之术把握的驾轻就熟,只有靠部队牟取天地的君王,常有一个特性,方式强大。朱元璋方式极为强大,管不了是整治国家还是整治重臣,都以强大的方式管理方法,朱元璋当政期内,各个高官谨小慎微,由于朱元璋十分喜爱杀高官,对高官的规定也十分严苛。这关键有两个缘故,第一,朱

  • 清朝皇帝不舍得重臣退休,真正的死而后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乾隆,徐元梦

    “人生七十为鬼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人都有老的一天,古代官员退休之后多想回乡。不过官员不是想告老老乡就可以告老还乡的,下面就以清朝的官员为例来看看告老还乡之前要干的事。官员想告老还乡时,必然是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正如前面提到的,到了退休年龄并不意

  • 孙中山死后遗体为何换了四副棺材?孙中山遗体下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他是国共两党都极力推崇和敬仰的辛亥革命先驱者,素有“伟人”之称,“国父”之誉。他为领导辛亥革命而驰骋疆场的事迹妇孺皆知。然而,孙中山逝世时发生的一些轶事至今却鲜为人知。孙中

  • 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都签订了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是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结果。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由来已久,到19世纪30年代末,输入量达到惊人的程度。这种肮脏的鸦片贸易不仅使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政府及鸦片贩子获得暴利,而且与英国政府和整个英国资产阶级形成了密切的利益关系。183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