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有10万太监,他们住在哪里呢?

明朝有10万太监,他们住在哪里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0 更新时间:2024/1/17 4:12:14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乾隆曾统计过明朝的宦官人数,其中提到“明朝有宫女九千、内监十万。”也就是说,明朝的太监有十万人之众。故宫只有9000多个房间,这十万人住在哪里呢?感兴趣的读者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有喜欢旅游的朋友,如果去北京故宫游玩时会发现,营业面积占故宫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营业时间为8个小时,平均日接待人数是5万人左右,平均每小时6000多游客。即便如此,我们进去后会发现乌压压全是人,想找个地方拍单人照都很困难。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明朝太监集团在巅峰时期,一度达到了10万人之众,即便是明朝灭亡的时候,还有7万太监。那么在不计算宫女、侍卫人数的情况下,这10万个太监住在哪里?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明朝的这些太监是从什么时候崛起的,又为需要这么多的太监。

明朝太监的地位一直都很高,而正德年间的“正德八虎”将太监集团带入了巅峰。不过“正德八虎”的真正崛起,是从正德皇帝打六部官员屁股开始的。

当时的正德皇帝刚刚登基,也才15岁。不过他皇帝的位子还没坐热,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大臣逼宫。

当时许多大臣认为,以刘瑾的为首八虎带坏了年少的皇帝,害怕皇帝会成为一个无道的昏君。于是大臣们集体策划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寻找一些和八虎为敌的太监。

然后通过这些太监取得了张太后的支持。

随后选择一个上朝的时间集体参奏“八虎”。在参奏之时,作为内应的太监就会突然请出皇太后来控制局面,然后当场就把“八虎”铲除。

如果这个阴谋成功了,不仅皇帝说什么也晚了,而且那些作为内应的太监也可以掌权并帮助这些大臣。那么15岁的正德皇帝从此就要被大臣们控制了。

但让大臣们没想到的是,内部出了一个叛徒,这才让正德皇帝掌控了先机,不仅八虎没有除掉,还趁机掌控全局,把太监机构做大。

但大臣们并不甘心,也不承认大势已去,于是内阁提出集体辞官。

皇帝连想都没想就批准了,其中就包括两位阁老。

然而让皇帝没想到的是,内阁阁老辞职后,六部竟然出面要求皇帝挽留。这就犯了大忌,也触碰了皇帝的底线。

众所周知,明朝之所以不设宰相这个职务,就是害怕权力的集中。而内阁制度可以很好地把权力分散,内阁负责参政议政,然后皇帝签字同意,最后由六部具体实行。

换句话来说,当时内阁一条心选择集体辞官,这个在皇帝看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六部也和内阁捆绑在一起,这就有架空皇帝的势头,也触碰了皇帝的底线。为此他大为恼火,这才打了六部官员的屁股。

可以说,是内阁和六部的联合,使得正德皇帝彻底重用太监以抗衡,以至于发展到了10万太监之众。

而此后太监的机构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比如著名的十二监,上至可以和内阁并驾齐驱的司礼监,下至打扫宫廷卫生的直殿监,统统都有。

另外明朝的特务机构,除了锦衣卫之外,全部都由太监组成。

可以说太监在明朝的地位极高,连让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都要礼让三分。

正因为太监的地位高,权力大,这也就出现了“内监十万”的情况。只不过这十万人里面有很大的水分。因为这其中的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太监,而是一些家奴或者当差的人。

就拿当时权力最大的司礼监来说,一些掌权的宦官才是真正被净过身的太监,而手底下的人多数都是家奴,或者是当差办事的人。

此外其他的少监、监丞等宦官,手底下也有不少家奴。而这些人是没有权利住进皇宫的。

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宦官被派往全国各地,也不在皇宫居住。

即便是年伺候皇帝的一些宦官,也不全是居住在皇宫之中。毕竟皇宫是封建社会的产物,里面等级划分非常严格,除了一些特殊以及不可替代的岗位之外,其他的太监和宫女一般都会住在宫外。轮到他们值班的时候才会入宫。

所以最后总结下来,明朝虽然有所谓的“内监十万”。但他们绝大多数都住在宫外,而并非是住在只有9000多个房间的故宫里。

标签: 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第一次见到12岁的乾隆,康熙惊得放下酒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其实要说到康熙见乾隆的时候确实是有点惊讶,但也不至于惊得放下酒杯。毕竟要是乾隆小时候真有这么厉害的话,那么他还至于把自己父亲和爷爷的基业都给败的不成样子么?总之,当时雍正只不是拿了一个资质很平庸的孩子跟乾隆进行对比,这才会让康熙觉得乾隆是个可造之才的。事情就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1722年。因为

  • 扶余国曾绵延600多年,最后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扶余国,春秋,历史解密

    扶余国是东北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国祚绵延600多年。那么,扶余国为啥消失了呢?在中国东北,古时候有四大族系,华夏族系也就是,现在的汉族族系。东胡族系,也就是当时为了抵抗匈奴而组成的联盟体系、后来鲜卑、乌桓强大,曾经建立国家。再者就是肃慎族,后来发展成为满族,曾经建立过后金国和清朝。最后一个,就是

  • 皇帝派儿子出去打仗,自己却在宫中宠幸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温,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朱温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中国上下好几千年的历史,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王朝,在历朝历代中每一个王朝灭亡之时,总会有其他势力走向台前,不管你曾经有多么的强大多么的繁荣,在最后的时刻总是显得那么无助,我们都知道唐朝曾经是一个繁

  • 欧洲大航海时代的败血症这么的厉害 为什么中国航海时期却没有出现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欧洲,大航海,历史解密

    欧洲大航海时代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时代,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对于当时的欧洲航海的海员们来说,有比大海上的狂风暴雨更加令人害怕的东西,那就是败血症。现代人自然已经知晓败血症是因为体内缺少维生素C而导致的。海员们在海上漂泊无法靠岸。自然无法补充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船员们得败血症的机率很高。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也

  • 为何一份死亡名单就使郐国不复存在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郐国,春秋,历史解密

    周朝时期有很多诸侯国,他们或团结互助守望相助,或为封地争的你死我活,不过撇开这些战果不说,在周朝时期,有一个诸侯国被灭的方式也很特别,一份死亡名单就使这个诸侯国不复存在了。这个诸侯国就是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这一诸侯国的分封土地主要在河南一带,但是这个国家最终还是被邻国于公元前767年灭亡了,而置

  • 揭秘:隋朝大臣薛道衡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薛道衡,隋朝,历史解密

    小编今天给大家讲一讲隋朝诗人薛道衡的故事。大业五年(609年)隋王朝如日中天,然而烈日当空也正是日落西山的开始。小编觉得这个普普通通的道理,凡青云直上的人往往看不清楚,至于隋炀帝在他踌躇满志的时候就连“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也不曾细想。大隋朝最重要的儒臣薛道衡仅赞美过先皇隋文帝,这一年又多说了几句怀

  • 《神断狄仁杰》中的反面人物沙尔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沙尔汗,历史解密

    沙尔汗是《神断狄仁杰》中的反面人物,由傅隽饰演。剧中,他是朝廷内侍省善金局中的四品将作大监,被武则天称为“大师”;又是暗通突勒的内奸,代号为“北山”;实际上,他还是月氏国被谋害的前国王沙伯略的长子,是神探狄仁杰系列最神秘,身份最复杂,隐藏最深的人物之一。角色设定沙尔汗是《神断狄仁杰》中的反面人物,由

  • 秦赵之间的阏与之战,白起和赵奢为什么未曾谋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尽管出身还决定着君主,但是将相已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太多的布衣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成就他们自身的时候,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时间推移到战国末期(公元前269年左右),战国七雄中,东部的燕齐两国争斗升级无暇西顾国力大损,南部的楚国被秦国吞并了大片国土,中间的

  • 朱元璋为何要废除丞相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丞相是封建王朝的最高官职,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百官之首。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职位起源与春秋战国时期,由秦国秦惠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至公元1380元。那么为什么这个延续了1600余年的官职,到朱元璋时期就没有了呢,感兴

  • 三国命运最好的一个人,竟是范阳卢氏的始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阳卢氏,春秋,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大家最敬佩的人就是刘备,因为他的道德水平实在是太高;最佩服的应该就是曹操了,因为他的能力最强;而最聪明的人应该就是诸葛亮了,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缺陷的,就算还是大家最喜欢的诸葛亮也是一样。虽然诸葛亮确实是十分厉害的一个聪明人,但是他的更大的才能是在政治上,他的军事才能确实是被罗贯中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