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秦始皇死后,六国的贵族才敢露头造反呢

为什么秦始皇死后,六国的贵族才敢露头造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159 更新时间:2024/3/17 22:43:20

华夏民族在秦朝时得到了统一,在此之前,无论是三皇五帝,还是夏商周,全部都是分封,诸侯王各管各的。定期到天子处报个到,后期诸侯王实力越来越强,天子的实力越来越弱,就出现了霸主,比如春秋时期的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这些诸侯国相互征伐,最初大周分封下去几百个诸侯国,到了战国后期,打的只剩下七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即我们熟知的齐、楚、燕、赵、韩、魏、秦。春秋无义战,如果没有秦国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六国,吞并天下,我们今天可能和欧洲一样,分散成无数个小国。

秦始皇的功绩毋庸置疑,虽然很多人认为秦始皇是暴君,但即便是诋毁秦始皇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秦始皇对华夏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可以说,秦始皇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统一,这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直至今天,任何一个有志君王,都以统一天下为毕生追求,割据一方的,即便实力再强,也不会被世人所认同。这也就造成了中华民族无论经历多久的分裂,割据,只要一有机会,就会统一,真的是分久必合。

言归正传,秦始皇、汉高祖、楚霸王,都是英雄,任何一个人都是上千年才出现的人才,但自古乱世出英雄,他们都在那个时期出现了。秦始皇灭六国后,派大将军蒙恬带兵30万,北拒匈奴,后人有诗赞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蒙恬将门世家,深得秦始皇的信任,而且蒙恬文武双全,后世记载,毛笔乃是蒙恬改良的,后人尊称“笔祖”。

秦始皇雄才大略,残存的六国贵族不是秦始皇的对手,他们此时在哪里呢?或逃遁于大海,或藏匿于深山,或三三两两藏于百姓之中,个个如老鼠一般,躲躲藏藏,无人敢露头。虽然我们不愿意相信,但此时的西楚霸王项羽,只是这千千万万个藏匿中的一员,他们国破家亡,心中对秦始皇恨之入骨,但是他们不敢直面这位纵横天下的始皇帝。

至于我们的汉高祖,此时还是大秦的一个亭长,他现在还没有那么远大的志向,更不会想到多年后,自己能取代秦始皇,成为天下的至尊。

秦国此时的实力如何呢?除了蒙恬的30万大军,还有南征百越的50万军队。这些只是边防军,而项羽手中多少兵马呢?三千江东子弟兵,刘邦呢?他还没有兵马。实力的巨大差距,让项羽和刘邦根本生不起任何反抗的念头。而且此时秦朝灭六国的大将大部分都在,正所谓兵强马壮,人才济济。

肯定有人会提修长城,毕竟连司马迁都说这是劳民伤财。但个人观点,司马迁的观点有些偏颇,就如同秦始皇对扶苏说的一样,“天下人都在指责朕修长城,你也不理解朕,你自己亲眼去边疆看看,那里的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是啊,没挨过饿的从来不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没挨过打的也不知道挨打有多疼,没在边疆待过,没被匈奴伤害过,他如何能理解那些匈奴像恶魔一样杀害自己的亲人,抢走自己的粮食和女人。

面对游牧民族,不修长城,就要派大量兵力来驻守,大量粮草来支援。到时候是不是会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司马迁是觉得这些人的性命不如那些修长城的人金贵吗?事情总是有人要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希望后人不要在树荫下骂着栽树的人。

为什么秦始皇死后,这些六国贵族才敢露头造反呢?这要归因于赵高,他成功的一手毁掉了整个秦国,从军队到朝堂,他一一除掉秦国的栋梁,很多秦灭六国时的大将或死或逃,军心涣散。甚至章邯平乱都只能自己组兵,自己带粮草,章邯的实力如何呢?在秦灭六国时他和王翦王贲、蒙恬、李信、杨端和等人相比寂寂无名,但就是这样一位将军,带着一些犯人临时组成的军队,以及部分北防军,就打败了各路反叛,甚至杀掉了项羽的叔父项梁

倘若王氏父子,蒙氏兄弟有一人存活,项羽可以取胜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也许有的可能是他们先除掉赵高,不然这个小人在后面捅刀子,早晚必败。也许没有就是赵高继续活下去,他不只是猪队友,更是第六人。

标签: 秦朝秦始皇项羽

更多文章

  • 华佗在位关羽刮骨疗毒之前就死了,他是怎么活过来治病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东汉,华佗,关羽

    关公的刮骨疗毒,家喻户晓,流传千古。但至今仍有一点说不清楚存在质疑,其实关羽中毒箭时,华佗早已经死了,死人怎么能活过来替人治病呢?华佗(图片来自网络)历史上襄阳之战在公元219年,而华佗在公元208年就被曹操杀了。经10年之久华佗再现人世,可谓是无稽之谈。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建安二十四年,华佗还能飘

  • 昆阳之战中刘秀召唤陨石是真的吗?为何史书上会这么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东汉,刘秀,昆阳之战

    历史上前、后汉交替时,王莽的政府军和农民的起义军,在昆阳一战,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新莽政权军事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农民起义军力量空前壮大。在现在可以看到的史书,《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都有详细记载,但又略有不同。《通鉴》和《汉书》记载的很接近,《后汉书》记载很详细。《后汉书》的记载里,有一个

  • 韩信割据北方为什么不乘机造反?是相信刘邦还是太过自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西汉,韩信,刘邦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与刘邦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在鸿门宴之时,刘邦就已经展现出了与项羽一较高下的决心,但是当时的项羽还傻乎乎的认为刘邦是他的好战友。说起楚汉相争,在刘邦集团军里有一个后起之秀的韩信。此人可以说是战无不胜,也多次就刘邦于水火之中,给刘邦建立西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韩信最后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

  • 元顺帝妥欢帖木尔为何如此热爱做木匠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元朝,元顺帝

    中国历史上什么样的皇帝都有,宋代的皇帝喜欢书法字画,明代的皇帝不爱上朝,而介于宋朝和大明之间的大元,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时间,产生了十一位皇帝,大元换皇帝的速度太快,导致人们对元朝的皇帝了解都不多,大明天启皇帝喜欢做木匠活,在元朝也有这么一位喜欢做木匠活的皇帝,这就是元顺帝妥欢帖木尔。元顺帝(图片来自

  • 成吉思汗为何传位给平庸的儿子,而不是最能打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真不愧为天之骄子,他是很能打的,他的战斗力也是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蒙古族在他的带领下,曾一路披荆斩棘,征服亚洲、欧洲,他差点就征服了世界!关于成吉思汗的谜团有很多,比如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这个我不深究。下面我给大家解下成吉思汗这一谜团:成吉思汗死前为何不将汗位传给拖雷,这个最会打仗的儿子,

  • 朱元璋想整徐达,让醉酒徐达睡龙床,徐达醒后做了个动作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元璋,徐达

    大家都知道,凡是皇帝都会存在着疑心病,只是程度上的大小不同而已,其实细细想来这也怪不得他们,皇帝虽说是整个天下的主人,掌握着天下人所有人的性命,但是在自己的身边,却可以说没有一个可以谈心得人,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要担心其贪恋自己的权利,祸乱朝纲。朱元璋和徐达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所以说,皇帝在古代既是

  • 奇女临死前要求葬在小山包上 遗言:会有天子守墓,五百年后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朝,忽必烈,瓮娘娘

    忽必烈是元朝非常优秀的一位皇帝,他开疆拓土可能比不上自己的先人成吉思汗,但他对于元朝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却丝毫不低于成吉思汗。不过世人都知道忽必烈之伟大,却不知他背后也有一位贤内助。这位女子对于忽必烈的帮助一点都不比顶级谋士要少,可以说没有她忽必烈能否有之后的成就都很难说。瓮娘娘(图片来自网络)这位女子

  • 一品大臣被处死,死前大闹:我有免死铁券 皇帝:背面还有七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李善长,朱元璋

    相信大家对于丹书铁券,并不会感到太过陌生,丹书铁券,在古代的时候又称金卷,或者是免死金牌,当今大多的历史剧当中,都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镜头,一个罪无可恕的大臣,因为拿出了先皇赐予的丹书铁券,使得当朝的皇帝或者当代的大臣,对其犯下的罪过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免死金牌(图片来自网络)根据史料记载,丹书铁券因为其

  • 懦弱皇帝死前写遗诏拼最后一口气写下7字 大臣:重写,不清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北宋,宋仁宗

    在古代基本上每个朝代都会有很多个皇帝,继承皇位的制度也是非常的严格,据大家所知使用时间最长的制度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这个制度并不是必须遵循的,具体谁来继承还是皇帝说的算。宋英宗(图片来自网络)一般当代皇帝会挑选最适合继承的皇子,这是要看皇子们的表现的,如果嫡长子平庸无能也是无法继承皇位的,所以在皇

  • 刘伯温儿子拒绝辅佐朱棣,还说了一个字气得朱棣把他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刘伯温,朱棣

    有些人天生做事心狠手辣,属于过河拆桥那种人,任凭你以前对他做过多大的贡献,给他带来过多少的好处,一旦他觉得你再无利用价值了,也就对你产生了嫌弃之意。关键是嫌弃还不算,还非得把你至于死地而后快,仿佛你的存在会威胁到他什么似的,或许是你知道了他太多的秘密,类似于有点杀人灭口的意思。朱棣剧照(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