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不是有立扶苏为储君的决心吗,秦始皇为何不早早颁发诏令

秦始皇不是有立扶苏为储君的决心吗,秦始皇为何不早早颁发诏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352 更新时间:2024/2/9 16:29:17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但秦始皇祈盼的千秋帝业只存在了短短时间。沙丘之变就是秦国走下坡的关键事件,本来欲立扶苏为太子的秦始皇,却被赵高改了遗诏,扶苏被迫自杀,而胡亥得以继位为秦二世。在秦二世在位时期,偌大的帝国就已经陷入了风雨飘摇当中。虽然大秦帝国的倒塌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埋下了很多危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赵高对朝堂内部的搅动加速了其灭亡的速度。

既然秦始皇有立扶苏为储君之心,但为何没有早早颁发诏令?反而让奸佞赵高有机可乘,将秦国搞得乌烟瘴气,国力日渐衰落。根据史料记载分析可知,其实秦始皇没有早力扶苏为太子其中有很多原因。首先秦始皇很早就开始执政,在其自封皇帝称号的时候正值壮年,而且称帝之后也不过在位11年光景,逝时也不过49岁。秦始皇未曾料想自己会突然暴毙,因此并不想早立储君,而想一人独大。从秦始皇求仙问药,寻求长生不老之法就可以看出,秦始皇企图能够长久地占有大秦帝国的君主之权。而选继承人则代表着其大权迟早是要交接,因而不愿早立储君。

其次秦始皇子嗣众多,秦国并不是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更多还是能者当选。秦始皇也需要时间对他的一众儿子进行考察,方可做出最终的决定。倘若很早就立下太子就容易引发兄弟之间的争斗,其子之间自相残杀,权臣之间搬弄是非,不仅造成国家的动荡而且也会让其后继无人。而在这些子嗣当中,长子扶苏是秦始皇最为看重的。扶苏少年又成,有勇有谋,是继承人的首选。不过扶苏的政见却和秦始皇不和,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政令中,扶苏都曾进行劝阻。但秦始皇认为扶苏虽然颇有才干,但是个性相对软弱,还需要多加历练一番才能够继承大统。

因此,秦始皇把扶苏派到了九原去监军。秦始皇其实心中已经确立了扶苏,这个阶段就是在对其进行培养。秦始皇在完成统一之后,广阔的疆域并不太平。各国都心有不甘,暗自准备复辟的计划,而北方的匈奴又多次来犯。若要管理这样的国家必须有足够的魄力,尤其是建立军威。同时也要有属于自己的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够号令百官。而九原又是秦国的大将蒙恬镇守,秦始皇对其信任有加。一来可以让蒙恬教导扶苏,扶苏能够得到历练。二来也打算让蒙恬成为辅佐扶苏的军事力量。只不过,在这期间秦始皇就猝然而逝。

而且秦始皇也始料未及是,在其继承人尚在培养阶段,就已经被奸臣钻了空子。他信任的赵高野心勃勃,觊觎他的皇帝之权。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在病逝之前,将扶苏立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是赵高却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皇帝,赐死扶苏和蒙恬。并且还派人将此书呈给扶苏,接替了蒙恬的军权。无奈之下,扶苏自杀,而蒙恬被囚禁。赵高唯恐蒙恬势力庞大日后对其造成威胁,所以故意散布蒙恬欲反胡亥的消息,最终蒙恬也不得不吞药自杀。

扶苏和大将蒙恬都已经被铲除,赵高的最大障碍就应经解除。而后赵高一方面讨取秦二世的欢心让秦二世对之更加信任,而另一方面又逐步控制秦二世,自己掌握朝政大权。在这一期间,秦国宫廷大行奢侈之风,腐败风气盛行,加之在百姓身上的负担愈发沉重,百姓都怨声载道。各地都有了反动之心,大秦帝国已经摇摇欲坠。

如果秦始皇早立扶苏,事情或许能有转机。当蒙恬被迫交出兵权的时候,就能够起兵反击,这属于完成先帝遗诏的正当之举,就能够辅助扶苏称帝。但是政坛之上总是风云变幻,倘若扶苏早被立为储君,而扶苏不仅与秦始皇的政见不和,而且与赵高也不对付。赵高又善于心计,唯恐扶苏不是其对手,早先被赵高所害。不过奸臣赵高也没有实现称帝的野心,而以悲剧收场。

标签: 秦朝秦始皇扶苏

更多文章

  • 朱灵被曹操厌恨,为何死后能够得以配享太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曹魏,朱灵

    曹操死后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曹操庙号太祖,谥号武皇帝;公元233年曹操孙子魏明帝曹叡首次选定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三人陪祀曹操太庙,从233年到262年曹魏先后五次选定26人配享曹魏太庙,这些人当中有夏侯惇曹仁等宗室人员,也有张辽荀攸等外姓人员。五次配享太庙中公元243年第二次配享人数最多达到20

  • 内忧外患:是什么原因把孙吴推上了灭亡的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东吴

    东汉灭亡之后,国家陷入动荡,群雄并起,后来魏蜀吴逐渐建立,三国鼎立,孙权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在229年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盘踞长江一带。吴国政权是三国之中延续时间最长的,蜀汉政权在263年被晋灭,而魏国政权也于265年伴随司马

  • 曹丕篡位称帝之后,曹丕为什么不杀汉献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曹魏,曹丕,汉献帝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十三日(11月25日,乙卯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二十九日(12月11日,辛未日),曹丕登受禅台称

  • 秦始皇陵为什么一直没被盗墓者光顾,考古队也不继续开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朝,秦始皇,秦始皇陵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都知道,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是相当重视自己的墓地的,在登基不久就有皇帝修建陵寝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他的陵寝规模肯定不小,事实上,我们现在发掘的是一部分,其实还有一部分没有发掘,那就是地宫。虽然后来秦始皇的陵墓已经经过挖掘,也就是现在的秦兵马俑坑等等,但是都是已经知道

  • 曹操动过多次杀心,却至死都没杀掉司马懿,这是为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曹魏,曹操,司马懿

    司马懿虽然很有能力,但是入仕的年龄却很晚,直到30来岁的时候才进入曹操的幕府。按说以司马懿的家世背景,要入朝做官那是很轻松的,而且他的机会早在建安六年,也就是他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已经出现。曹操当时下令有意征辟他,可是司马懿却“辞以风痹,不能起居”,而拒绝了征辟,这实在给人有一点

  • 董卓讨伐战打了那么久,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东汉,董卓

    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呀,那故事可真是太多了。大家都知道,曾经的那个时代虽然非常的动荡,但是也可以说是英雄辈出的,产生了非常多的英雄故事,让大家即使到了现在也依然怀念着那时的事情,虽然那些事情已经距离我们非常的遥远,但是只要一想起来,还是有很多人会对于那段历史很了解,而小编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有关于那个

  • 哪有什么鸿沟协议,刘邦只是要回人质而已,项羽还是太嫩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刘邦,项羽

    公元前203年8月,秋高气爽,楚汉双方阵营签订鸿沟协议。以荥阳的鸿沟为界,划出了楚汉的势力范围,鸿沟就是象棋里楚河汉界的原型。楚汉在荥阳对峙的两年时间里,西楚霸王项羽对阵汉王刘邦,简直是屡战屡胜,为什么此时甘愿与刘邦握手言和呢?项羽一直把刘邦压制的毫无还手之力,三次把刘邦打成光杆司令。第一次彭城之战

  • 诸葛亮打仗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坐轮椅,这才是他的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蜀汉,诸葛亮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我国这么多的历史人物中,诸葛先生应该算是最传奇的一位了,后人对于他的评价也有很多,比如“智多星”、“发明家”等,除此之外,他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虽然是个文人,但是有他出谋划策的战争,就一定是战无不败的,刘备也应为他的鼎力相

  • 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功,董卓为何就被人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东汉,曹操,董卓

    东汉末年,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天下大乱。在经历黄巾起义后,公元189年,汉灵帝死,汉少帝刘辩继位,实权掌握在母亲何太后和大将军何进手中。随后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与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内斗,于是袁绍建议何进调外地兵力,剿灭十常侍宦官。结果事情泄露,十常侍诱杀何进。后来董卓以诛灭十常侍为名义,率军进入

  • 盘点曹操一生的2个致命错误,背后到底是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东汉,曹操

    提到曹操许多朋友都会由衷的称赞他为英雄,对此小编我一样是认同的,但即便如此曹操也并非圣人,他也并非是绝对完美的,他的身上一样会有不好的地方。东汉末年,曹操为将董卓搞定了,奋力抗争,最后得到了天下英雄的支持。而曹操也凭借自身的实力很快就平定了中原,使得中原北方得以统一。此外曹操还做了许多好的措施使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