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割据北方为什么不乘机造反?是相信刘邦还是太过自信?

韩信割据北方为什么不乘机造反?是相信刘邦还是太过自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355 更新时间:2024/4/11 14:59:37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刘邦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在鸿门宴之时,刘邦就已经展现出了与项羽一较高下的决心,但是当时的项羽还傻乎乎的认为刘邦是他的好战友。

说起楚汉相争,在刘邦集团军里有一个后起之秀的韩信。此人可以说是战无不胜,也多次就刘邦于水火之中,给刘邦建立西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韩信最后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最后被刘邦和吕雉还有他的知遇之恩的萧何一起设计害死。

这里就留下一个千古谜题,既然韩信的军事才能如此突出,在刘邦要杀人之前,韩信为什么不起兵造反呢。要知道,韩信也是个聪明人,狡兔死,走狗烹的戏码很常见,韩信为什么不提前有所作为呢?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在楚汉争霸的末期,韩信手里已经手握几十万重兵,基本上掌控北方领土,如果他在楚汉想争的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话语权。并且韩信当时根本不受刘邦的约束,他就是北方的老大,却乖乖的听着刘邦号令,击垮了项羽成就了汉高祖刘邦。

历史上的史学家们也对此作出了解释,他们认为韩信当初只不过是一介布衣,无权无势,当官当不了,而刘邦最后的知遇之恩才成就了韩信当时的地位,韩信因此感恩在心,没有理由造反。并且刘邦封了韩信做齐王,这一点超出了韩信的预期,于是他死心塌地的跟着刘邦打天下。

笔者认为,这个观点过于简单,一个军事才能过于突出的人,他的脑力不可能就这么简单。当初楚汉相争的年代,并不是只有这两人在争霸,只是这两人比较出头而已。原本战国的六国贵族,造就在陈胜起义的时候暗流涌动,一旦有机会立马就割地为王,这种乱世虽然比不得春秋战国,可是也好不到哪里去。

历史上狡兔死,走狗烹的戏码比比皆是,韩信作为汉初三杰,这种乱世生产的基本准则,怎么可能不知道,所以韩信根本就不会傻到,认为刘邦会一辈子待他不薄。就算韩信是个老实人,他身边的谋士又不是吃干饭的。

早在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的就曾派人到韩信府邸劝说韩信归顺。然后就是韩信的谋士蒯通出场了,他说你韩信的功劳已经没法赏了,天下没有人能容得下你。韩信对蒯通的话并没有反对,而是说他要考虑考虑,这就说明了韩信非常明白刘邦绝对不会对他一直好。

笔者认为,韩信之所以没有听从蒯通的献计,是因为他自己的对政治局势的判断失误。早在韩信平定齐国的时候,原来的齐王早就与刘邦商量好了归顺与他。这样一来韩信就做不成齐王,他直接忽视刘邦的计划,直接平定了齐国自己当起了齐王,在刘邦被困之时,以救援为条件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

这里就看得出,韩信其实并没有认为刘邦会一直信任他,这种做饭就是想要一个诸侯的名分,以此来与刘邦抗拒,这个时候韩信想的仍是分封制。所以他对蒯通造反的计谋不采用,他考虑的是刘邦不会对诸侯王下手。

这就是韩信的败笔之处,从春秋战国到秦朝灭亡,人们最期望的格局仍然是分封制,韩信也是这种想法,韩信不想统一天下,最主要的是他也认为刘邦不会统一天下,会容得下他这个诸侯王。

结果我们是知道,刘邦统一天下的决心早就有了,只是韩信的旧社会观念让他没有雄心壮志,所以最后才会惨死在刘邦手下,最后说出了那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标签: 汉朝西汉韩信刘邦

更多文章

  • 元顺帝妥欢帖木尔为何如此热爱做木匠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元朝,元顺帝

    中国历史上什么样的皇帝都有,宋代的皇帝喜欢书法字画,明代的皇帝不爱上朝,而介于宋朝和大明之间的大元,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时间,产生了十一位皇帝,大元换皇帝的速度太快,导致人们对元朝的皇帝了解都不多,大明天启皇帝喜欢做木匠活,在元朝也有这么一位喜欢做木匠活的皇帝,这就是元顺帝妥欢帖木尔。元顺帝(图片来自

  • 成吉思汗为何传位给平庸的儿子,而不是最能打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真不愧为天之骄子,他是很能打的,他的战斗力也是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蒙古族在他的带领下,曾一路披荆斩棘,征服亚洲、欧洲,他差点就征服了世界!关于成吉思汗的谜团有很多,比如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这个我不深究。下面我给大家解下成吉思汗这一谜团:成吉思汗死前为何不将汗位传给拖雷,这个最会打仗的儿子,

  • 朱元璋想整徐达,让醉酒徐达睡龙床,徐达醒后做了个动作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元璋,徐达

    大家都知道,凡是皇帝都会存在着疑心病,只是程度上的大小不同而已,其实细细想来这也怪不得他们,皇帝虽说是整个天下的主人,掌握着天下人所有人的性命,但是在自己的身边,却可以说没有一个可以谈心得人,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要担心其贪恋自己的权利,祸乱朝纲。朱元璋和徐达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所以说,皇帝在古代既是

  • 奇女临死前要求葬在小山包上 遗言:会有天子守墓,五百年后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朝,忽必烈,瓮娘娘

    忽必烈是元朝非常优秀的一位皇帝,他开疆拓土可能比不上自己的先人成吉思汗,但他对于元朝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却丝毫不低于成吉思汗。不过世人都知道忽必烈之伟大,却不知他背后也有一位贤内助。这位女子对于忽必烈的帮助一点都不比顶级谋士要少,可以说没有她忽必烈能否有之后的成就都很难说。瓮娘娘(图片来自网络)这位女子

  • 一品大臣被处死,死前大闹:我有免死铁券 皇帝:背面还有七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李善长,朱元璋

    相信大家对于丹书铁券,并不会感到太过陌生,丹书铁券,在古代的时候又称金卷,或者是免死金牌,当今大多的历史剧当中,都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镜头,一个罪无可恕的大臣,因为拿出了先皇赐予的丹书铁券,使得当朝的皇帝或者当代的大臣,对其犯下的罪过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免死金牌(图片来自网络)根据史料记载,丹书铁券因为其

  • 懦弱皇帝死前写遗诏拼最后一口气写下7字 大臣:重写,不清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北宋,宋仁宗

    在古代基本上每个朝代都会有很多个皇帝,继承皇位的制度也是非常的严格,据大家所知使用时间最长的制度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这个制度并不是必须遵循的,具体谁来继承还是皇帝说的算。宋英宗(图片来自网络)一般当代皇帝会挑选最适合继承的皇子,这是要看皇子们的表现的,如果嫡长子平庸无能也是无法继承皇位的,所以在皇

  • 刘伯温儿子拒绝辅佐朱棣,还说了一个字气得朱棣把他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刘伯温,朱棣

    有些人天生做事心狠手辣,属于过河拆桥那种人,任凭你以前对他做过多大的贡献,给他带来过多少的好处,一旦他觉得你再无利用价值了,也就对你产生了嫌弃之意。关键是嫌弃还不算,还非得把你至于死地而后快,仿佛你的存在会威胁到他什么似的,或许是你知道了他太多的秘密,类似于有点杀人灭口的意思。朱棣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 文天祥誓死不投降,忽必烈想了一招残忍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南宋,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三杰之一”的文天祥,在面对元军不断诱降时发出的心声。祥兴元年(1278)夏天,南宋已经来到了最后时刻,崖山海战惨败后,南宋灭亡。当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张弘范,上书忽必烈如何处理文天祥时,忽必烈回复&l

  • 刘伯温死后朱元璋还把他棺材头锯掉,露出六个字让朱元璋惭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朱元璋,刘伯温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奇人异士,他们的智慧也一直被后世所称赞。比如说那个促成三国鼎立的诸葛亮,他在人们的心中不仅仅是一个军师、一个政治家,他更是人们心中的神。像他这样的人物,他们的智慧也是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刘伯温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个和诸葛亮本领十分相似的人。生逢乱世,为天下苍生为黎民百姓的安定

  • 元朝中期更换皇帝频繁,曾二十多年内换36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皇帝

    元朝的败亡,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钩心斗角,欺上瞒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各地农民起义,指向元朝。元朝在历史潮流面前衰亡。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1307年(大德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