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第二位皇帝:历经“八王之乱”,坐视西晋滑向深渊!

西晋第二位皇帝:历经“八王之乱”,坐视西晋滑向深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23 更新时间:2024/2/4 20:41:23

首先,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衷生于曹魏甘露四年(259年)。彼时,虽然曹魏依然存在,却已经是行将就木了。对于司马衷的祖父司马昭来说,彻底架空了曹魏的皇帝,正在朝着完全取代曹魏的方向前进。

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九月癸酉,司马昭被追谥为文王,葬于崇阳陵。十二月,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泰始三年(267年)正月丁卯日,司马衷被晋武帝司马炎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司马衷很早就被立为太子了。

泰始八年(272年)二月辛卯日,司马衷奉晋武帝命娶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贾南风当时十五岁,年长司马衷两岁。对于贾充来说,在西晋取代曹魏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现在,司马炎让司马衷迎娶贾充的女儿,自然也是对贾充功劳的肯定。不过,让晋武帝司马炎想不到的是,这一次安排,会加剧西晋之后的内乱。

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太熙元年(290年)四月二十日,晋武帝去世,皇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大赦,改年号为永熙。尊继母皇后杨芷(杨艳的堂妹)为皇太后,立妃贾南风为皇后。同年五月十三日,葬晋武帝于峻阳陵(今河南省偃师南蔡庄北)。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司马炎消灭东吴,一统三国。但是,自公元280年消灭东吴之后,这位皇帝就开始懈怠了。因此,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的时候,西晋已经呈现出衰落的趋势了。在此背景下,司马衷作为第二位皇帝,其实是肩负重任的。当然,正如同蜀汉第二位皇帝刘禅一样,司马衷是非常平庸的,这促使其根本无法力挽狂澜。

司马衷即位之后,非常信任皇后贾南风。因此,皇后贾南风自然可以干预朝政了,甚至假造司马衷的诏书。众所周知,东汉的灭亡,其实和外戚干预朝政,存在一定的关系。基于此,曹魏建立之后,致力于限制皇后或者太后干预朝政。但是,西晋建立后,显然重演了东汉的覆辙。

永平元年(291年),皇后贾南风迫害皇太后,废其太后位,杀死太宰司马亮。同年,皇后贾南风杀死皇太后于金墉城。在西晋朝廷内乱开始的背景下,八王之乱也拉开了帷幕。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司马衷自然不掌握大权,任用皇后贾南风胡作非为,自然成为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之一。

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开始迫害太子遹,首先废了他的太子地位。次年,贾南风谋杀太子。对此,在笔者看来,贾南风的种种举动,自然是突破了底线,也给了各地的藩王起兵的理由。在此背景下,赵王司马伦假造诏书废杀贾后,杀死司空张华等人,自领相国,恢复原太子的地位,立故太子之子司马臧为皇太孙。至于晋惠帝司马衷,虽然避免皇后继续干预朝政的结果,却又被权臣所挟持。自此之后,如同汉献帝刘协,司马衷也成为了傀儡皇帝。

永康元年(300年)八月,淮南王司马允举兵讨伐司马伦,兵败被杀。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伦篡位后,自立为皇帝,司马衷被奉为太上皇,皇太孙司马臧被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司马伦篡位称帝,不过,这显然遭到了其他西晋藩王的不满。同年三月,齐王司马冏起兵反司马伦,受到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等的支持。

司马伦兵败后,晋惠帝司马衷得以恢复皇帝的宝座。同年五月,立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并以羊献容为皇后。当然,虽然司马伦兵败了,但是,之后的藩王,依然不会将大权交给司马衷,而是继续挟持这位傀儡皇帝。

永安元年(304年),司马衷受到司马颙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下密诏给刘沈和皇甫重进攻司马颙,但是,司马衷想要夺回大权的计划,没有成功。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权臣挟持的过程中,晋惠帝司马衷试图反击,自然是比较合理的选择。毕竟,历史上的傀儡皇帝,往往都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永安元年(304年)七月,司马衷率军讨伐司马颖,结果被司马颖的军队打败,司马衷面部中伤,身中三箭,被司马颖俘虏。同年十一月,司马衷又被司马颙的将军张方劫持到长安。而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汉献帝刘协也曾被董卓挟持到长安。

最后,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永兴二年(305年),司马颙和张方的军队、司马颖的军队、司马越的军队和范阳王司马虓的军队在中原混战。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意味着西晋朝廷,已经实际上不存在了。到了永兴二年(305年)末,司马越战胜,司马颙杀张方向司马越请和,但无效。光熙元年(306年),司马越手下的鲜卑军队攻入长安,大肆抢劫,二万多人被杀。九月,司马颖被俘,后被杀。在此基础上,八王之乱基本结束。不过,此时的西晋朝廷,已经是千疮百孔了。所以,八王之乱的终结,并不能让晋惠帝司马衷扭转局面。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307年1月8日)夜里,司马衷在洛阳显阳殿驾崩,终年48岁。对于晋武帝司马衷来说,去世后被安葬于太阳陵(今河南洛阳),谥号孝惠皇帝。在晋惠帝司马衷去世后,他的弟弟司马炽(284年-313年)即位,改元永嘉,即晋怀帝。此外,建兴元年(313年3月14日),晋怀帝被刘聪所毒杀,时年三十岁。公元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公元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次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时,西晋就已经滑向深渊,甚至名存实亡了,这促使西晋的实际存在时间,也就更加短暂了。

更多文章

  • 哪个朝代的皇帝在位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应的皇帝,开元盛世是哪一个皇帝的年号,开元盛世在位的皇帝指的是谁

    不过关于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如果从前期来看,他的确是一个英明之主,但到了后期昏庸无能,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可以说他对唐朝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儿子。一代女皇武则天在神龙政变后,被逼退位。然而这之后,大唐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动荡时期。起初是唐中宗李显的老婆韦后联合武三思等人祸乱

  • 玄武门之变的真正面目,主要在于李渊支持太子和齐王迫害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渊为何不能阻止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急忙禅位,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当时李渊在干嘛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宫李渊,先被立为太子,不久父亲李渊禅位于他,这场皇子之间的自相残杀,以李世民的最终胜利而告终。一般来说,玄武门之变,大多数人认为是因为李渊昏庸,一碗水端不平,所以兄弟失和,以致自相残杀。其实兄弟失和的背后,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的矛盾,才是

  • 玄武门兵变,如果太子李建成成功逃出,李世民还能继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为什么杀李渊,李世民李建成在玄武门决战,玄武门李建成结局

    李世民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顺应时代潮流,起兵反隋,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在反隋战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二儿子李世民,手下人才云集,像秦琼、程咬金等瓦岗寨一众人员都投奔了李世民。在两个儿子的帮助下,李渊的唐军迅速推翻了隋朝,李渊称帝,建立了唐朝。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自然而然被立为太

  • 李渊退位前愤怒留下14个字,李世民嗤之以鼻,结果16年后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渊十四字遗言,李渊怎样让位给李世民的,李渊何时让位的

    李渊退位后留下了十四个字,李世民对李渊留下的字并不在意,但是十六年后这十四个字竟然应验了。那么李渊是真的无能吗?李渊留下的十四个字是什么呢?李世民杀兄上位,并且篡改历史李世民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位明君,对待国家非常负责,关心百姓民生,正是因为李世民对百姓的注重,使唐朝的社会秩序和谐稳定,使经济也更

  • 李世民权利没有皇帝大,他凭什么敢逼李渊下台?李渊:打不过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和李渊谁功劳大,李世民当皇帝后对李渊好吗,李渊是李世民什么人

    然而在事后,李渊不仅没有追究,反而还迅速传位给了李世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世民又是用怎样的手段来逼迫李渊让出皇位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打不过。征战天下公元617年,李渊招兵买马后正式发动兵变,一路挥师南下直至长安。在此次起义战争中,他的后代建功颇多,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就连女儿李秀宁与其

  • 霍去病年纪轻轻就名震天下,那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霍去病真正死因,马踏飞燕和霍去病,李广和霍去病在同一时期吗

    对于他的死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虽然有几种说法,但也都充满了疑问,因而霍去病的死因成了一个千古谜团。霍去病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但因为他是私生子,所以小时候的日子并不好过,他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后来也是因为卫子夫成为了皇后,他也

  • 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四伐匈奴全部惨败,十多万汉军惨死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马踏飞燕和霍去病,麒麟阁十一功臣和霍去病关系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匈奴并未停止对汉边的袭扰,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河西走廊及西域地区的争夺和控制。因此,为了打击匈奴的扰边和确保西域,汉武帝统治后期,汉军曾经多次向漠北进军,而这些进军的结果,大多是难以启齿的失利或无果。图/漠北之战元狩六年(公元前 117 年),年仅24 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病故。汉

  • 同是恢复汉室江山,刘秀能成功刘备却失败了,三个细节注定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和刘秀的关系图,刘秀为何没刘备出名,刘秀为什么能恢复汉室

    乍一看这个问题确实是能发人深思,刘秀和刘备看起来都是白手起家,一路争取各个谋士将领加入而逐鹿天下。看似相同的奋斗道路,而为何两者的结局却又大相径庭?其实在我看来,中国历史上有志于复国的各色人等,大多以失败告终,而刘秀是一个特例,刘备才是常态。而刘秀为何能成功,可以用一句话解决。这就是范晔在《后汉书》

  • 如果公子扶苏成为二世皇帝,秦朝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快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假如扶苏当皇帝能挽救秦朝吗,秦朝二世有公子扶苏吗,秦朝如果是扶苏会灭亡吗

    虽然导致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秦二世胡亥和赵高实行苛政。在这种残暴的统治下,百姓的赋税日益沉重,力役、杂役、军役等无偿的徭役任务更是没完没了,百姓的生存和生活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加上赵高又建议秦二世修改了法律,导致法令刑罚一天比一天残酷,不仅百姓深受其害,连秦朝的官

  • 刘表死后留下三员猛将,曹操刘备孙权各得一位,刘备却最占便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从刘表走后去了哪里,刘备刘表曹操哪个厉害,刘表死后刘备还能夺荆州吗

    刘表死后其实留下来很多比较出名的将领,比如蔡瑁文聘甘宁霍峻以及黄忠魏延等人,这些都是能征善战冲锋陷阵的当世名将,然而在这个不思进取的主公手下却不能尽情显露自己的才华,所以其才能并不能被世人知晓。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这些人中最强的三个,分别是跟随曹操的文聘,跟随孙权的甘宁,以及跟随刘备的魏延,这三个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