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留下4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建文帝却自作聪明全给废掉了

朱元璋留下4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建文帝却自作聪明全给废掉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280 更新时间:2024/2/17 4:51:57

众所周知,朱元璋去世以后,历史迎来了一个分水岭。理论上来说,朱元璋死于洪武31年,那么接下来就是建文元年。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建文皇帝在4年战争中惨败收场,所以朱棣接替的朱元璋的位置。

于是,原本在明太祖和明太宗之间有一个建文年号,但是被人无情抹去。明太宗成为了一代传奇,但是建文帝却成为了千古笑话。

每当我们这些现代人聊到这段历史,都会扼腕叹息,或者感慨于天命所归。甚至我们会不由的感慨,明知道自己的孙子这么不靠谱,而且儿子又太能干,朱元璋怎么就没有留下一些后手呢?让人惊讶的是,其实在历史上朱元璋至少留了四个手段,是可以避免朱棣反杀的。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过去我们聊建文皇帝的悲剧的时候,难免就会提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所以导致建文皇帝无人可用。这一点其实是很明显的,例如当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中央朝廷居然拿不出一个优秀的将领。要么是愚蠢到极致的李景隆,要么就是根本不具有进攻属性的耿炳文

结果燕王朱棣如砍瓜切菜一般,以一己之力打败了前后上百万军队,最终一举定乾坤成为明太宗。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真的没有给建文皇帝留下后手吗?其实还真不能这么说,因为朱元璋留了四个底牌给他。

根据历史记载,老朱元璋在退休的时候就反复告诉自己的孙子,当年的那些危险人物已经被他给清理掉了,哪怕是号称战神的蓝玉也被他给杀了。所以,老爷子微笑着对着自己的小孙子说,将来你就可以好好的当一个太平天子了。

但是建文却一直没有露出微笑,相反还问出了一个让朱元璋不太想回答的问题,那就是,外臣造反已经被干掉,那么叔叔们造反又该如何呢?

史书记载,朱元璋沉默良久,并没有给出明确回答,而是反问建文,问他该怎么办。结果建文在思考之后回答: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

史书记载,朱元璋听后大喜,然后连声说:是也!无以易此矣!

过去我们总是以为是朱元璋踢皮球给建文皇帝,而建文皇帝又自以为,给出了一个所谓的标准的应试答案。

其实仔细想想,建文皇帝能够不经过多少思考,能够当场说出如此有理有据的答案,这恐怕还真不是朱元璋无计可为反问对方,而是考究孙子是否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

为何这么说呢?别看在史书里面总是提到建文皇帝很担忧,那些叔叔们很危险,可是朱元璋却一点都不在乎。但事实上,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建文皇帝的回答才是朱元璋刘给建文的四个底牌。

为何这么说呢?答案就藏在这四个步骤中。首先是以德怀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皇帝,要以仁德之心让诸侯听从他的安排。也许现代人觉得扯淡,但是在古代社会这却是一大杀器。

要知道明朝已经是封建社会的成熟阶段,皇帝的神圣和不可侵犯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不仅仅大臣要对皇帝山呼万岁,要在皇帝去世的时候为他陪葬。同样的,那些附属于皇帝的诸侯王们,也必须要对皇帝保持绝对的尊敬。

如果皇帝对你很尊重,始终以德来感化你,但是作为诸侯王的你,却一直不给皇帝好脸色,而且还公然反抗。那么无论是哪一个诸侯王,他都必然会自绝于天下,哪怕是同属于诸侯王的体系,都会对他虎视眈眈。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年燕王朱棣造反的时候,天下诸侯有一大半被建文皇帝折腾的死去活来。可是,依旧有辽王拼命在与朱棣对抗,其他的诸侯王也在准备勤王。以至于,朱棣先后打败了上百万军队,可是没有一个诸侯王对他表示支持。这还是诸侯对皇帝极度不满的情况下,假如大家都觉得皇帝还不错,那么朱棣会面临什么样的场景,那还真不敢想象。

此外,以礼制之。封建制度到了明朝时期,各项规章制度已然成为了定制。这就好像是现代的犯法要坐牢,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有诸侯踩了线,那么皇帝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来制裁他。如果有诸侯反抗,那也只是他个人和亲兵敢反抗,底下的士兵可是服从于中央和法律的,绝对掀不起什么大浪。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就可以趁机削其地,以大义之名对其制裁,对方要么众叛亲离,要么束手就擒。此举正好可以完成加强中央集权的目标。

假若如此还不行,朱元璋还给出了第4个底牌,那就是发兵进攻。应该说这是朱元璋留给小孙子最重要的一个底牌,为何这么说呢?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见闻皇帝的状况,根本就不是七国之乱时期的样子。因为朝廷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力量,地方上的诸侯王根本就没什么力量。唯一真正算比较强大的一个是宁王,此人由于在边陲地区号称有8万军队,另一个就是燕王,有3万直属部队。至于说其他的王爷,算上奴仆,其人数最多不超过5000人。

说个恐怖的数字,朱元璋在死去之前留下来的中央直属部队人数有将近百万,比较直白的体现就是,耿炳文第1次出战,能够带走30万大军,李景隆第2次出战,可以调集50万大军。李景隆第3次出战居然有60万大军。哪怕这三次大战都失败,中央也依旧有10万南京守军,还有被驸马带出去的二十几万部队。

虽然,这些军队数量大多数都是被燕王朱棣击溃,然后重新组织起来,其数量有大量的重叠。但我们可以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朱元璋死去以后,中央直属部队应该有80万左右。

试想一下,燕王朱棣起兵的时候只有800人见闻,皇帝有不下于80万军队。而且如果按照以上4个步骤来,燕王朱棣将失去民心,人心和大义,我们无法想象皇帝该如何输。

但历史就是这么搞笑,建文皇帝肆意妄为,完全绕开了第1个和第2个步骤,直接执行第3个第4个步骤。这就导致朱元璋的底牌全部被糟蹋,本来是让燕王朱棣众叛亲离,搞到后来却是建文皇帝众叛亲离,然后被大家抛弃。所以说,建文皇帝还真不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哪怕是隋炀帝接手都干得比他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用膳时吃到一根头发,大厨急中生智回6字,龙颜大悦还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用膳时吃到一根头发,朱元璋在吃饭时发现有一根头发,朱元璋给谁吃了两张免死铁券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了一改前朝在政治上的弊端,巩固中央集权,朱元璋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番大改造,对权臣进行了清理,其中,最令人广知的便是“胡惟庸案”。胡惟庸在当时的权力相当大,整个的势力范围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明朝的统治,加上胡惟庸拥权自傲,在日常的作风上也是极为的高调,故而,最后在1380

  • 朱元璋是个工作狂,为何在1392年某一天大哭一场,28天没有上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的勤政很多皇帝都追赶不上,能追赶下的也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生性多疑,废除丞相制后把什么是都往自己身上揽,每天4点就要起床工作,用早膳的时间还在想早朝要说的话,等上完早朝就开始处理国事批改奏章,据《明实录》记载,他曾有8天处理过1660件奏章,并给出详细方案和建议,解决掉3910件国事,一

  •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150年后, 王爷和书生大战鄱阳湖, 结果一个走下王座一个走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朱元璋在江西战陈友谅,朱元璋打陈友谅经典战役

    公元1519年(正德十四年),大明王朝已经传承了150余年,帝国发生了第二次王爷叛乱事件。 第一次众所周知,就是燕王朱棣,后来造反成功当了皇帝,成了明成祖。 第二次造反虽然朱棣没有参加,但是也是朱棣一手造成的,造反的王爷是宁王朱宸濠,他是朱元璋的儿子宁王朱权的后代,宁王当年被朱棣裹挟参与了叛乱,并

  • 朱元璋指着猪蹄问沈万三,这是什么菜?沈万三智答3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要来说说历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他下手可是非常狠,当年他杀了15万贪官,并规定贪污60两银子以上的就格杀勿论,这一次,他的眼睛瞄准了“江南第一富豪”沈万三。 沈万三,出生于1286年,本名沈富,不得不说,这名字一看就有富贵相,又因为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所以俗称“沈万三

  • 朱元璋宴请群臣,青菜无人动,凡是吃了肉的后来居然都被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杀大臣一览表,朱元璋为什么要杀群臣,朱元璋宴请文武百官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是这个源头,明朝的朱元璋更是将这句话表现得活灵活现。 他刚开始打天下的时候,有许多的好兄弟跟随左右,朱元璋那个时候也跟他们称兄道弟,不分上下。 但是自从他当了皇上以后,就觉得他是无人能及的帝王,而跟着他的那些兄弟们都成了下属。但是他对于这些曾经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

  • 朱元璋姓朱,明朝猪叫什么?一皇帝颁布法令,3个月便被迫取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26个儿子为什么姓朱,朱元璋是朱姓的哪一支,朱元璋是姓朱吗

    在当时那样的年代,普通人是不允许和皇帝同名的,不止名字,年号、别号甚至外号,你都不能和当朝皇帝相同,需要主动避讳,要么改字要么就去掉那个字,姓倒是不做多干涉,唐朝也有很多姓唐的,宋朝也很多姓宋的。 当时就连山川河流都被迫改名,比如“恒山”因为要避汉文帝的名讳,一度被史官改为“常山”。寻常人家你要是

  • 朱元璋女儿墓挖掘时,发现有活人在墓中住了37年,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中国古代皇帝当中可算得一个传奇了,他以一介平民或者说从一个乞丐的身份,一跃而上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可见其政治手段非同一般。这位皇帝当然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对自己的家庭也格外地看重,众多的孩子中也出了几位比较能干的皇子,其中就包括继承帝业的朱棣。 鲜为人知的是,他却有一位公主也

  • 封神演义:武成王为救姬昌而被降罪,黄妃求情无果欲杀妲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回到朝歌后,闻太师将武成王放在姬昌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禀报给纣王,武成王却说自己是奉大王之命护送姬昌返回西岐,在途中并未收到任何要捉拿姬昌的命令,是闻太师贸然地说要捉拿姬昌,而且并没有任何纣王的手谕凭证。纣王懒得听武成王的辩解,欲杀之,幸好得比干和黄妃的苦苦哀求,才将武成王打了军棍和囚禁起来。经过伯邑考

  • 中国历史上不仅有四大美女,还有四大妖姬,妲己并不是首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四驱兄弟绝美妖姬妲己,中国四大妖姬妲己,古代四大美人妲己

    第一位:骊姬。俪姬生得貌比息妫,妖同妲己,智计千条,诡诈百出。后来骊姬成为了晋献公的夫人,为儿子奚齐争取晋国国君之位,和优施合谋使用离间计玩弄晋献公与申生、重耳和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骊姬乱晋。晋献公去世后,奚齐继位,但好景不长。奚齐被晋国大夫里克等杀死,卓子也先后被杀。夷吾上位

  • 封神中,没有任何功劳的伯邑考,为何会被封为紫微大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伯邑考为什么能封神,封神榜西岐伯邑侯简介,封神后伯邑考的实力

    伯邑考是西伯侯姬昌的长子,因姬昌被纣王囚禁于羑里多年,为人最孝的伯邑考便带着三件稀世珍宝,前往朝歌并企图以此贿赂纣王,从而达到替父赎罪的目的。而这三件稀世珍宝分别是:可以随心所欲自由行驶的七香车;能帮人立刻醒酒的醒酒毡;能歌善舞的白面猿猴;然而,在得到这三件稀世珍宝后,纣王并没有立即放掉姬昌,而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