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皇帝为什么宁愿自杀亡国,也不愿接受李自成讲和的提议?

崇祯皇帝为什么宁愿自杀亡国,也不愿接受李自成讲和的提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305 更新时间:2024/1/16 9:46:41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明朝末年,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可以说他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一直想着扭转局势改变现状,但他同样也有很多缺点,刚愎自用。官僚体系的腐朽,天灾人祸,使得明末时期爆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则算是起义的首领。不过,李自成曾经对崇祯说过,自己并无心皇位,然而崇祯还是拒绝了李自成讲和的提议,宁肯自杀亡国也不愿妥协,这是为什么?

李自成

1644年,李自成率领一群饥民突袭北京,北京守卫不当,崇祯在煤山自杀,明朝灭亡。

此时的李自成所向披靡,威望驰誉海内。他已经38岁了,在人生的壮年能有如此的成就,他觉得很满足,而且他觉得这一切似乎来得都太快了,毕竟上天是如此眷顾他。

1606年,李自成出生在陕北的小山村,黄土高原的水土成就了他广阔的胸怀。出身底层的他能够团结各种阶层的人,在明末的农民起义中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在他手下的谋士中就包括中产的李岩和平民阶层的牛金星、宋献策等人,这种高超的驾驭能力让他在对明军的战斗中总能出其不意的取得胜利。

大顺国

1643年,37岁的李自成带着一帮兄弟占领了陕西首府西安,西安作为古代帝国的都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在占领了西安之后,李自成就有点飘飘然,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农民竟然有一天能占领西安,心中自然是乐开了花。于是他下令在西安给军队放假,让他们在西安好好休息。

此时的李自成觉得自己可以放松一下,于是就鼓捣出了大顺国,这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与明朝政府是对抗的。但是由于他的眼光短浅,小富即安,只想在西北称王称霸,所以给崇祯讲和,希望双方能够互相承认政权的合法性,让崇祯封他为西北王,而且信誓旦旦保证自己可以帮助崇祯剿灭国内其他的反叛势力,但是这一提议被崇祯一口否决。

崇祯为什么不妥协

崇祯为什么要否决李自成的提议呢?按道理来说,明末天下大乱,内部农民起义不断,外部少数民族不断入侵,这种局势已经让崇祯倍感头疼,如果收降李自成,就可以腾出手来专注对外,这岂不是更好吗?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首先李自成是叛军,崇祯是皇帝,双方的身份就决定了崇祯是不可能和一个农民讨价还价的,如果谈成了,那就意味着皇权收到了冲击,天子的权威性就会一落千丈。

其次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些起义军主要是从陕西,河南一带造反的,因为这里闹灾荒,而李自成是农民出身,占据了这里只会打土豪,并不会发展生产,所以饥民的问题是不会得到解决的,这个问题不解决,西部的生存问题必然会从东部富裕地区抢夺资源来解决,所以内战会一直持续下去。内部是不会安定的,崇祯也不会有时间集中精力对付关外的清兵。

最后虽然全国各地的将领被李自成的军队打的团团转,但是明朝主要兵力没有被耗尽,山海关内的关宁铁骑还没有动用,双方真正的较量还没有开始,所以崇祯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尊严与李自成讨价还价。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想,明军的战斗力在关键时刻变成了零,加上太监的反叛,北京城都被人打了下来,本来一个西北王的虚号就可以解决的事,现在搞得国破人亡,崇祯肠子都悔青了吧!

标签: 明朝崇祯李自成

更多文章

  • 鼎盛时期的李自成有一百万将士,为何面对清吴联军却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李自成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鼎盛时期的李自成大概有一百万人的军队,管辖地区也有数千里,还攻克了明朝的皇宫,但是在面对只有十余万的清吴联军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李自成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过硬的军事实力,通俗点讲的话,就是没有一支精兵。李自成虽然拥有一百万人的军队,但是我们

  •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一反常态,在自己盛年之时主动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南宋,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就是那个在很多人眼中,默许甚至是纵容秦桧将岳飞陷害致死的南宋皇帝,也许有人会因为对岳飞的惋惜,连带着就会对秦桧和赵构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不过,宋高宗却在自己还没老的时候,退休不干,不做皇帝,改当起了太上皇,这又是怎么回事?赵构为何要一反常态,连皇位也不要了呢?封建社会中皇帝这个职业基本上

  • 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王朝,大理国啥时候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理国

    说起存在于中国历史上的王朝,那简直就数不胜数到了,中华文明蔓延至今,不仅仅是史书能记载的。今天小编带你们了解一个史书没有记载,但皇帝名字却家喻户晓的王朝。我们大多人对中国朝代的印象都是像唐宋元明清这样的光辉时期,虽然有着盛极一时,但也慢慢衰败,这些我们都记得。除了那些大起大落的王朝之外,有一个连史书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能成功?为何没人反对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

    我们知道,在古代皇帝君主们对有军权的将军都是很不放心的。毕竟一旦这些将领们有反心的话,轻者造成国家动乱不堪,重者可以使皇帝被杀,改朝换代或者将领互相拼杀。所以说,君主皇帝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会防着这些悍将们。而有一个问题很是不好处理,那就是那些开国将领们如何处理,这是一个非常不好处理的问题,一个不慎,自

  • 朱熹是如何治学勤政的?主张正心、任选大臣、振举朝纲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南宋,朱熹

    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52岁时,才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第一次出现。之后,朱熹仍呕心沥血修改《四书集注》,临终前一天朱熹还在修改《大学章句》。朱熹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

  • 姚广孝在靖难之役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为什么是黑衣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姚广孝

    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不少,很多朝代都设有“丞相”一职,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丞相”的职位高低与工作内容也都有着不断的变化,而丞相其实和宰相是不一样的,并非是同一职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叫法。明朝时期有一个很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他是

  • 明朝的内阁制度到底有多好?皇帝怠政竟还能坐稳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内阁

    明朝开创了许多利于皇权的先进制度,比如三司制度,不过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明朝的中央机构,即内阁制。朱元璋在胡惟庸案爆发之后,就废除了丞相这个官职,但朱元璋作为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尚且还能忍受,但他的继承者可做不到像他这样每天都处理政务到深夜。于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就下令组建内阁,充当皇帝

  • 如若朱标不英年早逝,那朱棣还有机会成为明成祖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朱标,朱棣

    他温文尔雅、博学多识,同时又仁慈善良、待人和善。他是朱元璋曾经最为看重的一位皇子,又是其倾尽心血培养出来的大明储君!他就是朱元璋嫡长子朱标。如果给历朝历代的太子们按名头排个名的话,估计这朱标能登榜首,你很难想象朱标此人在历史上竟然几乎没有一点劣迹,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对其赞赏有加,用两个字来形容他

  • 朱元璋为何堪称最有魄力的皇帝?杀了很多官员明朝还没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元璋

    在封建社会的那么多皇帝当中,明太祖朱元璋杀了很多文武官员,也算是很有魄力的皇帝了。可是,明朝非但没有乱,还开拓了为人称道的洪武之治。自此,明朝成为大一统的国家,更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两百多年。明太祖杀了那么多人,明朝依然大治,这主要是因为明太祖杀的人大多是贪官污吏。几乎没有动过广大的老百姓。相反,他还

  • 嘉靖皇帝数十年不上朝,为何明朝没有出现大的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嘉靖

    嘉靖皇帝继位后一直不上朝,虽然修仙炼丹是其一原因,还有就是上朝会受朝上文官的集体挟制,所以嘉靖不懈余力的对文官集团进行打压,还发明了廷仗,甚至出现了一次廷仗百于名官员的奇观,而后频繁更换内阁首辅,并制造派别摩擦,将权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加上嘉靖是一位比较有能力的皇帝,政务处理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