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曹操携手同行,一路打下了曹魏集权基业的元老,荀彧却在此前曹操想要晋爵魏公的朝议上,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反对,险些使得曹操下不来台。在这个时候,曹操却派人送来了空食盒,荀彧心中极其不安。
但是该来的总会来,曹操的食盒都已经送到了,总不可能不打开吧?
于是,荀彧打开了那个食盒,第一层是空的,第二层也是空的,第三次还是空的!
猛然间,荀彧仿佛懂得了什么,全身仿佛失去了力气,瘫坐在案牍前,望着这个空空如也的食盒,深知曹操的意思——你一生所守护的汉朝以及不复存在。没一会儿,荀彧连连苦笑,开口说道:“出仕数十载,荀彧今日终无汉禄可食!”
荀彧的思绪回到了当年自己与曹操初相识的时候……
那是公元191年,当时天下纷扰,群雄割据,荀彧刚刚离开了出身名门,但又优柔寡断,毫无魄力的袁绍麾下。因为在当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曹操率先向董卓大军发起进攻,俨然一副汉室忠臣的模样,这正是从小接受忠君爱国教育的荀彧实现政治理想最佳的选择。
于是,被誉为“王佐之才”的荀彧在天下人震惊的眼神之中,加入了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东郡太守曹操的阵营。在此后的时间里,君臣二人携手共同在乱世之中开创了不世功业。
公元194年,时任兖州牧的曹操调集主力征讨陶谦,因兖州空虚,张邈、陈宫等人与吕布密谋,准备举起反曹大旗,将吕布迎入兖州。
面对这一危局,曹操留守的大臣们乱作一团,只有荀彧镇定自若,他沉着冷静地安排了作为兖州治所鄄城的防御,而后又派人将夏侯惇所部兵力调入鄄城,一举挫败了陈宫等人想要谋夺鄄城的计谋,为曹操从容回师,消灭叛军赢得了宝贵时间。
公元196年七月,因曹操击败了盘旋在河内等地的黄巾军,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人的护卫下,逃出了长安城,还都洛阳。
此时,荀彧与毛玠等人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谋划,使得曹操下定决心出兵将天子接到许都,占据天下大义。
而后,曹操借助汉献帝的名义,讨伐徐州、豫州等地,皆取得了大捷。就在此时,袁绍率军南下,官渡之战爆发。但是此时的曹操实力不足,在与袁绍相持不久便因军粮不足,使得曹操进退维谷。
于是,曹操写信向荀彧倾述此时情形,荀彧冷静地分析了敌我形势,建议曹操继续坚守,自己会在后方尽量为大军筹措粮草,补充兵员。这位亲密战友的鼓励,给了曹操极大地信心,曹操决定继续坚守,不久,天降良机——袁绍麾下谋士许攸来投,出奇计攻取乌巢,使得袁绍大败,曹操就此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可是,就在曹操取得官渡之战,逐渐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荀彧猛然发现了曹操的野心——他并不仅仅只想当一个力挽狂澜、匡扶汉室的英雄,而是惦记着汉献帝屁股下面的那个位置。
或是自欺欺人,又或是无可奈何,荀彧在此后的时间里只能夹在汉室与曹操中间,小心翼翼地拿捏着这尴尬的分寸。
随着曹操势力的不断扩大,曹操的野心也日益膨胀,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但是,荀彧安慰自己,自己为汉室选择的这位力挽狂澜的英雄,还没有彻底“黑化”,庆幸他依然是汉室臣子。
可是,公元212年,在曹操的暗示下,一众大臣上书请求将曹操的爵位擢升为魏公,许其建立封国,设置官员。此时朝野上下全部嘘声,因为他们在等着那位“汉之纯臣”荀令君的表态。
得知曹操准备晋爵魏公的消息,荀彧心中最后一丝希望破碎,自己一生的政治理想还是破灭了,心目中的英雄最终还是走上了篡国之路。于是,他选择了站在曹操的对立面——旗帜鲜明地反对曹操晋爵魏公。因荀彧德高望重,他的反对使得曹操晋爵的计划付诸东流,一怒之下,荀彧被派往寿春前线坐镇。
荀彧注视着这个空食盒,这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曹操一路走来相互扶持的战友,也是亲密无间的儿女亲家,荀彧深知曹操对于人才的态度——不能为我所用,必将被我所杀。
而政治理想破灭的文人,摆在他们面前的也只有一条路——一死了之。
次日,寿春荀彧府上传出噩耗——德高望重的侍中守尚书令荀彧于昨夜突染重病,不治身亡。得知这位亲密战友的死讯,曹操沉默良久,而后率百官前往荀彧灵堂祭拜。
次年,在失去了荀彧的朝堂之上,再无人敢反对曹操,因而曹操得以成功晋爵魏公,建立魏国……
唉,人生若只如初见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