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若用康熙替换崇祯,明朝能避免灭亡的命运吗

若用康熙替换崇祯,明朝能避免灭亡的命运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194 更新时间:2024/1/28 8:23:37

比较两位皇帝,必须放进当时的时代背景里,这种问题是将个人才能置于历史背景之上,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康熙的个人才能是很强的,但也是在清朝盛世的基础之上,才有一番作为,如果崇祯帝替换了康熙,国家也将会是个盛世因为崇祯帝在某些方面,跟康熙存在相似之处。

崇祯帝和康熙都是少年英雄,有着雷厉风行的一面,康熙一上位就扳倒了鳌拜,崇祯帝一继位就弄死了魏忠贤,对于两个十七岁的少年而言,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城府、需要狠心决断,需要会把握时机。

崇祯继位后,有一次因生病免传早朝,被大臣提意见后连忙检讨自己,此时的大明有中兴之象。

崇祯帝不但勤政,而且一连下了六道“罪己诏”,这在历代皇帝中都是少有的,说明他不但勤奋而且谦恭、沉稳持重,可勘大用。

像我们平常人能时时做自我检讨的并不多,更何况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一个懂得自省、并且时时加以纠正自己、砥砺自己、刻苦自己的人,他首先是一个有品格的人。一个有品格的人做了皇帝,我们不能说这是国家的不幸。

而康熙的勤奋好学,大都体现在学术上,康熙是个学霸型皇帝,比起征战沙发,他更喜欢看书学习,他对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知识很感兴趣,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颇有著述。

《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都是康熙组织编辑出版的。

我们可以看出,只有一个太平盛世,才能让皇帝这么闲。

康熙在位做出了很多成绩,被神吹的几大功绩有:平定三藩,大破准噶尔,驱逐沙俄。

好了,康熙面临的主要敌人是三藩之乱的祸首,吴三桂。可这吴三桂的实力并不足与让清朝有灭亡的危险,吴三桂跟朝廷打得交道年限非常长,彼此的脾性摸得很透,他不算是一个恐惧的敌人。

虽然史书宣称吴三桂宣布造反后,常德、长沙、岳州、衡州沦陷,广西、四川大员纷纷反清,福建耿精忠反,南方半壁江山似乎被吴三桂收入囊中。

实际上吴三桂没那么厉害,王辅臣、耿精忠之类就是废物点心,首鼠两端,他真正可调用的兵力有限。

而崇祯在康熙那么大的时候,他面临的敌人是什么?

是长达十年的农民起义。

是天灾、鼠疫、瘟疫、决堤、断粮、饥荒。

是骁勇善战,“女真不满万”的草原新锐骑兵,是八旗战斗力最强悍的时期。

李自成的大顺军。

张献忠的大西军。

崇祯元年,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崇祯七年,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白骨青磷,夜夜似闻鬼哭。”旱灾引起蝗灾,尤其是河南、陕西,出现人食人的想象。

崇祯十三年,崇祯十四年,“南北俱大荒……死人弃孩,盈河塞路。”

崇祯十五年,全国爆发了瘟疫,而且从河北传至北京,北京死亡过半,十室九空。

崇祯十六年,天津爆发鼠疫,甚至有全家全亡,无存一人,邻居亦无一保全。

崇祯十七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北方瘟疫盛行,江南又遭大水,各地流寇并起,朝廷救灾不及,国库早已空虚,百姓疲弱不堪,明朝一触即溃。

此时皇太极在北方连挫明军精锐,而明廷又要抽调兵力镇压农民起义,两线作战疲惫不堪,国家军饷开支高达两千万两,即使朱元璋重生,也没办法力挽狂澜。

崇祯的脾气在此时开始失去控制,他暴怒,猜忌,不断冤杀大臣,杀伐过重,总督、巡抚都被他杀了,一般这种大员,朝廷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杀,而那些为明朝苦战的将军,他先用后疑,摇摆不定,在战和两难之中,让明朝走向灭亡。

西方哲学家说过,面对危局,一个聪明人甚至不如一个天资平庸的人。无疑崇祯就是聪明人,人太聪明也容易多疑,太聪明会导致草木皆兵,无法准确、冷静判断。

崇祯死的时候才34岁,一个年轻人,接下这么大一个摊子,又要赈灾又要用兵,很难保持住心性。

所以我们不能说康熙穿越到崇祯身上,就能改变大明的历史命运,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崇祯并非昏君,他甚至不是平庸之人,他是时运太差。

崇祯帝从一出生开始,就是个悲剧。

标签: 明朝康熙崇祯

更多文章

  • 明武宗时期的太监刘瑾为什么会落至被凌迟的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太监,刘瑾

    为稳固皇权,保持中央集权,中国的统治者创制了许多措施制度以防大权旁落,由于一些幼帝登位,因其羽翼尚不丰满,所以不可避免的造成外戚或强臣干权。皇帝在回攥权力时,常年在其身边的侍从人员自然而然的成为亲信,如太监,但一些太监在获取皇帝信任后,反而成为皇权上的一颗毒瘤,正如唐朝中后期太监长期把持朝政,皇帝一

  • 南宋战神救了他!然而45年后他的儿子竟然灭了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南宋,孟珙,张弘范

    坊间有云:“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将。”的确,在风云激荡、战火连天的南宋时期,名将层出不穷。大家所熟知的就有岳飞、宗泽、韩世忠、吴玠等人。不过,在岳飞被宋高宗赵构、秦桧联手杀害后,南宋一度出现将星凋落的局面。以至于颇有雄心壮志、积极图谋北伐的宋孝宗,哀叹身边无可用的将领。直到孟

  • 明朝保卫京师的部队有多牛?堪称世界顶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军队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在强化皇权方面下了许多功夫,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在京城周围布下重兵,这些部队被称为“京营”。明朝的军队以卫所为单位,每卫5600人。在明朝初年,京营有四十八卫,合计兵力近27万人。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由于京师接近前线,所以京营部队扩充到了七十

  • 宋朝赵普做了三次宰相吗,宋太祖为什么疏远赵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赵普

    赵普是宋太祖和宋太宗两朝宰相,然而在最开始的时候,他还仅仅只是一个从属于他人的小吏。做的工作也仅仅只是文字方面的,权利不大。从一位位低权小的小小官吏,是如何坐到宰相的位置的呢?这一点就不能忽略,最开始重用赵普,并且一手将他提到宰相高位的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图片来自网络)读过宋朝历史的朋友应该

  • 被成为“阎老西”的阎锡山何以成为民国割据最久的军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民国,阎锡山,军阀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内部始终是军阀割据、四分五裂,从未实现过统一,其中阎锡山在山西当“土皇帝”长达38年之久。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如走马灯式更替的民国时期,阎锡山可谓创造了割据一个省时间最长的纪录。在近代军阀纷争中,阎锡山率先总结出所谓的“存在哲学”

  • 强力剥析:清朝入关后为何仅传十位皇帝就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康熙,皇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从顺治皇帝入关起到清末帝溥仪退位,历时二百六十八年,包括顺治帝在内共传十位皇帝。清朝统治期间,没有西汉末年的外戚专权,也没有明朝晚期的宦官乱政,政治也还算清明。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清朝仅传十帝就亡国了呢?康雍乾三位皇帝(图片来自网络)清朝自顺治起,前几任皇帝

  • 二战后百万日侨被弃东北,日本政府对东北日侨的漠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日本,二战,日侨,东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此后,根据《波茨坦公告》精神,中美苏等盟国开始磋商解决滞留海外的日侨俘问题,并做出遣返安排。然而日本政府却向驻外国公使馆发出训示,提出日本侨民“现地定着”的方针,要求驻外公使采取措施,保护当地日侨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此之际,日本驻外公使

  • 清朝嘉庆年间的一次农民小起义,不到100人却攻进了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嘉庆,起义军

    农民起义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但可以攻进紫禁城的却几乎没有。毕竟紫禁城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地方,既是国家发布政令的首脑机关,又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其防御能力可想而知。但在清朝嘉庆年间一股不足百人的农民起义力量却攻入了紫禁城。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就连嘉庆皇帝《遇变罪己诏》中都说此为“汉、唐

  • 清朝咸丰在位11年,签订了11条不平等条约,条条丧权辱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咸丰

    清朝的咸丰皇帝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命苦皇帝,在他即位第二年就遇上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名起义;三千年来未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让他赶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没落要让他碰上了。清王朝交道他手里的时候已经是腐朽不堪,他责无旁贷却又无力回天,在位十一年里签下了十一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TOP1

  • 探究顺治宠妃身世之谜?究竟是军人之妻还是江南名妓董小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顺治,董鄂妃

    董鄂妃是清朝顺治皇帝最宠爱的妃子,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万念俱灰。根据民间野史传说:顺治帝因为董鄂妃去世心灰意冷,选择放弃皇位遁入空门。而董鄂妃竟究是何许人?是顺治帝正常纳入宫中的妃子,还是另有来历? 正史上说,董鄂妃是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大将军费扬古的姐姐,顺治十三年入宫就深受顺治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