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的名声极其大,和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而且他还有另一个称号”开国文臣之首“,这是朱元璋亲自颁给他的。
宋濂从小家境就很贫寒,但是他并不为一斗米折腰,拼命努力学习,因为其聪明才智,被世人称为”神童“。公元1360年,朱元璋亲自聘请他为朱标的老师,为朱标讲解经书,被称为”五经“师。
朱标出生于1355年,1360年的时候,朱标才5岁,在这样一个年纪他就接受了如此良好的教育,足以看出朱元璋多么迫切的想将他培养成一个完美的继承人。
朱标并没有辜负朱元璋,长大后的朱标在性格上是温文尔雅,慈仁殷勤,而且还虚心求学,不懂就问,朱元璋极其欣慰。但是很可惜,公元1392年的时候患病去世。为此朱元璋痛苦不已,并写了《祀灶文》,表达自己苦闷无奈之情。
公元1380年的时候,宋濂因为孙子宋慎而被牵扯进了胡惟庸案。胡惟庸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因此案被杀之人高达3万余人,足以看出此案有多么严重。宋濂因是宋慎的外祖父,根据当时的法律,也需要被一同处死。
朱标得知自己的老师宋濂要被处死之时,第一时间跑到朱元璋面前,请求朱元璋网开一面。朱元璋并不给朱标面子,朱标只能以死相逼,也就是跳河。朱元璋一看,自己培养的儿子居然胳膊肘往外拐,气不打一处来,但是谁让他如此疼爱朱标呢,见此情况,当即答应,并令人速速前救。
身边的侍卫见太子跳河,急得不行,太子出事皇上就得拿他们问罪,所以他们立马脱衣服下去救太子。所幸太子朱标无所大碍,侍卫们都松了一口气。可是朱元璋并没有,朱标是他最疼爱的儿子,也是自己的继承人,如果朱标出了一点事,这就相当于是比国家大事还重要的事。
虽说侍卫已经将朱标救了起来,但是朱元璋依旧很生气,还下令处斩这些人,为何呢?因为朱元璋是细节控,这些侍卫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营救,而是先脱衣服。衣服和朱标谁更重要?肯定是朱标。所以这些侍卫没有第一时间救朱标,就是死罪,因此全部被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