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子文夫妇在1949年没有去台湾,他们晚年的结局是怎样的?

宋子文夫妇在1949年没有去台湾,他们晚年的结局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606 更新时间:2024/1/3 23:38:36

蒋介石能够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除了他个人强有力的政治手腕外,还有周围一众颇具能力的幕僚亲信,宋子就是其中之一。宋子文个人风度翩翩,器宇不凡,又是留美的经济学高材生,深受蒋介石器重,被称为国民政府的“财神”。这样一位民国才子身边自然少不了佳人相伴,与其夫人张乐怡亦成就了一段良缘佳话。然而在蒋介石逃离大陆的时候,作为左膀右臂的宋子文却没有跟随蒋家一起飞往台湾,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缘由?

张乐怡女士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张谋之,多年经商,是有名的大老板,张家也是当地的实力派。张乐怡从小就非常的聪明,长大后更是一副青春活力的模样,当时的她18岁,1.68米高的身材,再加上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和美丽动人的容貌,深受家人的喜欢。张乐怡会一些英语,张家如果来了外国客人必定让张乐怡去接待。由于经常帮助翻译,参加了不少的社交活动,她增长了不少见识,所以人们都称赞她是一位十分得体而又充满活力的小姐。然而宋子文当时已经从政,是国民党的财政部长,这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于情于理,两人都不可能会碰出火花。那么,他们是怎么相识,然后相爱的呢?

这中间或许真的有一些缘分注定的因素。1927年,当时宋子文刚刚上任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炎炎夏日,酷暑难熬,而他到庐山又有些公事,于是便来到庐山避暑。一到庐山宋子文便喜欢上这里,因为庐山真是一个消暑的好地方,与武汉、南京的那种暑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子文十分喜爱庐山,于是便决定给母亲倪佳珍在庐山挑选了一处地方盖一栋别墅。由于宋子文并不了解这里的申请手续和选址的技巧,便庐山管理局的官员询问,希望请一位当地的老板来提供意见。这个官员便给他推荐了营造厂老板张谋之,官员介绍张谋之这个人之前承包了不少西式建筑的工程,很懂设计风格,同时又十分讲信用,在庐山当地有着十分高的口碑。宋子文了解后,带着秘书就来到了日照峰3号张家。张谋之给他提供了不少方案,宋子文对于张老板的建议也十分认同,对张老板的能力表示钦佩和赞赏,当场决定把这个工程交给张谋之。

宋子文见别墅的事已经谈好了,他也有很多公事要办,便起身准备离去,张老板一再挽留他吃饭,宋子文也不好一直拒绝。张谋之的妻子和女儿张乐怡也一起共进午餐,席间张乐怡表现得彬彬有礼,举止得体大方,她主动邀请宋子文落座,饭后又招呼宋子文品尝当地有名的特产云雾茶,给宋子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子文受到了如此款待,心里自然是十分喜悦,他便开始借机寻找“撩”张乐怡的机会。当张乐怡给他沏茶时,他说:“以后不要叫我宋部长了,叫我……”宋子文一时语塞,想不起来让她叫什么好。张乐怡见状,说道:“那我就叫你uncle,安哥行不行?”张乐怡非常高兴的跳着,天真地问到。宋子文留学美国多年,自然知道uncle这个词是就是叔叔的意思,心想这个词实在与自身年龄相差太多,当下并不细想反问道:“张小姐,那我应该怎样称呼你?”

“你就叫我张乐怡就好了啊。”张乐怡十分高兴地说道。

此时,张乐怡在桌子上挑选了一个糖果放到了宋子文的手上,说道:“安哥,吃糖。”宋子文在接到糖的同时,也触摸到了张乐怡细腻的手,宋子文会心地笑了,面对这样一位落落大方又年轻貌美的女孩,宋子文此时的内心重新燃起了一团火焰。由于之前宋子文已经有过很多段的失败感情经历,他已经不想多卷入男女恋爱之事,现在他碰到了张乐怡,爱情的磁铁又将他深深吸引。

宋子文此刻有些“流连忘返”,他想了想便说:“今天下午我想去仙人洞看看,这里的景点不好,而我又人生地不熟,能否请乐怡小姐带带路?”同时他直接表明了他至今仍然是单身。虽然当年他和盛七小姐有过一段恋情,但都是过往罢了,失恋后他一直没有再娶妻。宋子文一向对于自己的婚烟十分谨慎,在南京有很多名门望族的女子都追求宋子文,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因为他根本不喜欢那些人。

张谋之对于宋子文的“邀请”并不反对,他说道:“这没问题,你对景点不熟悉,乐怡正好陪你去。”就这样,宋子文和张乐怡获得了二人独处的美好时光,整个下午,他们一共游览了仙人洞、大林寺等多个景点,一路上有说有笑,这段经历成为宋子文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以至于后来在他自己写的《宋子文传》中也提到了这件事。

随后一天,宋子文和张谋之正在为别墅之事商谈,张乐怡也在场。张谋之此刻内心想促成宋子文和自己女儿之间的婚事,于是有意地建议他俩到松树路走走,松树路在当时又有叫做情人路的说法,意义不言自明。宋子文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整天的办公室工作,没时间出来健身,在登山方面根本不是张乐怡的对手,张乐怡跑飞快,看着拉在后面的宋子文,笑道:“安哥,你快点来追我啊,追得上我就听你的,追不上你就得听我的。”

我相信没有一个男人能够抵挡的这些话,尤其是在张乐怡这样的小姐的嘴上说出来的。宋子文听到了她甜美的笑声,立刻不累了,腰不疼了,腿不酸了,立刻一步并作三步。快来到松树路时,张乐怡靠在一颗松树之下,脸上带着羞涩的模样,宋子文见状趁她不备一把把她抱住,立刻对张乐怡表白,说道:“你就是我最喜欢的人,我会一直喜欢你的,乐怡,请你答应我的请求。”

张乐怡此时说道:“你真的没有结婚吗?安哥?”宋子文此时也没法隐瞒,只好将以前的恋情全盘说了出来。原来宋子文之前是汉冶萍公司的总经理盛恩颐的秘书,作为秘书他经常不停地出入盛家,因为他年轻时十分英俊,盛家大小姐盛七小姐很快看上了她,并且央求父亲让宋子文担任她的英语老师,她的父亲也拗不过。就这样,两人相处时间一长,你情我愿,很快就坠入爱河。可惜天算不如人算,盛七小姐的母亲发现了他们的恋情,她的母亲不同意他们的恋情,而盛七小姐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最后不得不与宋子文分手,结束了这一段恋情。而后宋子文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直到遇见了张乐怡。张乐怡听到这番话后,也是觉得十分惋惜,但是也十分高兴,如果当时盛七小姐的母亲不阻挠,那么张乐怡也就和宋子文成不了婚事了。于是她对着宋子文说:“安哥,我答应你的请求!”就这样,他们回去一起见了张谋之和张谋之的妻子,当他们得知宋子文已经向张乐怡求婚后,他们也是十分高兴,并且开始着手准备婚事。

不得不说以前的爱情就是这么简单,一个非她不娶,一个非他不嫁,两个人就这样喜结了良缘。在1928年的秋天,宋子文和张乐怡结婚,门当户对,宋家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他们结婚后,张乐怡和宋子文成为了宋家的掌门人,为宋家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宋子文还经常一有时间就去张家拜访岳父岳母,并不曾忘记自己的女婿身份。

庐山之旅,宋子文不但成功解决了公务上的事,顺便解决了他的终身大事,内心非常爽快。可我们都知道,在民国时期,不乏有像宋子文张乐怡这样的鸳鸯,他们有的故事比宋子文的故事还要轰动,但是他们却没有宋子文夫妻一样婚后能够一直长相厮守。

来自外界的干扰会缩短婚姻的寿命,只有真正彼此喜欢的人才会克服外界的干扰,最终白头偕老。宋子文夫妇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爱情。无论外界对于宋子文的评价如,无论外界说张乐怡的闲话,他们都没有为此怀疑过对方,这些反而让他们的爱情更加长久,他们始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做爱情,什么叫做婚姻。

时间来到了1949年,这一年是蒋家朝在大陆的统治风雨飘摇,人民解放军在4月23日占领了南京,从此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正式覆灭。我们都知道,做政治活动的人每天都生存在勾心斗角之中,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连带着家人都会被牵连进去。司马迁曾经写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都会追求功名利禄,可是处于政治漩涡中的宋子文也早已明白激流勇退的道理,自己是时候要退出政坛来免除政治的纷扰了。恰逢此时蒋介石已经败退到了台湾,在一番挣扎过后也不能再踏上大陆的土地。蒋介石在台湾多次邀请宋子文夫妇前来协助工作,宋子文抹不过面子和交情,有意前往台湾,然而张乐怡站了出来,劝诫他不要去,她说道这是一次退出政界的最好的时机。宋子文经过一番考虑后,听从了张乐怡的建议,放弃了自己财政部长的职位,谢绝了蒋介石的邀请,远赴美国定居。

在这里不得不赞赏一下张乐怡的政治智慧,因为如果不及时隐退,谁也不知道宋子文最后的下场是如何。当一切都已尘埃落尽后,放下自己的执念,人生或许在此刻有了新的意义。名利都是过往云烟,钱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宋子文此刻已经释怀了。那么定居在美国后,他们的晚年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到了美国之后,他们的生活就如同我们普通人一样,每日柴米油盐,一家人也很是满足。宋子文夫妇晚年生活的十分幸福美满,张乐怡给宋子文生了三个女儿,两个人在美国享受着天伦之乐,闲暇之他们全家还会去度假。回想起他们年轻时约会的场景,他们是满满的一脸幸福。1971年,宋子文夫妇在参加一个朋友的宴会时,宋子文由于食物不小心进入了气管,导致心力衰竭,最终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7岁。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为此还发去了唁电,表达对于宋子文的哀悼。宋子文死后,张乐怡经常怀念她的丈夫,同时她也十分怀念自己的家乡,她曾多次提出要回大陆,回到庐山再去看一看,她还想为祖国的统一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可是,自始至终她也没能再回到家乡。1988年,张乐怡在思念丈夫、思念家乡的遗憾中病逝,享年81岁。

人生在世,相逢也是一种机缘。即便是身处乱世,身边有许多纷纷扰扰,最终也能长相厮守,白头偕老。世间的万物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真爱,繁华万千的世界里总有人想去争夺更加繁华的东西,殊不知这一切到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散作云烟消失殆尽。命运流离婉转间,我们平常人也只是需要去把握住自己最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想要的生活。宋子文夫妇的事迹让我们明白,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爱情,任何人都可以去追求爱情,任何人都可以有另一半能够长相厮守,只需要两人情投意合足矣。每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选择也有很多,不必拘泥于建功立业,也不必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走自己的路,才是对自己的认可。

标签: 民国宋子文

更多文章

  • 咸丰并不很优秀,为何却能继承道光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咸丰

    在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为上天的儿子,拥有极大的权力,能够当上皇帝的人被称为天子,一般来说想要当皇帝有两个途径,一是自己打的天下,二是继承皇位,大多数皇帝就是继承而来的,而皇位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一般来说,皇位都是传给嫡长子,可这也并非绝对,如果嫡长子不够优秀,皇位就很有可能不保。清朝的咸丰帝就是一个

  • 乾隆死前留给和珅一保命遗诏,打开发现仅三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乾隆,和珅

    和珅出生在当时一位满族官员家中,本应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在出生时他的母亲就因为产后风离开了人世,等到他九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又因病早逝,这让和珅自此成为了孤儿,所以年少时和珅的生活还是比较拮据艰苦的,不过这些痛苦的经历却让他比其他王公贵族的子弟更加早熟,也正因如此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他要比其他人更加刻

  •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清政府为何会出现财政短缺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清政府在和太平天国以及其他各路起义者漫长的拉锯战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金钱。战场上的将军,自始至终为钱犯愁,军队里欠饷严重。尤其当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经常被军费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之所以遇到这种困境,是因为清政府混乱不堪的财税制度,导致收支统计无法明确。

  • 清朝官员跪拜皇帝之前为何要拍两下袖子,究竟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官员,清朝官员跪拜皇帝之前为何要拍两下袖子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入关之后,由于是满族建国,因此很多礼仪与汉文化格格不入,所以很多读书人也相当鄙视清朝,后来清朝文化被汉文化所熏陶,渐渐被汉文化所融合,很多礼仪被去除,但是有一项礼仪却始终保留了下来,这项礼仪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看到的每次大臣们觐见皇帝的时候,都会拍几下马蹄袖

  • 董鄂妃是怎么成为顺治帝的贤内助的,董鄂妃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董鄂妃,董鄂妃是怎么死的

    董鄂妃是名正言顺地成了顺治的妻子。让我们首先僻个谣,人们总喜欢在私生活做形而下的创作以满足自己形而下的文化需求,顺治帝夺娶弟弟襄亲王福晋的事也一样。多年来,一直有个说法,说这董鄂妃是顺治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在一次宴会上,顺治帝看中了这个弟妹。于是,百般纠缠,兄弟失和,直到把弟弟气死,他才

  • 努尔哈赤的孙子后来为何差点夺了康熙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岳乐,努尔哈赤,康熙

    康熙所创造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他年少继位,卧薪尝胆,利用智谋除掉鳌拜,真正掌权后,逐渐引领着清朝走向了更为富强的方向,纵观他一生的成就,他算得上是一个很成功的帝王了,因此很多人都用千古一帝去称呼康熙,然而许多人却不知道,当初有一个人却差点抢了康熙的皇位,他也是皇室宗亲,乃努尔哈赤的孙子,名字叫爱新觉

  • 雍正皇帝炼丹吸毒而死,吞食各种丹药竟达200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雍正

    皇帝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皇帝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1730 年冬天的《活计档》四则。这四则档案向人们透露,1730 年末,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在内务府总管海望

  • 苏麻喇姑过得怎么样,她为何能得到康熙的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苏麻喇姑

    侍女指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也可指婢女,女仆。不但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独立的人格,她们只是主人的“物件”。既是“物件”,那她们就只能任由主人摆布。而清朝有一位侍女从小便跟随主子来到大清后宫,是皇帝的启蒙老师,受到太后、皇帝、皇子、满朝文武等信任和

  • 道光皇帝节俭到令人发指,皇后过寿就一人一碗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道光

    节俭是好事,但道光皇帝的节俭,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继位之时,清朝已开始走下坡路,但也没到揭不开锅的程度。但道光帝在位期间,把"节俭"奉为人生真理,强调节俭治国。为了以身作则,道光皇帝从来不添置新衣服,就连旧衣服破了也舍不得仍,而是打了补丁之后继续穿,不仅如此,后宫的佳丽

  • 年羹尧功劳显著,为什么还会被定九十余条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年羹尧

    年羹尧在清朝历史上,可以说算得上一号人物,官拜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还赐一等公爵,可以说他一生的成就确实很辉煌,但是他的死却也有些传奇。雍正二年,给他一共定了九十余条罪状,随便一条都足以给他定死罪。我们知道,年羹尧是一个文物全才,他是进士出身,却又擅长带兵打仗,早年就是因为这样深受雍亲王的赏识而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