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无数的英雄豪杰,奇人异士,即便这些人个个都是无比的优秀,但有一个人在其中也是数一数二 ,这个人便是来自三国时期,被世人誉为“千古一相”的诸葛亮。
在世人固有的印象中,诸葛亮从来都是排兵布阵的形象,他思想缜密,想法超前,常常能把一场战役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能够轻松取胜,很多时候,听到战争的对手方有诸葛亮指点,差不多就说明这一方必然获胜了。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每每出现,也都是以一副豪迈的姿态亮相于世人眼前,在这本著名小说中,几乎所有的武将都被描写得十分英勇,而与这些英勇大将们相匹配的,便是他们专属的坐骑。
可以说,在古代战场上骑马打仗很正常,可有一件事令人颇为疑惑的是,常年出征的诸葛亮为何不骑马,而是坐在一辆“轮椅”中呢?也许有人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坐战车出征,是因为他不会骑马。
其实不然,当刘备重病,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曾经急招诸葛亮,为了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而身为刘备最信任的重臣,诸葛亮想都没想,飞身骑上马便飞奔进谏,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已经能够确信,诸葛亮是会骑马的人。
那么,诸葛亮为何极少骑马呢?世人一向认为,文臣身体弱,不适合骑马打仗,若是让文臣骑上骏马,这一般来讲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在北宋之前的时期,人们更是注重武臣,轻视文臣。
从那个时候开始,文臣就逐渐与武臣划分为鲜明的两个层次,文臣出行,往往都是依靠车子,不过战场并非其他场合,诸葛亮一个能骑马的人,本可以依靠骏马带给他更敏捷的行动力,而他却依旧选择坐车,这也是有原因在的。
比如诸葛亮本身的身体就很弱,而骑马一路都很颠簸,他的身体难以承受这种颠簸带来的侵害,从很多记载中我们都能了解到诸葛亮身体的孱弱,他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花费到建设国家,为国效力上,最终因为病痛而被迫离开了原来的职位。
年老时,诸葛亮早已在病痛的折磨下日渐憔悴,交代身后事时,也是一副垂暮的模样,我们能够想到,这样一位弱不禁风的文官,在指点战役的时候,如果不依靠战车,也没什么别的办法了。
不过,虽然诸葛亮坐战车有一部分是身体虚弱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他的专属战车具有独特的意义,诸葛亮所乘的这架战车被誉为素舆,这是一种没有经过油漆粉饰的简易车辆,车子干净而朴素。
在古时候,这种车其实常用做人们办丧事,但诸葛亮却拿它来做战车,原因到底是什么?诸葛亮所乘坐的这架素车,内部别有洞天,他表面上以一辆“丧车”的定义出现在战场,其实是为了给士兵们一种心理上的暗示。
诸葛亮是在向对手表示,不正义的战争终会失败,也就是让对方嗅到自己会失败的味道,而对己方士兵,素车则能够鼓舞士气,况且这辆战车中还乘坐着算无遗策的军师,更能够让内部人员充满了勇气。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来,诸葛亮到底为什么从不骑战马,而是选择乘坐战车出征了,不得不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被千古称颂的人物,自有其不凡之处,缜密的思虑,莫测的行事,实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