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自小出生于瓜农之家,从小却勇猛机智过人,不仅在冷兵器时代,单枪匹马就吓退海盗,被当地人称之为江南小霸王,可谓是有勇有谋,当年董卓之乱的时候,董卓的死对头袁绍到处发帖,号召大家联合起来打倒董卓。孙坚一向就恨不得吃掉董卓,更知道这是个能无限壮大自己实力的机会,因此在第一时间就起来响应袁绍的号召,并迅速地带兵出发。大家看到孙坚这么积极,都以为他不等盟军过来就会直接打到洛阳去了。哪知,他却没有直接去跟董卓打,而是先把荆州一带划归为自己的版图。王睿确实不适当领导。他的当官水平不高,在乱世混世界的水平更有限,跟官场上的很多人一样,看不起手下人他不光看不起孙坚,也看不起另一个手下曹寅,而且看不起的程度更高,在大家要起兵讨董的时候,王睿的脑袋突然发热,高调放话:先杀曹寅,再去讨董。曹寅知道后,当然害怕起来。他知道到这个时候,他不搞定王睿,王睿必搞定他无疑。可他又觉得自己的力量真的搞不定人家。
于是,他想到了孙坚。最好让孙坚去跟王睿较量一番,不管谁赢谁输,他都是大赢家。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伪造了一份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上面罗列了王睿的诸多罪行,每个罪行都可以把王睿判处死刑。然后把这篇檄文送给孙坚,要求孙坚执行拿下王睿的任务。孙坚一看就笑了。他文化不高,但却知道这是曹说。他带着部队,也带着这个檄文向荆州开过去。寅的诡计,可他不王睿当然不知道孙坚和曹寅要整死他,还在城楼上喝酒,听说城外来了一大批部队,一看,原来是孙坚的部队。他跟往常一样,看到是孙字招牌,就露出鄙视的目光:“我还以为是谁,原来是孙坚。
问一问他,来这里做什么?”孙坚这时却狡猾得很,说:“子弟兵们长期打仗,生活太苦了。想来要求刺史大人补助点儿生活费。”王睿一听,早就料到他就是这个货色。什么事都想贪点儿便宜。自己向来不跟没有文化的人一般见识,就满足他一次吧。于是叫大家打开库房,让战士们去领点儿军用物资。可等部队进城之后,他看到孙坚出现在他的面前,就问:“你还来干什么?难道你也缺吃缺穿的?也想进仓库?”孙坚的脸一冷,说:“我是另有任务的。”王睿一脸的呆鸟相,说:“你还有什么任务?我可没有给你布置过什么任务啊。”
孙坚说:“这个任务你当然不会布置给我的,是朝廷使者布置给我的。”王睿一听,便问:“什么任务?”孙坚说:“取你的脑袋。”王睿一看孙坚的脸色,一点儿不像开玩笑,立马就知道自己真的麻烦了,但他仍然问:“我犯了什么罪?杀人总得有个法律依据啊。”孙坚这时的回答简洁得很:“坐无所知。”就是说他犯了无所知得罪。谁一听到这个罪名,谁都发晕。无所知其实跟没有罪也差不多,可现在他说你该杀,你就该死。王睿一点儿不想死,他还想跟袁绍他们一起去讨伐董卓,还想继续过着腐败的刺史生活。可他转眼一看,身边已经围着一群孙坚的肌肉发达的士兵,个个都拿着雪亮大刀,跟孙坚一样满脸横肉地看着他。他才知道自己的文化程度再高,也玩儿不过没有文化的孙坚。最后他说:“我死!”
孙坚说:看在老领导的面子上,让老领导自由选择死的方式。王睿把所有自杀的方式都盘点了一遍,最后选择了最豪华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吞金。王睿一翘辫子,最高兴的似乎是那个曹寅他觉得自己的阴谋终于得逞,不但保住了老命,还搞死了王睿,而且还是借了孙坚的手杀了王睿——自己报了仇,却让孙坚去背了这个杀上级领导的黑锅,自己在一边偷笑。其实真正高兴的是孙坚。他本来手下没多少武装,一杀王睿,不但把他的部队都收编起来,而且还拿到了很多的军用物资。孙策看着自己的部队突然浩浩荡荡起来,马上就知道,与其辛辛苦苦派人去做征兵征粮工作,一天累死累活,也招不到几个壮丁、挑不回来几斤粮,不如看到哪个太守长得比较猥琐,就直接大刀砍过去,把那颗脑袋砍下来,那个太守手下的力量就全变成自己的力量。
孙策马上把与他一水之隔的那几个郡的一把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认为,南阳太守张咨完全具备被他砍掉的条件。孙坚这时觉得自己力量雄厚,可以完全鄙视一下张咨。他直接给张咨下了个文件,要求张咨给他的大军提供军用物资。孙坚虽然到处把野蛮行径做得很到位,但绝对不是蛮干的人。他在搞定王睿之后,就向袁绍、袁术他们进行工作汇报,说现在他的手下已经有几万人马,只当个太守,太不匹配了吧?袁绍他们对他搞定王睿的事,并不认为孙坚是在“窝里斗”,是彻头彻尾的分裂主义,是典型的军阀作风,反而也认为他手下有那么多部队,只当个太守,还真的委屈了他。
于是,几个人就一致同意,提拔他当了个“假中郎将”—就是代理中郎将的意思。孙坚知道张咨是个软蛋,以为用这个职务就可以吓倒他,让他乖乖地把粮草送过来。哪知,张咨虽然没有水平,但他有个特点,就是一碰到难题,马上就开会,把高层下属都请来,然后让大家讨论,是不是一字不改地执行孙坚的命令?张咨的下属们个个牛得要命,一看孙坚的文件就都气得要吐血,说,孙坚算什么人?不也就是一个太守?而且他当太守的时间要比张太守还短得多。他有什么资格给咱们下命令?张咨看到大家都说不能给孙坚送粮草,就认为真的不该给孙坚送粮草。当时面对孙坚的威胁,张咨也不得不低头,因为这就是个暴力时代,这就是当年孙坚在三国时期的光辉岁月!
文/梦娟文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