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禹治个水,为啥能夺得天下?湖北考古显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大禹治个水,为啥能夺得天下?湖北考古显示: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89 更新时间:2024/2/22 15:32:29

这件青铜器铭文的主题写的是大禹治水和为政以德等内容。让人感到惊奇的是,铭文开篇居然与传世文献《尚书·禹贡》关于大禹“顺应山势,疏浚河川”治水方式内容高度近似。

不仅如此,《诗经·商颂》中也有“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的传唱。这说明,早在西周时,从虞舜的后裔遂国到殷商的后裔宋国,再到周人自己,对于大禹治水的真实性都从未有过怀疑。

大禹也因为这次治理洪水的功绩,从默默无闻的罪人之子成为继舜帝之后的华夏部落共主,奠定了夏朝家天下的基础。

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大禹治了个水,就能顺利成章地得到天下?

要知道,大禹并不是出于拯救天下苍生的大公精神主动站出来治水的,他奉命治水实属被迫。

据《尚书》记载,时洪水滔天,帝尧听从四岳的建议,命大禹的父亲治理洪水,但鲧却九年无功,被后来的舜帝殛于羽山,还将其列为了四罪之一,钉在了耻辱柱上。

此后,舜帝又用鲧之子禹为司空继续治理洪水。在所有的传世文献中,大禹在治水之前都是寂寂无闻的,直到鲧治水失败后,禹才以罪人之子的身份承担起治理洪水的重任。

这个身份让大禹如履薄冰,《史记》记载说“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不敢”两个字背后折射的并非大禹废寝忘食一心为公,而是出于对舜帝的惧怕。

通常观点认为,大禹治水成功后,赢得了空前的威望,并且通过治水时的统一调配人力、物力,掌握了公共权力,那么建立高度集权化的全新政权体系,也就顺利成章了。

但这个推测恐怕并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

首先,大禹所处的新石器时代末期,仍是诸侯林立的万国时代,彼此互不统属。按照考古学文化面貌划分,又可大体分为四大政治联盟实体,分别是以黄河中下游为核心的华夏集团(龙山文化)、以黄河下游的山东为核心的东夷集团(大汶口文化)、以长江中游为核心的三苗集团(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以及盘踞南方沿海的百越集团。

考古发现显示,原本地处中原的南阳盆地的方城、南召,其考古学文化面貌也一度以屈家岭文化为主,表明此时三苗集团的势力已经北渐,逼近了伊洛平原。

无独有偶,新石器时期发现城址数量最多的也是屈家岭文化,且均带有军事作用,这与文献记载的“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颇为吻合,说明尧舜时期的三苗集团异常强盛,屡屡与华夏集团作对。

为了对付强大的三苗,华夏和东夷两大集团结成了政治同盟,此时的中原大地也出现了奇特的华夏、东夷轮流共主的二元政治局面,比如华夏集团的首领尧传位出身东夷的舜,舜又传位给华夏的大禹,而禹原本的传位对象也是出身东夷的伯益

至于被禅让的人是否贤明,都不会影响这一制度的实施,只要这个人在华夏或东夷部族中具备一定实力且刚好与上一任共主属于不同集团即可,这才是禅让制度所反映的历史真实。

所以,尧舜执政时,主要目标是华夷联盟击退三苗的北进,而治理洪水的重要性远不如征伐三苗。

事实上,鲧禹父子治水前后花了大约20多年时间,最终治水成功已是舜帝后期之事,而在此期间,却有“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吕氏春秋》)事件,这说明,当时的洪水并不是尧舜部落联盟的头号威胁,尧舜在治水成功之前甚至还能动用兵力与三苗交战就是明证。

其次,华夏集团内部也由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组成。仅大禹所在的姒姓就分为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等多个氏族。据《夏本纪》记载,大禹的儿子启继位时,支持禅让制的有扈氏率先反对,双方还爆发了甘之战。

上古时期这种松散的政治结构也得到了考古发现的印证。先秦史专家许宏教授曾对公元前1750年(即二里头文化上限)之前的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做过如下概括:“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一二百年时间里,也就是文献中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发现的中原地区各类群体间互不统属,战乱频仍,考古学上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连夏朝早期都未能脱离部落联盟氏的政权组织机构,充其量还只是国上之国,那么大禹仅凭治水功绩,很难获得对其它诸侯的绝对支配权。

事实上,大禹治水成功后,所获得的奖赏只是“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舜帝将大禹封在了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统治中心是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这里发现了河南龙山文化王湾类型。

而舜帝之子义均对治水无尺寸之功,却被封在了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可见,在治水成功后,大禹并没有顺理成章地成为下一任继承人,仅仅是像商均一样被列土封侯。

但在舜帝死后,却出现了“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的情况。在治水成功再到舜帝去世这期间,大禹究竟做了什么,为何能成为天下的主宰呢?

考古工作者在对南阳盆地的石家河文化遗迹开展考古发掘时发现,原本大量出土红陶杯、宽扁足鼎等带有明显石家河文化特征陶器的南阳盆地,在末期时文化面貌出现突变,宽扁足鼎完全被侧三角形足鼎取代,而后者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王湾类型的典型器物。

湖北天门的石家河古城曾是长江中游三苗集团的腹心,面积超过180万平方米,但考古工作者发现,石家河古城早期和晚期的文化面貌存在明显差异,晚期突然出现大量河南龙山文化王湾类型的玉器和方格纹,城址北垣破坏严重,疑似遭遇了惨烈的攻城战。

在传世文献中,大禹有一项常被人忽视的功绩:征三苗。

如《竹书纪年》记载:“三苗将亡,天雨雪……”,《墨子》“昔者三苗大乱……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有神人面鸟神若谨以待,扼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禹既克有三苗,焉磨为山川”,《战国策》“禹攻三苗而东夷之民不起”。

与模糊简略的治水功绩相比,禹征三苗却有着详略的文献记载。大禹对三苗的征伐,彻底结束了自尧以来华夏集团和三苗集团的争霸局面,华夏集团以完胜告终。

大禹治水的蛛丝马迹,至今都未有实质性的考古发现,有专家指出,在铜石并用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根本不具备治理长江、黄河这种级别河流的水患,大禹治水可能是在黄河和淮河支流进行了一部分施工。

而禹征三苗,却有了考古发现的佐证。通过这次战争,石家河文化被河南龙山文化王湾类型全面取代,大禹建立了绝对优势的武装力量,这成为大禹最终问鼎君位的关键所在。

正是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得大禹有了诛杀防风氏的底气。当然,这个时候大禹还没有公然与昔日的盟友—东夷决裂,故而依然按照华夷轮流执政的禅让制传统,先后指定东夷的皋陶(早亡)、伯益为继承人,但却将军权交给了儿子启。

此后,大禹的儿子启凭借“枪杆子里出政权”,先后镇压了有扈氏的反对,杀掉了原本的继承人伯益后,最终建立了夏政权。

对此,《战国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所以,夏朝能够建立,并不是靠治水的功绩,而是大禹在刀光剑影中拼杀来的军权。

更多文章

  • 商朝灭亡之后,纣王的哥哥建立一个国家,意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谁也不能阻挡,我们也都没有能力阻挡。中国历史上,自上古政权后,便是夏商周三个朝代。而在历史的记载中,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第一是周朝,第二便是商朝。由此可见,在商和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到底经历过多少流传下来或不为人知的故事。在周朝,统治时期又被分为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在

  • 170万年前的人都被发现了,为何4000年前的夏朝,始终无法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夏朝真实的历史,夏朝历史如何记录,夏朝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吗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历史传承十分清楚的国家,从最早的部落时期,到各个朝代,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即使是远古时期的夏朝和商朝,也通过各种记载渐渐明了。可是对于夏朝的存在,世界各国学者始终保持着质疑,我国也一直没有十分明显的证据去证明它,要知道170万年前古猿人都得到了证实,为何距

  • 如果驻扎上庸不是刘封和孟达,而是张飞的话,会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封孟达不救关羽吗,孟达在上庸有多少兵力,刘封和谁镇守上庸新城

    但此时,刘备的部下关羽却发起了襄樊之战,但最终关羽及其儿子关平在这场战役中被杀害。那当时驻扎在上庸的刘封和孟达为什么不去支援关羽呢?如果是跟关羽同为五虎将的张飞驻扎在上庸,张飞赶去支援关羽的话,这场战役的最终结局就会不一样?刘封和孟达不去救关羽并非是跟关羽有过节,而是当时的情况确实是无力相救,刘封和

  • 三国演义中单挑从无败绩的八大猛将,关羽张飞落榜,第一无人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关羽张飞谁厉害,三国中关羽和张飞谁强,三国正史关羽张飞实力评价

    一说起三国猛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关羽张飞,但遗憾的是,在单挑从无败绩的三国猛将中,关羽张飞并未能入榜,因为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败绩!关羽曾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其傲人的武力令天下动容,但遗憾的是,关羽的巅峰来的很猛,但去的也非常快!自从进入荆州,关羽在单挑方面的战绩就越来越不行了。攻打长沙城

  • 曹操死后,他5岁的小儿子为啥牵着曹丕的手喊爹?真相让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的大儿子是曹丕害死吗,曹操和曹丕有关系吗,曹操在临死前对曹丕说的话

    在历史的洪流中,有数不清的英雄屹立在每一个时代大潮之上,在奋斗与苦干中彰显英雄本色,尽显豪情气魄。人们关注他们在历史中成长的轨迹,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反思,并将之书写成历史,以求能够为后人做事时提供一些参考,不要重复前人的错误。在时代变化中,他们的故事像一盏黑夜里的灯,一直为后人照亮前方的路。但并不是所

  • 三国家底最雄厚的武将,连曹操都自愧弗如,因拒绝曹丕借钱被贬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最厉害的六个武将,曹操曹丕曹睿谁厉害,三国最有气势的将领

    ▲“陶朱公”范蠡雕像纵观历史,几乎历朝历代都有一些经商高手,比如辅佐勾践灭掉吴国的范蠡,退隐江湖后专心经商,成了富甲一方的陶朱公,至今都被商人视作祖师爷供奉。战国后期商人吕不韦笃信“奇货可居”,通过经商投资成为权倾天下的秦国丞相。三国时期,擅长理财的文臣武将自然也不少,刘备的大舅哥糜竺是天下有名的富

  • 十大令人惋惜的天才,每一位都英年早逝,霍去病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霍去病个人简历,学者评价霍去病

    华夏文明中,出现了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更是出现了很多天才。这些天才对当时的影响意义非同小可。可是天妒英才,每一位天才几乎都是英年早逝,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天才,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的历史发展肯定是受到了影响的。霍去病无疑是历史上最为人熟悉的历史人物了,霍去病在西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霍去病出身低微,能

  • 韩信能屈能伸忍受胯下之辱,那个欺他的恶少年结局如何?真不敢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能屈能伸忍辱负重,韩信如何处理胯下之辱,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名后报复了吗

    因其用兵神武,被后人尊称为“兵仙”。但韩信在没成名之前曾经忍受过胯下之辱,那么在他被封王赐地之后,那个欺负他的恶少年是什么结局呢?韩信年轻的时候经历也是颇为坎坷的,刚开始投奔项羽的时候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让他做一个小小的“御前侍卫”,也就是给项羽站岗的。以心高气傲的韩信自然不愿意做这样的小事,便又转

  • 他足智多谋,深受曹操重用,曹操送给他一空盒子,为何他却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每一个帝王人物的身边都有一个智慧超群的人,又被人们称为谋士,而曹操身边的这位重要谋士便是荀彧。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此人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来,他觉得官场过于黑暗,于是便选择了弃官归乡,带领宗族躲避战乱。后来,荀彧加入了袁绍的阵营之中,在袁绍战败后,他又投

  • 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一波三折”——“淮南三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氏与曹魏关系,曹魏被司马氏篡国原因,司马氏对曹魏政权的评价

    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政治倾轧。司马懿先是示敌以弱,然后趁曹爽陪同拜谒高平陵时发动兵变,消灭曹爽,司马氏逐步掌握曹魏的政权。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司马氏还是要面临一些波折和挑战,比如小编下面要说的“淮南三叛”。什么是“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就是在淮南地区三次对抗司马氏掌权而发起的兵变,又称为“寿春三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