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公主作为李隆基的亲姑姑,李隆基登基后为什么要杀她

太平公主作为李隆基的亲姑姑,李隆基登基后为什么要杀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707 更新时间:2024/1/17 0:19:32

众所周知,在古代的时候,尤其是皇宫里,众多太子都觊觎皇位。所以历史上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皇权争夺战,宫里的恩恩怨怨有谁可以说清的,看起来表面平静如水,实则在宫中每一步都藏着血雨腥风。在各种深宫影视剧中,太平公主李隆基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李隆基十分喜欢自己的姑姑李隆基。

姑侄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武则天李治最疼爱的莫属太平公主了,他们把太平公主当掌上明珠一般疼爱。正因此,太平公主从小时候就获得众多关注,生活起居也是被照料得十分周全。由于太平公主获得武则天的喜爱,所以太平公主从小便过着梦幻般一样的生活,她的生活处处都被照顾周全,当然也不乏众多人的喜爱,很多人都喜欢太平公主,就连李隆基也不例外。并且最后的时候,李隆基对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竟然说了一句:“姑姑,我爱你”,着实把我吓了一惊。

当然电视剧为了获得众多收视率,在剧情上面难免会与历史真实不符合,这部《大明宫词》就是与历史真实故事非常不符合。并且李隆基登基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杀死太平公主,为什么李隆基这样做呢?

真实历史上,武则天之所以喜欢太平公主,是因为太平公主跟很像当年的自己,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太平公主对权势特别痴迷,在一些古书籍中就有相关记载。对于《大明宫词》中李隆基喜欢太平公主,纯粹是为了营造看点,其实历史上的李隆基与电视上的李隆基恰恰相反,李隆基则是非常讨厌爱权如命的姑姑。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恩怨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之前是很有默契的,在李显被韦后杀害后,由于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不过那个时候太平公主发现了韦后的这一想法,所以韦后为了剥脱太平公主与李旦的权利,直接将李旦设立成太子师,虽然表面上听这个太子师非常好听,但是韦后给李旦这个职位有华而不实,一点实权也没有给韦后。

李旦与太平公主,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不想让韦后鱼肉。所以在李隆基的建议之下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一起开了反抗模式。发起了“唐隆体制变革”,在这场体制变革之中,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将韦后一伙全部诛杀。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这次反抗成功地巩固了李旦的政权,并且也受到了李旦的大力嘉赏。太平公主,追封为“万户”,并且太平公主的三个儿子也全部都分为了王位,李隆基则是加封为了太子。由于太平公主功劳显著,随后太平公主的诸多党羽也纷纷在朝廷当起了大官,可以看出当时太平公主在朝廷的势力是非常多的,并且她的三个儿子也纷纷立为王位。

当时的太平公主权倾朝野,朝廷中几乎全部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可以看出来,太平公主权利非常大。虽然太平公主舒服了,但是有一个人非常不爽,那就是即将登上皇位的李隆基。作为天下之主的皇上,谁愿意看到有人与自己独享天下,并且势力远比自己大得多。除此之外,李隆基的事情,太平公主总会从中作梗,这令李隆基十分气愤。

太平公主本身也是害怕李隆基的,因为这个太子并非与之前的傀儡太子一样,这个太子非常的果断,英明,所以她害怕将来李隆基登基之后对自己权利产生影响。而太子那边则认为自己的姑姑对于朝廷的权力十分迷恋不肯放手。由于姑姑对朝廷的权力十分迷恋,导致李隆基对于这个姑姑重新地审视起来,由于权利问题,姑侄俩因为权力分裂。之前的同盟姑侄成为了敌人。自此之后,姑侄两人将对方视为了自己最大的敌人。

姑侄两人翻脸

太平公主怕长此以往李隆基会让自己的权利受到威胁,所以率先对李隆基发动攻击,太平公主这一击对于李隆基产生的是巨大的伤害,因为李隆基还有一个嫡出哥哥,所以按照之前朝廷立太子的顺序,李隆基这个太子看起来则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针对弱点,太平公主先大肆地散播谣言,准备将李隆基这个太子换成别人,没想到却遭到宋璟多次反对,因此这个事情就暂且搁置了下来。

宋璟与姚崇去李旦告太平公主的状,最后李旦才采纳了宋璟与姚崇的一部分建议。但是他们俩所做的事情,明显针对太平公主的,因此太平公主也因为此事件,去找李隆基,李隆基则是将责任推给了宋璟,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宋璟与姚崇因此被贬。

太平公主没有善罢甘休,再次对李隆基发动了战争,这次挑拨的事情为“彗星坠落”,太平公主将彗星坠落这一件事挑拨李旦与李隆基之间的关系。但是太平公主不知道的是,李旦心中,李隆基是最适合做皇帝的,所以没有听取太平公主的意见。同年8月,李旦将自己的帝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

虽然李隆基成功登上了帝位,但是太平公主依旧没有善罢甘休,一方面太平公主笼络朝廷官员,另一方面太平公主想要毒杀太子。对此身为皇帝的李隆基早已经知道,毕竟当年李隆基身为庶子王爷就敢联合自己姑姑发动体制变革,这般厉害人物,当上帝王之后将帝王心术,发挥到了极致。最后太平公主效仿武则天不成,被李隆基赐死家中,最终太平公主的美梦终是一场空。

标签: 唐朝唐玄宗太平公主

更多文章

  • 萧宝卷在皇位上只待了两年,他都做过哪些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北朝,南齐,萧宝卷

    古代皇权并非是绝对碾压其他权利的,在皇帝昏庸荒淫的时候,废立帝也就成了相权的一项特殊使命。而南齐皇帝萧宝卷的荒淫,早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东昏侯萧宝卷他是南齐朝皇位继承人,高贵的血统和出身,很难与荒淫挂钩。南齐朝开国皇帝萧道成,是“书帝第一”的皇帝,他崇尚节俭,开创了萧齐2

  • 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她出生时真的哭七天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武则天

    对于武则天这样的传奇人物来说,民间的野史小说怎么能放过这样一个完美的题材,因此有关她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其中就有她出生七日啼哭不停的说法。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几千年来的功过褒贬始终不一,她本身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历史人物。武则天死后留有一座无字碑,任由后世来评

  • 宋高宗赵构是什么身份,他禅位的背后是什么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南宋,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很多读者朋友对于他的了解,更多是来自小说或电视剧,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是“逃跑皇帝”。就是他重用秦桧,害死岳飞,使得南宋只能偏安一方,向金朝称臣。这些都是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一些历史。再对他或者说对宋朝历史了解更多一些的读者朋友或许还会

  • 严嵩的仕途之路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又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严嵩

    嘉靖二十年不上朝,为何一直能把朝政牢牢控制手上,这和他制衡术玩到出神入化不无关系。嘉靖帝把大臣放置于天平两边,今天左边加点砝码,明天右边也增加的重量,手下的大臣虽然手握大权,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嘉靖仍然能掌控朝政。而说到辅佐嘉靖的大臣,就不得不谈及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的严嵩,通过戏曲、书籍等文艺作品

  • 明宣宗朱瞻基在出生时有何异象,朱棣为何那么偏爱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的嫡长子,大明朝的第五任皇帝,其在任期间励精图治、知人善用,使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史学界将他和他的父亲朱高炽在位的时期称为“仁宣之治”,与历史上的“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明章之治&r

  •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他的儿子与孙子分别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君主,他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政权,在他和宋太宗赵光义的努力下,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时代。而他所建立的宋朝虽然在军事上面对少数民族政权处于弱势,但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可以说发展到了封建时代的顶峰。不过,创立了这个富庶的朝代的宋太祖赵匡胤,他的子孙后代们并

  • 朱棣擅改朱元璋的一项国策,为明王朝的衰落埋下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朱棣

    中国东北这块地界,打唐朝灭亡那会起,就不归中原王朝管了,直到四百来年后一个牛人的诞生,才把东北划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这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口气将蒙元赶到了外蒙地区,本来蒙古部分部落还想在东北地区活动伺机骚扰明朝,但朱元璋一直将蒙古人视作明朝最大的威胁,即便把他们打散了,朱元璋依旧对

  • 朱允炆晚年被毒杀,死之前下一首绝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朱允炆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热血方刚的皇三代朱允炆登上皇帝宝座,刚上台的朱允炆虽然年轻,做起事来却也毫不含糊,很快便用霹雳手段,把几位不听话的叔叔给削爵的削爵、流放的流放,而四叔朱棣那里也派了人给重点监控。可是毕竟他还是太年轻单纯了些,很快就被朱棣的装疯卖傻给蒙蔽了双眼,却俨然不知朱棣的屠刀已经

  • 朱允炆为什么会被朱棣扳倒,他做错了哪些决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朱允炆

    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由汉人所建立的封建王朝,朱元璋从一介布衣一路做到了一朝天子,朱元璋死后由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但是朱允炆并没有做多久的皇帝就被自己的叔叔朱棣取而代之,朱允炆也下落不明。我们先来说一下朱允炆为何会被朱棣取而代之,朱元璋在位期间,朱标原本是皇太子,朱元璋对朱标非常的重视,在朱元

  • 赵构能做皇帝真的是偶然吗,赵构为何能重新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南宋,宋高宗

    赵构能称帝建立南宋,在很多人眼里算是充满了偶然性。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就此灭亡,当时大宋子民对金兵已经充满了愤怒。赵构也是迫于民心才派出将领抗金,实际上站在赵构的立场来看,他才不想救出宋徽宗还有宋钦宗,不然自己的皇位可能就不保了。所以这也导致发生了民族英雄被冤杀的荒唐事件,不过赵构称帝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