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皇帝寿命都不长,东汉国祚为何还有近两百年

东汉皇帝寿命都不长,东汉国祚为何还有近两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11 更新时间:2024/1/24 2:19:40

东汉时期,中华大地正处于从封建贵族制度和帝国制的博弈时期。东汉三大支柱之一的士族,可以说是不世袭的世袭,名义上不能世袭,但实质上却垄断了仕途。东汉的地方官虽然是朝廷任命,但随着东汉中后期到来,地方士族势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州牧制度后,地方割据逐步成型。这意味着,老百姓被地方豪门控制,很难有效团结起来,地方权力有很大,有些事早早地就扼杀了。

黄巾起义看似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力量有限,地方豪强一介入,黄巾军就被打得节节败退,像曹操收的青州兵就是黄巾军。所以说,皇权和三大支柱相互依存,才是东汉的政治格局,而这几大势力在对内对外问题上利益一致,容易团结,只有在内部争权夺利时才会拼的你死我活。

东汉除了光武帝刘秀以外,其他皇帝基本没有什么名气。汉明帝、汉章帝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燕然勒功,永元之隆。前四个皇帝是真的强,后面基本是渣,全靠前面四个撑住半个东汉。东汉后期为什么国事这么混乱?早在刘秀开国的时候就已经立下了根本了,刘秀本身是靠着河北豪族的支持才成为皇帝的,而他本身的云台28将其中有一大半都是世家大族出身,这就决定了,东汉王朝就是老刘家和世家大族联合执政的局面。而刘秀本人虽然名声还不错,也没有杀过功臣,但这样也就说明了那些世家大族没有受到刘秀的清洗。

在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这样的英英主主的时候,权力大体还能维持一个平衡,但是等一旦皇帝暗弱,皇权和“士权”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开始进入了激烈的权力斗争之中,而皇帝本身因为短命的关系,也时常在斗争中处于下风,于是便引入了外气来对付士大夫,而外戚一旦做大,又不得不再引入宦官来对付外戚。这就是为什么好几代皇帝都用宦官来对付外戚的原因。

而当宦官做大之后,又开始和士大夫争斗,东汉末年的十常侍虽强大,但好歹也要依靠皇权才可以稳定手中的权力,而两次党锢之祸,提起底还是皇帝和豪强之间的争斗,所以,即便是桓灵二帝,也明显偏袒宦官,那是为了维持自己手中的权利。相比较而言,刘备就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他入主西川的时候,坚持打压本土势力,同时重用自己带来的相对弱势的荆州势力,而且终刘备一生也没有对外戚宦官有多么的依靠。相比较而言,刘禅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了,前有诸葛亮,后有蒋琬费祎,更不用说还有大将姜维了,刘禅为什么要重用宦官?黄皓,难道还不是为了对付这些人稳定一个权力的平衡吗?

主要还是刘秀太卓越,就是天命所归的那种。能到达一定地位的人根本生不起取而代之的心思。而到了这个地位的人都是有家有业繁荣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家族,反正自己家话语权很大,为啥要造反。就和大宋似的,士大夫共治天下,对外虽然怂,但是对内可是稳如泰山,因为几个大姓没必要造反,其他人没资格。说实话,要不是联金灭辽打破平衡,只是削弱辽国的话,北宋可能还能延续好多年,一直到下一次平衡打破。

东汉皇帝短命是因为,世家作大要扶持外戚平衡,后面又导致外戚作大,外戚做大更加恐怖了可以废立皇帝。由于利益驱动不会立身体好、能力强、年纪大的,就算立了个比较强的皇帝面对一堆烂摊子也是心力交瘁,可怜的皇帝举世皆敌没办法只能和宦官报团,总之就是恶性循环。

标签: 汉朝东汉

更多文章

  • 孙策创立了吴国,为什么没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东汉,孙策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三个国家之间的斗争。相信大部分人还是看过《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即使没有看过小说的人,也会去看《三国演义》翻拍的电视剧。但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它们的主要视角都放在了刘备的身上,也就是蜀汉。对于其他两个国家描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今天我们就先把刘备放一边,讨论一下吴

  • 拥立唐代宗继位的李辅国,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李辅国

    唐代宗李豫是李亨的长子,后来被立为了太子。可是我们都知道太子这个位置,如果没有登基,那么还不如一个普通皇子呢,果不其然,唐肃宗病重后,他感受到了威胁,当时的皇后企图废了他,改立别人,恰好被大宦官李辅国知道了,于是他派人把太子李豫保护了起来,所以严格来说,李豫是被李辅国拥立为帝的。这个李辅国早年间因为

  • 王莽的改革为什么没能成功,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西汉,王莽

    西汉后期,随着政权力量的衰弱,基层的社会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政权的驾驭能力,土地兼并剧烈、奴隶和流民问题已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动摇了政权的统治基础。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统治者与平民几乎演化为敌我双方,帝国的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汉平帝即位以后,王莽以大司马大将军身份辅政,权势日益膨胀,最终在初始元年

  • 唐高宗李治改立武则天作为皇后,李治对武则天的感情有那么深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李治,武则天

    武则天从感业寺重回皇宫后,经过了重重的磨难,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有了唐高宗的爱情和认可,而且以绝对的优势打败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这时候的武则天已经是武昭仪了,从一个没有级别的宫女到从二品的昭仪,武则天不满足,她的目标是皇后。可是,在看门第的隋唐时期,武则天出身低微,她要当皇后,大臣们是否同意,唐高宗心

  • 李隆基曾是一代英明之主,晚年生活为何那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唐玄宗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明皇,发动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后,接受李旦的禅位,成为了一代帝王。在早期唐玄宗那是没什么说的,励精图治,使大唐国力达到巅峰,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在他执政的中后期,他开始安逸享乐,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都城长安被攻破了,他也带人逃了出来,可没有

  • 桓温作为东晋的权臣,桓温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朝,东晋,桓温

    桓温, 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是东汉大儒桓荣之后,出生宦官世家的桓温,不仅俊美,还是文武双全之人,于是晋明帝就招为驸马,桓温作为驸马,带兵打仗,先后灭掉成汉,有多次北伐,慢慢的,桓温开始掌握朝中大权。随着第三次北伐失败后,桓温的声望大减,原本回朝接受九锡的愿望落空。于是便有了效仿霍光,废黜

  • 阴险狡诈的李林甫,为什么能独掌大权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李林甫

    盛唐是一个让人神往的时代,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外交上,都是封建时代的巅峰时期。这一切都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的励精图治密不可分。开元之初,李隆基重用姚崇、宋璟、张说等宰相,使大唐一步步坚定地走向了盛世。期间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人才,比如张九龄、贺知章、王维、李白等等,他们或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或在文

  • 唐玄宗李隆基决意处死上官婉儿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唐玄宗,上官婉儿

    唐玄宗李隆基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明皇李隆基一生功过相伴。他前半生励精图治,将大唐盛世推至顶点;后半生沉迷爱情,为大唐由盛转衰埋下祸根。上官婉儿亦是一位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少有的女政治家,引领唐诗风潮。可身为臣子,毫无忠诚可言,非但几次三番易主求荣,还惑乱宫闱 。尽管如此,我

  • 郭子仪手握大权功高盖主,皇帝为何从不猜忌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郭子仪

    在古代历史中,有很多英雄人物对朝廷立下了很多功劳,有些是开国的大臣,也有些是保护皇上立下的功劳,但是这些人的下场一般都不是特别好,有些还可能最后被皇帝抄家灭族了,但是在历史上有一位大臣,不仅权力很大,就连皇帝也是对他非常放心,就连晚年时期,此人将家里打造成了公共场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他就是大名

  • 裴炎是唐高宗顾命大臣,为何会被冤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裴炎

    裴炎是唐高宗顾命大臣,受遗诏任中书令,也就是宰相。裴炎是坚定的李唐拥簇者,他曾计划废帝反武。当时虽然唐睿宗是皇帝,但朝政大权都在武则天手中,裴炎打算趁武则天去龙门发动武力劫持,让她还政唐睿宗,但后来武则天取消了出游的计划,裴炎只能作罢。裴炎多次反对武则天,导致武则天对他动了杀心,最后裴炎因为两个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