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就是对百姓更加关照关心,《史记》上说,周文王对民众的关怀,有四大方向,分别是:只要有新生儿诞生,他就会下令出资,把孩子养大;有人去世,他更在第一时间下令拨款,把逝者埋葬;受穷的人,尽量去救济;受灾的人,则要第一时间赈济灾民。据传说,周文王有一次来到山林中,看到了一具枯骨,然后跟手下人说,把它埋葬吧。手下人还不很理解,说这满山的枯骨,根本都找不到主人,埋它还有什么意义呢?周文王回答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有天下者是天下之主,有国家者是一国之主,我既然是这一国之主,自然就是这些枯骨的主人,作为它们的主人,当然有义务埋葬他们。
这样的消息一传出去,大家非常感叹,这周文王连枯骨都这么爱,何况是人呢?由这个故事便可以做出一个纵向的对比,当年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留下了连动物都爱护的美名,如今的周文王不仅是动物,不仅是鲜活的生命,连续逝去的生命,腐烂的枯骨都如此关照,从这个层面,也能看出周比商更加仁德。
除了关心百姓之外,第二点便是教化民众,他该怎么教化人民呢?最简单的就是,提醒百姓懂得礼让,相互体贴,不要动不动就激化出巨大矛盾,和谐有爱相处,才是大家幸福繁荣的根本,有了这两点,就保证了在他的治理下,部落稳定,民心安定。
有了这个庞大的基础后,第三点便是要寻找更多的人才,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而周文王最大的人才,就是留下千古美名的姜子牙,无论是历史还是小说中,姜子牙的才能和形象都深入人心,老乐此前也简单分析过周文王访贤的一些过往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该说周文王。振兴西周的第四大原因了,既然人才有了,天下归心了,那该怎样才能兴起大业呢?应该说,再怎么仁德,兴起霸业,也不可避免要有战争,要打胜仗,否则,这个君王无论多慈爱仁厚,德满天下,但是一打仗就输,谁都惹不起,非常好欺负,那就不是强者,而是懦弱了。可见,西周的军队必须要既有德,又有战斗力,形成一支仁义之师,才能拥有消灭商朝的最坚实力量。
综上所述,周文王准备与商纣王为敌那一刻起,就经历了周密的准备与谋划,所以我们才说,仁德、教化、人才和军事这四大要素,都是缺一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