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吊的崇祯皇帝
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扫清了北京城外的一切障碍,对北京城形成了包围,崇祯皇帝和很多的朝廷重臣都成了瓮中之鳖,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大军在城外,而在这数十万大军中,有很多人原本是朝廷的人。李自成正对彰义门坐着,身边两位原明朝王爷席地而坐——晋王和代王,李自成带着这两个巨大的战利品督战,也想让他们看看他们的明朝是如何被自己灭亡的。
李自成剧照
而在两位王爷身边还有一个太监,叫杜勋,原本深受崇祯皇帝重用,任用其为监军太监,但是他见李自成势不可挡,投降了李自成,然后又来到了北京城下。李自成命其入北京城劝崇祯皇帝逊位,刚烈的崇祯皇帝自然拒绝,而且痛斥杜勋,其他大臣劝崇祯皇帝留下杜勋进行处置,可是杜勋却以晋王和代王的性命相要挟,声称如果自己回不去,那么二位王爷马上就会被杀,无奈之下,杜勋又被放回城下。
虽然杜勋没有能够劝降得了崇祯皇帝,但是他却劝动了几个太监,据史料记载,杜勋曾经用几句话就打动了王相尧、褚宪章等太监,杜勋对他们说,“吾党富贵自在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李自成来了,崇祯皇帝的富贵是没了,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富贵下去的,只要投降李自成就可以了。这一下子让这几个太监心头一热。
崇祯皇帝像
而在北京被包围的最后时刻,北京的守军人数不够,很多太监都被临时拉上了城墙充当守卫,而这些太监都来自皇宫内院,稍微有点官职的都能够作为监军,拥有着不小的权力,他们甚至能够命令或者左右守城的军官,后来,北京的外城就是被从里面打开的,就是说内部出了问题,而打开城门的这个人,有史料记载说是曹化淳,但是曹化淳此时是不在北京的,可能是诬陷之词。也有说是王相尧,可见太监是脱不了干系了。
大太监魏忠贤
当然,我们将北京城破的所有罪责都退到少数几个太监头上肯定是不公正也不客观的,但是太监在明朝的灭亡中起到的负面作用肯定是远远大于正面作用的,其实原本这一点是可以避免的。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于太监,朱元璋做过严格的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并且做成铁牌放在宫中,以警示后面的帝王,谨防太监专权。但是后来这个规定却被朱棣破坏了,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了皇位,但是他的正当性一直得不到儒家传统的承认,连朱棣本人都觉得有点没有自信,所以他只得借助太监对大臣们进行监视,防止他们图谋不轨。
朱元璋
从朱棣登基后的永乐年间,朱棣开始任用太监参与政事,比如让他们出使暹罗等附属国,派郑和下西洋,派出宦官出任监军等等,明朝太监的潘多拉之盒就由朱棣打开了,从而酿成了整个明朝的宦官干政的苦果,最终被崇祯吞下了。
朱棣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