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46年汉奸汪精卫坟墓被炸,尸身未腐,口袋还放有一张3寸纸条

1946年汉奸汪精卫坟墓被炸,尸身未腐,口袋还放有一张3寸纸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42 更新时间:2024/2/8 0:30:16

他的墓地也极为奢华,棺材由顶级楠木打造而成,坟墓也采用的是最先进的钢筋混泥土结构,整个墓室都十分牢固。

不过即使是做了完全的措施,他的坟墓仍旧没有保住。抗战刚刚胜利,

蒋介石

就立即下达密令,将汪精卫的坟墓炸毁。

奇怪的是,当棺材被重新打开之后,人们发现他的尸体尚未完全腐烂,口袋里还放着一张3寸的纸条。

那么国民政府为何要炸毁他的坟墓?纸条是何人放进去的?上面又写了什么呢?

年少发迹,却忘初心

抗日战争时期,大汉奸汪精卫通敌叛国、卖国求荣,罪行人人皆知。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青年时期的他,也有过一定的家国观念,甚至还得到过

孙中山先生

的青睐。

1883年5月,汪精卫出生于一个客商家庭,他的父亲是个读书人,不过并没有取得过什么成就,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紧巴。

家庭贫困,社会也动荡不安,在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下,人民无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里,汪精卫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发誓努力读书,考取功名,以身报国。

为了表明自己的志向,他给自己取了“精卫”的笔名,警示自己爱国爱民,忠贞不渝。

1902年3月,汪精卫参加了科举考试,在广州府试中一举夺得秀才,开始了他实现理想的第一步。

那时的他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能吟诗,善文章,在一众考生中光彩夺目。

考取秀才后,汪精卫结识了更多与自己一样的有志青年,常常聚在一起商讨天下大事。

21岁时,汪精卫考取了广东省公派赴留学的机会,远渡重洋,前往进行学习。

在这里,他废寝忘食地汲取着知识,也结识了许多满腔热血的朋友,其中就包括孙中山。

在孙中山、陈天华等人为同盟会的建立做准备时,汪精卫因为出众的文笔,先进的思想,也被推崇为了同盟会会章的起草人。

此后,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还人民清明安稳的生活,组织了多次革命起义,但因为势单力薄等种种原因,革命始终没有成功。

汪精卫满怀爱国的热血,又是孙中山多年的好友兼贴身秘书,为此事急得团团转。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决定以身犯险,刺杀清

摄政王载沣

1909年,汪精卫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后,来到了载沣上朝的必经之路——什刹海银锭桥畔。

他在这里埋置了许多炸弹,准备炸死载沣。遗憾的是,他的行为很快就被人发现,因此成为了清政府的追查对象,被捕入狱。

一时之间,汪精卫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纷纷赞叹他是为勇敢无畏的爱国志士,孙中山得知这件事后,对他的敬佩也多了一分。

1925年,孙中山病逝,汪精卫作为他最看重的部下和最亲密的好友,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权力,落魄书生摇身一变,成为了独揽大权的人。

可惜的是,汪精卫的能力不足,权力的滋味还没尝够,蒋介石就带着军队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他的权力也因此被大大削弱。

尝过了万人之上的滋味,他怎么甘心被蒋介石压一头?于是,在国民政府内部,汪、蒋之争由此开始,两人的梁子也算就此结下了。

这一时期,汪精卫的心理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他渐渐忘记了自己报国救民的初心,陷入了权利的旋涡。

卖国求荣,激起民愤

当时,蒋介石和汪精卫都是国民政府中呼声最高的两位风云人物,他们一个有着北伐战争的累累功勋,一个是备受孙中山器重的“元老级”人物,彼此间展开了多方较量。

只可惜,不论是胆略还是实力,汪精卫都远远不及蒋介石,很快就在争斗中败下阵来。

不过九一八事变之后,汪精卫的机会又来了。

在日军的步步紧逼之下,国内形势异常紧张,民众们的抗日救国热情也持续高涨,结果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下达了不抵抗政策,舆论的风向顿时倒向了汪精卫。

在民众的呼声中,汪精卫重新执掌起了大权,开始代表国民政府,接管相关事宜。

但是,汪精卫一个手握笔杆子的书生,哪里懂得什么军事谋略,更何况他在抗战之初就坚定地认为,国民党军队的实力和装备与日军的差距十分悬殊,获胜的概率微乎其微。

因此,在他的带领下,国民党内部士兵气势低迷,在战斗中也节节败退。

在败退的事实和民众的骂声中,汪精卫对日军的惧怕又多了几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看法。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和损失,汪精卫要求士兵们避开军队,这样一来,国民党军队战败的消息确实大大减少了,但城池也在被日军一点点地吞噬着。

日军看出了汪精卫的懦弱无能,主动向他提出了“求和”。汪精卫青年时的勇敢无畏和忠贞爱国早已在权势的诱惑下所剩无几,如今好不容易爬上了高位,他怎么可能允许自己像蒋介石那样,被舆论的浪潮推下去?

几经犹豫,汪精卫最终决定抛下自己那点“无用”的爱国初心,接过了日军抛来的“橄榄枝”。

他先后与日军签订了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等卖国求荣的条约,这些条约虽然换来了暂时的停战,却也间接承认了对东北等地区的占领,也进一步打开了日军侵占华北地区的大门。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看穿了汪精卫的“卖国”本质,对他发起了声讨和抗议。

为了平息民愤,维护自己高风亮节的形象,汪精卫立马对此事进行了解释,称自己此举是在“曲线救国”。

民众们已经不再相信他的花言巧语,在滔天的众怒之下,汪精卫已经变成了众矢之的。

1935年7月,国民政府监察院对汪精卫主持的行政院发起了弹劾,汪精卫于8月8日被迫提出辞职,不过蒋介石并不算这么轻易放过他,装模作样地对他进行了挽留,汪精卫只能继续主政。

同年11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四届六中全会,当天,包括蒋介石和汪精卫在内的许多重要高官都出席了开幕式,场内聚集了许多的工作人员、记者、摄像等,秩序十分混乱。

开幕式结束后,需要中央委员集体合影照相时,生性谨慎多疑的蒋介石借口离开了会议厅,汪精卫还曾去催促过蒋介石。

蒋介石特意提醒了汪精卫一句,称场内秩序混乱,恐怕要出事。

汪精卫是个极其看重脸面的人,并未把蒋介石的话放在心上,独自返回了会场。

结果,爱国志士孙凤鸣假扮成记者,悄悄靠近了汪精卫,并抓住时机在他的身上连开三枪。

场内顿时躁动了起来,汪精卫立即被送往医院进行了救治。

虽然连中三枪,但由于都没有伤到重要部位,汪精卫最终被抢救了回来。

但经此一事,他也被吓破了胆,开始变得多疑了很多,总觉得有人要杀自己,经常惶惶不安,难以入睡。

渐渐地,汪精卫的病情越来越重,遍访名医救治无果之后,他只能被迫前往治病。

在,虽经过了几次手术,汪精卫的病情也有些许好转,可因体内有一颗子弹留存太久,已经危及到了生命。

没过多久,他就在咽气了。

媚外求荣,罪不可恕

按照汪精卫的遗言,家人们把他的尸体运回了国内,安葬在了明孝陵前面的梅花山上。

他的葬礼极其奢华,墓地也十分气派,连棺木都是上好的金丝楠木打造而成的。

可惜,汪精卫这个“大汉奸”并没有在里面安生躺太久,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炸毁了他的坟墓。

他这么做除了个人恩怨外,更多的是民众的呼声。

人们无法接受汪精卫这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就这么安稳地死了,要求对他进行审判和惩罚。

为了平息众怒,蒋介石秘密下达了命令。

为了顺利炸开汪精卫的坟墓,士兵们用了150公斤炸药,才摧毁了他的坟墓。

当士兵们打开汪精卫的棺木时,发现他的尸身尚未完全腐烂,身上还盖着青天白日旗。更奇怪的是,汪精卫的坟墓里并没有任何随葬品,只有口袋里放着一张三寸长的纸条。

纸条上用毛笔写着四个字——魂兮归来。

这是谁放进去的呢?有人猜测应该是他的妻子

陈璧君

汪精卫在治病的那段时间,一直都是夫人陈璧君照顾在左右,而汪精卫死后,也是由她一手安排,把遗体安葬在梅花山上,因为汪精卫生前极爱梅花。

所以,不论是从时间还是从字迹上考虑,这张三寸纸条都是由陈璧君所写、所放的。

“魂兮归来”这四个字的意思很清楚,陈璧君的用意也很明显,她期盼汪精卫的魂灵能够回来。

唐玄宗在失去杨玉环后,曾命人去仙山寻找她的魂魄,希望她可以回到自己身边。

陈璧君的做法,与唐玄宗有异曲同工之处。

她确实对汪精卫有着很深的依恋,但汪精卫对她的感情,可就不好说了。

陈璧君在十五岁时,偶然读到了汪精卫的文章,当即就被他的文采和抱负倾倒了,急切地想要认识这个笔名“精卫”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自己的倾慕已久的“精卫”就是同盟会的骨干成员汪精卫,当即对他暗许了芳心。

那时的汪精卫意气风发,浑身充满了革命的热情,陈璧君在心底暗暗发誓,此生非汪精卫不嫁。

说到做到,她不顾旁人的眼光,对汪精卫发起了猛烈的追求。

但那时的汪精卫最不缺的就是追求者,她们中的哪一个拉出来,都要比陈璧君养眼,因此,汪精卫始终都没有对她动过心。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09年,这一年,汪精卫因为刺杀载沣失败,被捕入狱。

陈璧君一边积极地对他进行施救,一边不断地给他写信,甚至在信中向他求了婚。

不知为何,汪精卫这次没再忽视她,还答应了她的求婚。

出狱后,汪精卫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跟陈璧君结为了夫妻。

结果没想到,婚后的陈璧君一改以往的温柔,她善妒多疑,汪精卫的一切事务,她都要过问,几乎把汪精卫圈在了自己手里。

没过多久,汪精卫就对她产生了厌烦,并且看上了另一个成熟知性的美女方君瑛。

方君瑛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关键是相貌端庄秀丽,一举一动都十分迷人。

看着这样的美人,汪精卫很快就沦陷了,他并不在乎对方已经嫁作了人妇,还是与她走到了一起。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陈璧君的耳朵里,她妒火中烧,恨不能把方君瑛捏碎压扁。

最终,在陈璧君的种种逼迫下,方君瑛不堪受辱,选择了自尽。

汪精卫悲痛欲绝,对陈璧君也越发怨恨了。

而且没过多久,他又遇到了一个与陈璧君十分相像的女子施旦。

施旦相貌柔美,举止优雅,还精通多国语言,汪精卫不想错失佳人,很快又跟施旦走到了一起。

为了保住施旦,他任命她为自己的秘书,与自己朝夕相处。

如此一来,陈璧君压根找不到下手的时机。

后来汪精卫病情加重,不得不前往治疗,临走之时,汪精卫放不下施旦,给了她一笔钱,要他在国内等自己回来。

不过谁能想到,等他再次回到中国时,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抛开感情问题不说,汪精卫走上汉奸这条路,陈璧君在背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煽风点火的作用。

所以,她并不值得同情,而抗日战争刚胜利之后,陈璧君就因“汉奸罪”被关押,最后死在了牢狱中。

在此后的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时间里,这对“汉奸”夫妻也将会永远背负着背叛国家、背叛人民的骂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甄嬛传》中的年世兰原型,现实中的年羹尧妹妹很得雍正皇帝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甄嬛传里的年羹尧,雍正为什么最爱年世兰,雍正到底喜欢年世兰吗

    现实中的华妃是不是这样的呢?并不是。现实中,年羹尧这位嫁入雍亲王府当侧妃的妹妹,没有被记录下名字。她是年羹尧父亲年遐龄的老来女,跟年羹尧年龄相差有十五六岁。(下图据传为年羹尧像)年羹尧我们暂且称呼现实中的年羹尧妹妹为年氏。年氏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嫁入雍亲王府为侧妃,是康熙皇帝亲自指婚,所以是康熙亲自为儿

  •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让张学良率军抗日,张学良为何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就在这时,行政院长汪精卫和宋子文亲自飞抵北平,登门拜访张学良,希望张学良能率军抗日,但是,张学良却表示了拒绝,不同意出兵,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在一个月前,国民政府与日本就淞沪局势签订条约后,沪宁杭地区的危局暂时被解除,但是东北的局势却呈加重态势,让国民党大为头疼。同时,国内民众也纷纷走上街头,痛斥国民

  • 武则天和慈禧本质上有什么区别?为何一个被赞,另一个却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慈禧和武则天有什么关系,武则天和慈禧太后是同个人吗,慈禧和武则天是一个朝代的人吗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女性皇帝,那就是武则天,她的称帝之路,也正是通过后宫获得皇帝的宠爱,进而能够有驾驭天下的野心和能力,不过女皇帝虽然只有武则天一个,女人当权的例子却不仅仅只有这样的一例,除了武则天以外,还有一个女人也是在中国家喻户晓,那就是清朝的老佛爷慈禧太后。武则天和慈禧都是属于女人当权,

  • 13岁少女被雍正疯狂宠幸,死后七年无人理睬,乾隆:全部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13岁嫁给雍正的妃子,14岁嫁雍正的皇帝,最受雍正宠爱的神秘女子

    对的,她的确只是一名常在。我们都知道,清朝后妃制度完善以后,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与答应八个等级,常在在后妃等级中排第七位,仅高于答应,地位是属于比较低的。康熙朝的后妃制度并不完善,常在、答应这些等级,长时间是不存在的,她们只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庶妃。到了雍正朝,后妃制度才最终完善起

  • 吕不韦推荐他 12岁可以玩弄3个诸侯国 秦始皇拜他为上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不韦的真实身份,吕不韦是怎样当上丞相的,吕不韦最出名的一个故事

    [var1]吕不韦的门客人才众多,其中就包括十二岁的“甘罗”,有一次秦国想攻打赵国,想和燕国结盟,所以互换人质,接着又想让张唐去燕国担任丞相,吕不韦亲自去和张唐说,却没有成功,这让吕不韦很是烦闷,作为门客的甘罗看到吕不韦闷闷不乐,就想帮助他请张唐去燕国,刚开始吕不韦不相信一个小孩有这个本事,但是奈何

  • 李渊的野心有多大?把他 4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看看,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渊的四个儿子名字连起来是什么,李渊的最著名四个儿子,李渊的资料有哪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共经历了二十四个朝代。在这二十四个朝代中,最强盛的非唐朝莫属。即使现在,也有无数的人向往回到大唐盛世领略那份独有的繁华。唐朝的开国皇帝叫李渊,他五十多岁起兵,和他的儿子们一起开辟了唐朝盛世,统一了天下。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却不高,认为他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是凭借着儿子们的力量打天

  • 纪实:现代版“武则天”,山东一农妇“称帝”,在村里建后宫男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当今社会,居然还有人存在着“称帝登基”的想法。一个来自山东的“奇”女子,不仅一直模仿女皇武则天称帝,而且她也和武则天一样,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后宫,养了一批“男团”。这样疯狂的举动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不过后来,她也被警方抓获。 一、关于晁正坤 晁正坤小的时候还是一个正常的孩子,虽然家境贫穷,但是她十

  • 她一生嫁给了6个皇帝,50岁的时候时尚犹存,晚年得李世民倾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李世民一生最爱的女人,李世民一生最喜欢的女人,李世民16岁娶了谁当皇后

    这样一个悲剧的女子就是隋炀帝的皇后萧美娘。她的出生非常的好,是昭明太子的曾孙女,她非常的聪明,性格也很温柔,嫁给杨广后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大家都知道杨广非常的好色,但是她的皇后之位始终坐的很稳,而且杨广对她也很宠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本来就按照这样的情况下去她至少会做一个很受宠爱的萧皇后,但

  • 他是王维的死党,一生孝顺后妈,80岁辞官,他的诗字字拍案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维一生有多荒唐,与诗人王维最亲近的人,古代王维的好朋友是谁

    唐代诗人丘为就是其中一个。《新唐书》中记载,丘为对待继母十分孝顺,以至于感动了天地,他们家厅堂的台阶上长出了珍贵的灵芝。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孝感”,即行孝感天动地,将得到天赐的恩惠。丘为八十多岁的时候,继母还健在。他把自己当官得到的工资,分出一半来给继母。他的孝行感动了当时的人,当时的人都非常敬重他。

  • 1932年,四川二刘大战,为什么说蒋介石渔翁得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刘湘提携刘文辉 1932年,四川“二刘大战”是民国时期,除中原大战以外,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也是军阀混战的高潮。四川混战之后,地方上的军阀混战,基本上也就结束了。此后,蒋介石在追剿红军的过程中,中央军趁机进入地方军阀地盘,逐个瓦解地方军阀的势力,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乱世的时候,四川自古就是兵家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