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赏给朱棣一名14岁少年,50年后,少年的名字闻名世界

朱元璋赏给朱棣一名14岁少年,50年后,少年的名字闻名世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63 更新时间:2024/2/17 4:52:12

1368年,朱元璋终于攻破元大都,统一天下,定鼎中原,成为了万人之上的皇帝。但此时的朱元璋依然无法高枕无忧,北边有元顺宗的北元威胁,四川有明玉珍的明夏王朝自立,云南又有梁王的藩镇割据,还有很多事情得朱元璋来操心。 因此,坐上龙椅之后的朱元璋并没有就此懈怠,而是立即开始攘外安内的工作。朱元璋先是将元顺帝打到漠北无法威胁中原,而后又大兵压境平定四川的明玉珍,并用1381年到1382年两年的时间打下了云南梁王,终于真正意义上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壮举。

而在平定云南之时,明朝大将沐英、蓝玉、傅友德三人俘虏了无数人,其中一个10岁孩童因为恭谦听话、很会做人而被蓝玉几人留在了军中帐下。1384年,几人班师回朝之后,这个孩子被献给了朱元璋,成为了朱元璋宫中的小太监。 朱元璋见此人手脚勤快、颇有灵气,而彼时燕王朱棣又立下战功,于是朱元璋就将此人赐给了朱棣,成为了朱棣府上的下人。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14岁的少年,甚至身躯都不完整,自然一开始没有得到朱棣重视,但朱棣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少年的名字,将会在50年后响彻整个世界!

这个传奇的少年,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郑和下西洋的那个郑和。郑和的出生年月暂时还存在颇多争论,但目前史学界比较公认的出生年份是1371年。在明平云南之战中,郑和被掳到了军中,并且后来随军进入南京,辗转到了朱棣麾下。 1398年,朱元璋离世之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朱允炆对自己的皇叔们忌惮不已,上位之后不久就开始了削藩的政策,燕王朱棣为求自保不得不起兵造反,率领大军一路南下,用了3年的时间才终于攻破应天,在1402年时将朱允炆的皇位抢到了自己手中,成为了明朝的第3任皇帝——明成祖。

而郑和在此番靖难之役当中也立下了不少战功,让朱棣对郑和刮目相看,得以以太监之身份祭祀朱棣乳母,由此渐得恩宠,成为朱棣最为信任的人之一。

朱棣即位之后,便已有意发展与世界各国的邦交关系,希望通过展示明朝的强大来保证明朝周边的稳定,并且积极发展国际贸易,为明朝谋求更大的财富和利益,因此下西洋自然就必不可少了。 而郑和除了能够察言观色之外,还具备相当的军事才能,并且对于佛教与伊斯兰教都颇有研究,这一切都为郑和成为下西洋的正使太监提供了筹码。于是,从1405年到1433年整整28年时间里,郑和先后七次带领明朝船队开始了向西的远洋航行。

郑和由长江出海口起航,经东海、南海后抵达东南亚,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随后绕过印度进入波斯湾,沿阿拉伯半岛一路航行至红海,而后出红海直抵非洲东部,其船队规模、随行人员、航行距离在那个时代都前所未见。 而郑和下西洋,也让全世界都记住了郑和这个名字,同时知道了在遥远的东方,一直有一个极其强大的王朝。郑和下西洋不仅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大量销售到了西方,为明朝赚取了颇多钱财,同时将西方的香料带入中原,改善了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发展了明朝的国际贸易,让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建立。

同时,郑和下西洋更是向世界展现了东方这古老而充满魅力的文明,让包括占城、暹罗、爪哇、苏门答腊等等国家都纷纷进京朝贡,一时之间颇有些唐朝“万国来朝”的意思,让中华文化走出中原而影响世界。

由此,世界了解了古老的东方文化和强大的大明帝国,记住了郑和这个名字,时至今日,在世界各地还依然保留着郑和当年事迹的记载和传说,至今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还依然有专门的庙宇供奉着郑和,2005年时,波音公司更是将首次进行环球航行的波音777-200LR取名为“郑和号”,由此可见郑和的影响力了。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是中华文明古老而强大的标志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开放的体现,是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和平外交的反应。当我们的下西洋以文明、包容的形象展现给世界之时,后来的西方却以大航海开了三角贸易的时代,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唯一一次暴揍大臣,1.7万字的奏章,有1.65万字都在说废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朱元璋顶嘴的大臣,朱元璋到底错杀了哪些大臣,朱元璋打钦差大臣

    或许是苦日子过得太多,就这样他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做出一定的成就。经过不断地努力奋斗,终于在1368年他成功了,建立了大明王朝,坐在万人之上的位置,受万人瞩目,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的一生可谓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曲折,祖上几代都是以农业为主,很多长辈更是因为拖欠朝廷的税银而过着四处躲避的生

  • 朱元璋给儿子剥桔子吃,母亲却说:快跑,你父皇是要杀了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要剥桔子给儿子吃,朱元璋对儿子说自己小时候的遭遇,朱元璋削桔子给儿子吃

    朱元璋还是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人,曾经他就尝试亲手剥桔子给儿子吃,了解朱元璋的皇后直接就被吓到了,对儿子说道:“快跑,你父皇是要杀了你。”那么朱元璋要杀的那个儿子是谁呢? 他就是永乐帝朱棣。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选择太子方面一直都遵循着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而他的嫡长子就是朱标,所以朱元璋就选择了朱标作

  • 朱元璋立了一条规矩, 被朱棣破坏了, 在崇祯亡国时起了极坏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给朱元璋立的规矩,朱元璋为何在临死前连喊三声朱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有什么作用

    上吊的崇祯皇帝 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扫清了北京城外的一切障碍,对北京城形成了包围,崇祯皇帝和很多的朝廷重臣都成了瓮中之鳖,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大军在城外,而在这数十万大军中,有很多人原本是朝廷的人。李自成正对彰义门坐着,身边两位原明朝王爷席地而坐——晋王和代王,李自成带着这两个巨大的战

  • 朱元璋爱民如子?洪武二十三他在南京一次性就屠杀了2万户老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画像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说朱元璋对待官员、士大夫虽然残暴,但是对老百姓却很仁慈。然而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了。朱元璋重典治国,不仅仅是对官员和士大夫这些地主精英,他对普通老百姓也同样是重典治国。而最能凸显朱元璋“重典治国”的是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在诛杀李善长等勋贵时,还不忘屠杀南京2万户平民老百姓

  • 朱元璋在农夫家避雨时问:您贵姓?他的回答令老朱大喜:封世代为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老朱,朱元璋晚年合集,朱元璋的三个锦囊妙计

    在古代社会,很多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合逻辑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古代人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还因为古代人更加讲究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例如,在野史中朱元璋就干过这么一件事情,当年他平定天下以后,就准备给自己修陵墓。但皇家陵墓不仅仅需要工程师,还需要一支部队负责养马和看守。 当时朱元璋

  • 朱元璋看到菜里有根头发,御厨急中生智回了6字,龙颜大悦还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吃饭发现碗里有根头发,朱元璋还专门找寻当年的救命恩人,年仅6岁的八皇子朱元璋

    不少历史学家都说,皇帝在封建足以算得上是一种畸形的产物,百姓犯了错是格杀勿论,但皇帝犯了错,却是无人敢问津,这种并非人人平等的人权制度,居然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想想还真是一件让人一言难尽的事。 虽然中国历史朝代有着不少明君,但也有不少昏君,在电视剧中都可以得知,这些皇帝只要是大臣在他们面前说错一句话

  • 朱元璋留下4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建文帝却自作聪明全给废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元璋去世以后,历史迎来了一个分水岭。理论上来说,朱元璋死于洪武31年,那么接下来就是建文元年。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建文皇帝在4年战争中惨败收场,所以朱棣接替的朱元璋的位置。 于是,原本在明太祖和明太宗之间有一个建文年号,但是被人无情抹去。明太宗成为了一代传奇,但是建文帝却成为了千古笑话。

  • 朱元璋用膳时吃到一根头发,大厨急中生智回6字,龙颜大悦还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用膳时吃到一根头发,朱元璋在吃饭时发现有一根头发,朱元璋给谁吃了两张免死铁券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了一改前朝在政治上的弊端,巩固中央集权,朱元璋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番大改造,对权臣进行了清理,其中,最令人广知的便是“胡惟庸案”。胡惟庸在当时的权力相当大,整个的势力范围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明朝的统治,加上胡惟庸拥权自傲,在日常的作风上也是极为的高调,故而,最后在1380

  • 朱元璋是个工作狂,为何在1392年某一天大哭一场,28天没有上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的勤政很多皇帝都追赶不上,能追赶下的也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生性多疑,废除丞相制后把什么是都往自己身上揽,每天4点就要起床工作,用早膳的时间还在想早朝要说的话,等上完早朝就开始处理国事批改奏章,据《明实录》记载,他曾有8天处理过1660件奏章,并给出详细方案和建议,解决掉3910件国事,一

  •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150年后, 王爷和书生大战鄱阳湖, 结果一个走下王座一个走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朱元璋在江西战陈友谅,朱元璋打陈友谅经典战役

    公元1519年(正德十四年),大明王朝已经传承了150余年,帝国发生了第二次王爷叛乱事件。 第一次众所周知,就是燕王朱棣,后来造反成功当了皇帝,成了明成祖。 第二次造反虽然朱棣没有参加,但是也是朱棣一手造成的,造反的王爷是宁王朱宸濠,他是朱元璋的儿子宁王朱权的后代,宁王当年被朱棣裹挟参与了叛乱,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