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听了三个字后就决定了明朝未来继承人

朱棣听了三个字后就决定了明朝未来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961 更新时间:2024/1/16 12:36:58

对于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可能都知道,明成祖朱棣早期一直纠结到底是该立皇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还是该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按照祖制,明朝的皇帝继承都是按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朱高炽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所以理当立太子朱高炽为太子。

不过,朱棣本人的经历却让他产生了更多的想法。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按理说皇帝之位和他没什么关系。可是,在朱元璋去世后,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炆继承了皇位,即建文帝。这就让朱棣对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了。

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儿子,本来皇位该由朱标继承,可是朱标英年早逝,爱子心切的朱元璋干脆就选择让朱标的儿子来做大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可是,这也产生了个问题,朱允炆虽然天资仁厚、亲贤好学,但毕竟太年轻,政治底子薄弱。而朱元璋的儿子们早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如今在各地成为拥有兵权的藩王,个个都是实力派人物。所以他们并不甘心要臣服于自己这个年轻的侄子。

为了减轻藩王对中央政权的挑战,建文帝听从了大臣的建议,采取削藩的策略。大部分藩王自知实力不足,只好乖乖束手就擒。可是当时的燕王朱棣却并不这么认为。朱棣是明朝实力最强的藩王之一,他文武双全,机智神勇,早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战斗经验。所以一听说自己那个乳臭未干的侄子想要削他的藩,朱棣自然就不干了。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在北平(今北京)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号,起兵反抗,史称“靖难之役”。朱棣之所以敢于挑战实力强劲的明朝中央政权,除了不甘心被削藩外,早年他做过的一个梦也是重要原因。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朱棣梦见自己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将一个大圭(古代皇帝所执的玉质手板,是皇权的象征)赐给了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睡醒后发现是个梦,不过还是觉得寓意很好。此时,突然手下有人跑过来向他报告说世子朱高炽的妻子张氏生了一男孩,朱棣马上联想到这不是正好和自己的梦境联系到了一起吗?大家都知道,古人很迷信,经常会把梦中的事情当成是对未来的预测。所以,对于这个孙子的降生,朱棣是格外看重的。这也是他敢于发动靖难之役的重要原因之一。

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成了皇帝。于是册立太子就成了一个难题。朱棣认为长子朱高炽性格仁爱、儒雅,颇像被自己赶下台的建文帝朱允炆,这样的人可以做个好人,但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皇帝。而次子朱高煦勇猛果敢,和当年的自己很像,且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或许是更好的储君人选。

纠结的不仅仅是朱棣,底下的大臣们也为此争论不休。文官们主要支持长子朱高炽,武官们主要支持次子朱高煦。一日,朱棣召大臣解缙入宫商讨立太子的事宜。解缙是朱高炽的铁杆拥护者,自然替朱高炽说好话,他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朱棣听完后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解缙一看这招没奏效,马上使出了“杀手锏”。他缓缓地说出了三个字:“好圣孙。”听到这三个字,君臣两人相视一笑,明朝未来的继承人就决定下来了。

上面已经提到过,朱棣早年做了一个非常吉祥的梦,醒来后他的孙子出生了,这个男孩取名叫朱瞻基。朱棣对这个孙子极为重视,认为他就是天选之人,因此,从小就对他特别宠爱。朱瞻基也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他天资聪慧,很小就表现出了王者的气质。所以,当朱棣纠结于选哪个儿子做太子的时候,解缙说的三个字给了他最好的答案。既然朱瞻基是天选之人,那么东宫太子之位当然就要传给他的老爸,即皇长子朱高炽了。

标签: 明朝朱棣

更多文章

  • 宋太祖赵匡胤不只是开国皇帝,还是战神赵匡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

    提起赵匡胤的名字,我们的修饰词时候始终都是宋太祖赵匡胤,我们最先想到的也都是大宋的建立者。我们知道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我们知道陈桥兵变的赵匡胤,我们也对他的离奇死亡好奇不已,可是我们却忽视了将军赵匡胤,那个建立宋朝以前的英勇无敌的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

  • 为什么南宋能延续一百多年南明却扛不住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南明,朱由崧

    1127年,金军南下攻占了北宋首都开封,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量皇族宗室、后宫妃嫔、贵卿、朝臣都成了金国的俘虏,自此北宋退出了历史舞台。同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国号仍为大宋,历史上将这一政权称为南宋。南宋建国之初,金国也曾试图一鼓作气将其歼灭。但在南宋军民的拼死抵

  • 北宋咸平之治简介:咸平之治的治绩 有何不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宋真宗

    “咸平之治”咸平之治指的是北宋宋真宗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出现的治世。北宋真宗时的一段小康时期,北宋经济非常发达,文化也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物资,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错。只是武力太弱,只能向邻国割肉以维持和平,从此中国再无汉唐的国威。咸平之治的治绩经过一系列惠民政策后,

  • 朱元璋的圣旨为什么都是大白话,真的是因为文化水平不够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的圣旨满篇都是通俗的大白话,是因为他出身贫寒、教育程度低吗?他白话文里那些看不懂的奇怪句子,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户口不明白俚……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hell

  • 历史上魏忠贤是怎么死的,你可能被历史给忽悠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魏忠贤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朝天启七年(1

  • 明朝一位皇帝被称位“穿越帝”,只因做这两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明孝宗,朱祐樘

    大家都知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曾经也经历过多次的繁荣兴盛,比如明初的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到了中期,发生了土木之变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明朝的灭亡,是被清朝推翻的。其实不然,明朝是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要是在明

  • 朱元璋给大舅子大官当,大舅子吓得伏地痛哭:我没本事只想喝酒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朱元璋

    酒这种特殊的文化,一直从古代流传至今。人们都说醉酒误事,但是又有多少人因为醉酒,做成了大事,甚至因为美酒,而救了自己一命,我们今天所要讲述主人公,正是因为酒,使得自己在"白色恐怖"下,侥幸留了一条命。朱元璋剧照(图片来自网络)这位人物就是元末明初的郭德成,而他的妹妹就是宁妃,他的父亲更是在朱元璋最为

  • 明太祖屠杀功臣为何却偏偏容忍这位土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朱元璋,沐英

    论屠杀功臣,明太祖朱元璋可是出了名的。明朝的开国元勋,除了汤和等少数人,皆不得善终。而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李善长、蓝玉等人,更是全家被杀,子孙无存。有时,朱元璋杀功臣甚至不辩亲疏,连其亲侄子朱文正也不能幸免,而其外甥李文忠的死,据说也和朱元璋有关。沐英剧照(图片来自网络)然而令人称奇的是,在诸多功臣

  • 宋徽宗在全国为什么会下令禁止杀狗?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北宋,宋徽宗

    “挂羊头卖狗肉”与宋徽宗下令禁止屠狗有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宋朝人朱弁在《曲洧旧闻·卷七》中有如下一段记载: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因降指挥,禁天

  • 刘备临死前为何不将兵权交给诸葛亮,而是交个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蜀汉,刘备,诸葛亮,李严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夷陵之战和官渡之地、赤壁之战一样,对于三国的历史格局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经此一战,不仅蜀汉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刘备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在临终前,刘备在白帝城进行了托孤。而提到白帝城托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刘备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不过,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的托孤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