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如果白起站在赵国的立场上,其风格当然也是阴谋战为主

长平之战,如果白起站在赵国的立场上,其风格当然也是阴谋战为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032 更新时间:2024/1/25 11:06:36

长平之战本就是赵国注定就失败的结局。第一,赵国本就没有大面积的耕种土地。秦国不一样,他有夺掠而来的楚国土地还有巴蜀地区,即使连年灾害依旧可以自给自足。长平之战时,在廉颇挂帅的时候,赵国就已经用上了十四五岁的小孩,并且没有粮食吃。

其二,秦国用的手法卑鄙无耻,秦军明面上主帅是王龁实则为白起,这是在古代战争中被人不耻的打法,但是秦国起家在西边,远离中原,没有文化上其他六国的固化思想,只要能赢,秦国什么手段都用的上。第三,白起实在太强,在同时期能跟他一战的大将都已经去世,剩下的几个苟延残喘,还有几个小将还没成名。所以,这时候的白起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

[var1]

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系以阳谋应对君子之战,赵之所以这么做,与赵系春秋贵族后代和其所受的教育有关系。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系以阴谋应对君子之战,白之所以这么做,与白系战国平民出生、从未受过贵族教育有关系。

赵的问题是以为对方是君子,皆以阳谋论证战争,但很可惜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白起,他以贵族的战争策略应对一个走阴谋论的白起,显然从一开始就是落了下风。如果赵知道自己的对手是白起,就不会以贵族君子之战来应对,而是着眼于白起的阴谋诡计与杀伐,并进一步获得自己优势。所以,如果白起站在了赵国的立场上,其风格当然也是阴谋战为主,战争的对手如果是一个秦国贵族名将,其结果也必然是秦灭。

[var1]

再者,秦韩上党争夺打了两年,整个上党郡农业荒废,几十万上党军民,韩国难民逃往赵国。安置这些难民需要大量粮草,可赵国余粮不多。要吃粮,但这粮不是白给的,吃赵国粮就得给赵国办事,所以这些难民就被赵国征用成为赵卒帮赵军干活。廉颇坚守消耗下,长平附近的郡县余粮吃完,赵国又借不到粮,粮草又不能几天内长出来,再没粮草,难民们就会罢工,动荡,洗劫赵国国民,引发赵国危机。

赵王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把难民们推上前线,和秦军互相火并消耗。好把难民麻烦踢还给秦国,让秦国去解决难民问题。而秦军先是坑骗难民,骗他们投降,完了再以他们投过赵,当过赵卒,怕他们反覆而坑杀,只留了年龄小的孩子,赵括如能突围回来就完美完成了赵王的任务。

[var1]

长平之战乃是廉颇加赵括,赵括军40万投降,秦坑杀了上党百姓与赵卒,加上廉颇损失五万是45万,40万人乃是全军数目,40万人皆降也就是说赵军全部都投降了!不是指具体数目,秦国更释放假消息使得赵国以为赵括是投降的!

《史记·赵世家》载赵括以军降,秦军掩盖己方伤亡,对外宣布赵括以军降,赵国为了团结百姓配合卖惨。白起之后明言,秦虽胜长平,然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然而赵括军被切割到粮尽突围就没做任何事情吗?并不是最少记载中写明有二:第一,筑璧而守以待救援,赵括“前军”被围,“后军”是有救援的。第二,赵卒反覆,期间赵军有诈降。我觉得赵括在当时情况下已经做的全是完美了。

[var1]

当时赵国朝廷那边决策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当时的情况就算是廉颇也被打的只能龟缩防守,出去打几乎全部打败,只能防守,但赵国国力只撑不住了,廉颇无论如何都不出击,因为他也无法解决这个困境。而赵王一心想要在长平之战中获得收益,却不能做好相应的准备,一通瞎指挥。

赵括到长平之后肯定不能拖,只能主动出击,而且还取得了一些胜利。至于说赵括全盘出击的,赵括也知道后方的重要性,留了五万守军,结果被白起带了25000人一通暴打,大后方被断了,当时赵国情报系统太差,这个锅不该赵括背。赵括后路被断之后,等了46天都没等来赵国援军,而秦国那边秦襄公亲自上阵,把当时河东附近的男子全部临时征用完全堵住了赵军的退路。

[var1]

反观秦国,此时占据关中渭水平原、汉中平原(鄢郢之战后得)、巴蜀之地,还拿下了魏国的河东之地,这些都是产粮基地,巴蜀运粮确实不便,毕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是走汉江平原水运也未尝不可,关中汉中之地虽路途遥远,但还有离得更近的河东之地。

我不是想说秦国后勤压力小,只是想说明那秦国不吃饭?秦国还是连续作战就不缺粮?秦国距离更远,后勤更没保障,怎么秦国就赢了,难道秦国就不急迫决战?明显秦国更急迫决战,不然不会急迫想离间廉颇。

[var1]

为什么秦国能赢,跟决策者的智商水平有关。秦军断后的操作没有意义,赵括扼守水源,这个比断粮还要命,会迫使秦军决战,这种情况下赵括会扔掉多余的辎重,带上干粮,轻装上阵。战略上赵括不能退守,也不能击退秦军,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峙,秋收过后秦国反攻,赵国就死定了。

全歼秦军显然不现实,一般进攻战攻守防三倍兵力对比可达平衡,秦军数量占绝对优势,唯一的选择,打残秦军。从司马迁的记载推断,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受了伤,战后的白起成为废人,白起受伤后秦军必然混乱,巨大的伤亡很大原因是在于此。赵军全军覆没是正常现象,主力是冯亭降兵,廉颇残部和临时征兆的上党难民、杂牌军,天下精兵尽出于赵,赵括战力确实骇人。

[var1]

最后,赵括之所以被围,正是因为昭襄王出征,赵括需要派出阻击部队,阻止白起和昭襄王会师,阻击地点就是丹河河谷,这只部队,是计划内全军覆没的,战场的实际情况是赵括包围了白起,最后因为断粮兵败,兵败的原因是赵括有内奸阻止了救援和粮草,蔺相如是最大嫌疑。

参考资料:

《战国策》《史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时,廉颇初战不利后选择守势,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廉颇守长平初期以攻代守,廉颇是长平族的族长吗,廉颇一定守得住长平吗

    秦赵长平相持,这困难对于秦国来说只是常态,但是对于赵国来说就很难受,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在这个阶段,换将是一种必然,新将军一定会主动进攻,失败也就是必然。说用赵括有问题,因为赵括之前没带过兵没经验。这么说多少有点事后诸葛亮,赵王又没开天眼能预知。韩信,之前不也没带过兵,没经验么,刘邦不也一下子就提拔

  • 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让秦军战力彪悍,皆因商鞅变法的实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商鞅用什么手段使秦军能战胜六国,秦国一统天下与商鞅有关吗,商鞅统兵

    商鞅是卫国人,年轻时喜欢法学。公元前362年,商鞅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在全国广招贤才,于是就收拾直奔秦国而去,到了秦国之后通过景监见到了秦孝公。至此,商鞅开始了三次对秦孝公的游说。[var1]第一次商鞅使用帝道给秦孝公简述,听得秦孝公迷迷瞪瞪几乎睡着了,觉得商鞅就是耍嘴皮子是把好手,不能任用。但是商

  • 在位时间最长的秦王,打得六国俯首称臣,但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王为啥能统一六国,历代秦王谁的功劳最大,秦王为什么只灭了六国

    提到中国封建历史上的秦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开创中央集权制的一个朝代,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而在对秦朝的发展变革历史进行了解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发现许多优秀的统治者。[var1] 相比于其他的国家来说,战国时期的秦国在政治经济方面都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而这也使得秦国能够最终一统天下

  • 凭一张嘴破四国合纵,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姚贾对秦国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姚贾现状,姚贾和秦国的关系,五国合纵攻秦秦国谁领军

    苏洵在《六国论》中详细的写出了六国被消灭的原因,无非就是心不齐,然后幻想着以割城来换取安宁,殊不知正是割肉喂狼。秦国原本只是西隅的一个小部落,从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过后日益壮大,每一代君王都没有停止过东出的脚步,最终在秦始皇嬴政时期完成了统一大业。在这段时间内,除了秦国每一代君王的雄才大略之外,那些

  • 从曹县走出来的战国军神,76战无败绩,却有一大污点至今让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时期十大猛将照片,战国八大将军简介,战国时期最强的四大军师

    [var1] 曹县由本地网红带上潮流顶端,从此世人内心仿佛印上山东曹县印记,脑海内闪过皆是曹县,而随着时光流逝,网络上关于曹县的调侃之语开始增多。“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北京一套房”“曹县牛皮”等网络热语朗朗上口,不时便会从路人口中爆出。可在当今这个社会,调侃从来不是空穴来风。 曹县虽是一个小小的县级

  •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其学者拿出3大“铁证”,中方只用两字回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后人对孔子评价,孔子真的被证实了是韩国人吗,为什么韩国人认为孔子是韩国的呢

    [var1]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华夏文明作为唯一一个长久发展下来的文明,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作为炎黄子孙,应该无时无刻的感到自豪与骄傲。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后世不断的研究探索,中华文化底蕴深厚。面对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宝库,我们更应该积极地发扬光大,让其更加流传久远。 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涌

  • 清朝已灭亡110年,为何至今还有人守皇陵,他们是谁?有工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掐指一算,如今清朝灭亡近110年,但意外的是,在清朝的皇家陵墓清东陵附近,依然有一群守墓人。庞大的清东陵之内,清朝曾经的帝王们已经沉睡,但是,当今时代,是谁在为他们守护皇陵呢?守陵之人守陵人是一个很古老的职业,尤其是王公贵族的陵墓,如果没有人守护的话,恐怕不久就要被盗墓贼洗劫一空,自顺治皇帝开始,清

  • 关羽死后,被追封了21个谥号,元朝的谥号最长,清朝追封次数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谥号共多少,关羽的谥号是谁给的,关羽之死的历史记载

    刘禅对关羽追封的第一个谥号为:壮缪侯关羽在活着的时候,被封过两次。第一次,关羽帮助曹操斩杀颜良,曹操为了留住关羽,上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当时刘备才是宜城亭侯,算是和刘备平起平坐,关羽为了忠义,还是找刘备去了。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可见刘备对关羽的信任、肯定以及褒奖。建安二十四年

  • 民国败家子盛恩颐:一夜输掉百套洋房,晚年孤独饿死,遗言想吃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末败家子盛恩颐有后代吗,盛恩颐晚年状况,民国败家子盛恩颐

    盛宣怀是李鸿章大人的幕僚,协助李大人办理洋务,深得李鸿章的赏识和信任。盛宣怀被称为中国实业之父,他创造了十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功绩数不胜数。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宠爱的四儿子在短短二十年内就败光了盛家的家业,晚年饿死在盛家苏州留园的门房,临死前还想着能吃肉。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富不过三代”。

  • 民国富二代与表姐成婚,约法三章,结果丈夫先违约,妻子一招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情侣约法三章违约惩罚,二人曾约法三章但男方还是违约了,民国婚书大全完整版

    《三五七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盛怀宣是晚清重臣,在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清王朝覆灭后盛家虽然不再显赫光辉,但也是数一数二的名门大户。咱们今天要说的就是他的孙女盛佩玉。他和丈夫两人本是表姐弟,后成为夫妻,婚前约法三章,丈夫违约在先,我们来看她是如何处理的。01盛佩玉虽然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