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三国时期拥有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雄主,也有关羽、张飞、吕布这等的无敌猛将,但毫无疑问,能够最终决定三国走向的,却是各个诸侯手下的那些谋士,要说最顶级的谋士,当属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莫属。诸葛亮一生辅佐刘备,为蜀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今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受到世人近乎疯狂的崇拜,而作为诸葛亮最大对手的司马懿,也不逊色多少,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更有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的战绩在手。
而这还算不上是司马懿最得意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无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他们三人的后代都没有完成“一统天下”的壮举,反而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了晋朝,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其实,曹操麾下的谋士非常多,并没有司马懿太大的发挥余地,被人誉为“鬼才”的郭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惜的是,在曹操征战北方的过程中,郭嘉病逝了,这让曹操非常痛心,当郭嘉去世之后,曹操才开始看重司马懿。从此以后,司马懿开始一路崛起,并且审时度势的将曹丕扶上了世子位,当曹操去世,曹丕即位之后,司马懿顺势成为了曹魏不可或缺的重臣,而在曹叡时期,司马懿也是对抗诸葛亮北伐的不二人选。
而诸葛亮的厉害程度就不用多说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诸葛亮在三国中都是“独孤求败”的存在,能够辅佐刘备从颠沛流离到建立蜀汉,这样的人物只能用“惊才绝艳”来形容,要知道刘备建立蜀汉的难度要比孙权和曹操难得多。
然而,即便是“智谋如妖”的诸葛亮也并非没有软肋,都说“最了解你 的人往往就是你的敌人”,这话一点儿不假,作为一生中最大的对手,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最有发言权,事实上,他也的确对诸葛亮做过两次评价。
这两次评价有好有坏,首先,司马懿承认诸葛亮是一个难得的奇才,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可是不多见的,而他的另一个评价才是重点,这句话“一语道破天机”,说出了诸葛亮的软肋在哪里。“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觉,好兵而无权”,这句话就是司马懿指出诸葛亮的软肋所在,意思是说,诸葛亮虽然足智多谋,但是不懂得变通,司马懿认为,正是因为诸葛亮不懂得变通,才导致了北伐的失败。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试想,诸葛亮一生共发动过“五次北伐”,而这五次北伐可以说是全部以失败告终,虽然诸葛亮是世所罕见的奇才,但被司马懿找到了软肋,因此,他才能够将诸葛亮挡在曹魏的大门之外。
当然了,蜀汉的实力本身不如曹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可换个角度看,如果曹魏没有司马懿的存在,谁又能挡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说不定,诸葛亮还真就可以完成“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愿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