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时期的“瓦剌”

明朝时期的“瓦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573 更新时间:2024/2/6 7:17:35

蒙元时期,瓦刺先祖斡亦刺惕主要分布在色楞格河支流木伦河及其以北的锡什锡德河至叶尼塞河上游的广大地区,按千户编制,属拖雷系领地,后成为岭北行省一部分。虽然由元廷直辖,但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1208年冬天,成吉思汗在一次出征途中,“前去巡逻的先头部队,在路上突然遇到以忽秃合别乞为首领的斡亦刺部。由于该部无力抵抗,很快他们就投降了”。于是就给成吉思汗带路,使得战事非常顺利。因为斡亦刺归附有功,成吉思汗任命该部头领特加优待吗,继续管理其部落,并在这里设立了四个千户。斡亦刺最初只编作四个千户,但他们自认为四个万户,即四大部,蒙古语称(四万户斡亦刺),或者(四部斡亦刺)。

1307年元朝在岭北设立了行省,瓦刺也随之划入行省管辖范围。他们又与蒙古贵族世代联姻,并绪成`安答”关系。蒙哥汗(元宪宗)便出身于这个部落。

到了元末明初,随着瓦刺主力的南移,该部逐渐从叶尼塞河上游的森林地区扩展到阿尔泰山附近的草原地带,人数发展到四万以上。

瓦刺剽悍善战,其英勇果敢,与匈奴、柔然,突厥等相比,也更不在话下了。蒙古建国以前,他们为抵御蒙古的兼并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元朝结束了在中原的统治,他们与明朝及蒙古(鞑靼)形成鼎足之势抗衡了几百年。

明朝前期,瓦剌在蒙古高原征战“鞑靼”部,大明朝廷赐以汉文官印,命其统辖各部,后多次进贡。也先取代北元皇帝脱脱不花而建瓦剌帝国,在兴盛时期,其势力范围,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端,南临明朝边界,致使“漠北东西万里,无谁与之抗者。

明初瓦刺的首领为已故元强臣猛可帖木儿(有人认为猛可与蒙文史籍所提到的乌格齐哈什哈为一人)。随后瓦刺又出现了三个强大的草原领主:马哈木、太平、秃李罗。永乐初年,明廷为牵制“鞑靼”屡派使者联络瓦刺。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封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封秃李罗为安乐王。同年秋天,“鞑靼”杀死大明使节,并大败明军。第二年.明成祖亲率50万大军北伐,一举击败“鞑靼”部。当时蒙古可汗为本雅失里。永乐初年“鞑靼”部权臣“阿鲁台杀鬼力赤”,拥立五传可汗,坤帖木儿之弟本雅失里为可汗.自任太师。成祖打败“鞑靼”后,阿鲁台俯首听命,本雅失里则投靠瓦刺马哈木,永乐十一年(1413年)被马哈木杀死,子脱欢世袭顺宁王。

1434年(宣德九年)脱欢杀死阿鲁台,之后,又杀死贤义、安乐两王,尽并有其部众,并拥立蒙古的脱脱不花为可汗正统三年(1438年)又拭杀

了阿鲁台所立可汗--阿岱汗(明人称阿台王子,蒙古文史书称作岱宗可汗即“太宗可汗”),他本想自立为汗,又怕众人反对,干脆就自任垂相。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死去,长子也先嗣立,称“太师淮王”。瓦刺进入了鼎盛时期。也先攻破哈密,虏其王及王母、赤斤蒙古诸卫,设立了“甘肃行省”;向东攻破了兀良哈三卫,进而控制女真,威逼朝鲜。建立了元朝灭亡以后最大的蒙古帝国。也先对大名随时构成威胁,无时无刻想着恢复“大元一统天下”的野心。

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兵分四路南下,接连攻下大同镇前沿城堡。战报传至京师,太监王振挟持英宗率50万大军亲征,。明军从宣府(今河北宣化)到大同,一路节节败退,八月十三日大军来到了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明军被围于土木堡,明军掘地两丈未得滴水。这时也先假意退兵说和,王振见敌兵稍退,随即下令转移。一时间明军大乱,也先乘机发起攻击,明军几乎全军覆没,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击杀,朝中其他重臣大部战死。明英宗俘获,并裹胁英宗进而包围了北京城。

土木之变发生后,皇太后孙氏下令英宗之弟郭王监国,正统十四年九月邝王继皇帝位,年号景泰。明景帝继位后起用抗战派大臣于谦整顿京城防务,凑集京兵,募兵中原。十月,瓦刺也先挟持英宗攻打京城,于谦亲率22万大军分守九门,背城死战,终于打退了瓦刺的进攻。

也先后期沉迷于酒色,虐待属下,终于引起了反叛。阿刺知院是也先部下,在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之后,他请求也先封他为太师,遭到拒绝。后来也先又接连毒死了他的长子及次子,令他忍无可忍。1452年,也先在世时瓦刺就曾兴兵大规模地征讨蒙兀儿斯坦(十四世纪由察哈台后王分裂而成);也先死后远征军侵入谢米列契之地,从那里折向南方,到达“河中”边缘而洗劫了塔什干等绿洲,与明军接二连三地争夺哈密;甚至与蒙兀儿斯坦联合,攻入肃州城。

1454年(景泰五年)阿刺杀死也先,瓦刺逐渐衰落。两年后,“鞑靼”部李来又杀死阿刺知院。他的“伟大”胜利不过如昙花一现,很快便枯萎了。

在也先死后到哈刺忽刺兴起的长达一百五十年的期间里,瓦刺内部的事情很少为人所知,对外更无甚闻名的史迹,且有一部分人随也先之子火儿忽答迁居干赶河,(今克穆河,一说是鄂尔浑。)另一部分人游牧于哈密一带,与蒙兀儿斯坦的统治者,争夺牧地。

成化(1465一1487年)以后,鞋粗部出现了一位有作为的大汗—达延汗。他继位后统一了大漠南北,东破兀良哈三卫,西“伐卫喇特(即瓦刺)四部”。

弘治(1488一1505年)、正德时期(1506一1521年)吐鲁番进犯甘肃,明朝边界官员有时也收买瓦刺夹攻吐鲁,而瓦刺也曾帮助吐鲁番进攻甘肃。嘉靖十九年(1540年),瓦刺头领之一卜六王内外交困,乞求率众归附,被明朝拒绝。

景泰三年(1552年)也先怀疑可汗脱脱不花,将他逐杀。也先乘胜东征建州女真与兀良哈,把征伐的范围一直扩展到黑龙江口,东海之滨的其里末。

瓦刺虽然极度兴盛,但是终究未能再现成吉思汗那样的辉煌。最终被中原王朝瓦解。瓦刺在脱颖而出之后,既没有长期统治东蒙古,也没能入主中原,而是逐渐移至西北地区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心狠手辣,但对九十岁以上老人免罪,一种情况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朱元璋悲惨的晚年,朱元璋是个罪大恶极的人

    因此,朱元璋称帝之后,在立法方面首先是加强吏治,严惩贪官污吏,主张以“重典”治世,同时,他也继承了传统“德主刑辅”的立法思想,提倡“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大明律·名例律》中规定:凡七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以及废疾之人,除犯谋反缘坐应流、造畜蛊毒、采生、杀一家三人家口、会赦犹流者外,犯流罪以下的均

  • 《尚食》:朱瞻基时期真正的后宫霸主,姚子矜都无法动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尚食朱瞻基身边的侍卫叫什么名字,尚食里朱瞻基他爹是毒死的吗,尚食朱瞻基姚子衿虐心片段

    在最新剧情中,因为明仁宗朱高炽的薨逝,按照明朝的法制,无子的妃嫔需要殉葬,但是因为郭妃以往的跋扈,和对太后的威胁,郭妃也被张太后放在殉葬之列。因为这件事情,姚子矜与张太后发生了争执。张太后霸气地对姚子矜说,“过去这么多年,我护着自己的丈夫,守护着自己的儿子,以后还要守护这大明的江山。”可能有的观众因

  • 她是朱元璋爱女,历经八朝7个皇帝,18岁守寡,活到83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一生的三个女儿,朱元璋晚年最疼爱的女儿,唯一一个让朱元璋落泪的女人

    同样是作为皇室成员或者是皇族子弟,但是由于母亲的身份大不一样,所以这些人受到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明朝时期有一位混血公主,由于母亲是来自于别的国家,并且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这个公主过的生活其实并不太好。在这个公主到了快要20岁的时候,她的丈夫突然间又死去了。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打击,但这

  • 她是朱元璋68岁生的女儿,独得三代帝王恩宠,母亲因为她不用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一生的三个女儿,唯一一个让朱元璋落泪的女人,朱元璋背后有一个非常好的女人

    在朱元璋晚年的,宠爱一位张美人,她为年迈的朱元璋生了一个公主——宝庆公主。因为这位宝庆公主是朱元璋晚年所生,年龄非常小,甚至比朱元璋有的孙子还要小,所以大家都非常宠爱她。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死的时候,是有很多妃子陪葬的,但是他非常疼爱宝庆公主,怕宝庆公主没人照顾,于是特许张美人不用陪葬,张美人也因此逃

  • 他是朱元璋的第一猛将,年仅40岁便暴病身亡,只因常做一件缺德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三大猛人,朱元璋最厉害的一个将领,朱元璋手下十大名将死了几个

    常遇春这个人对于军事研究颇深,在打仗的时候十分的厉害。他作为朱元璋的头号将领,所以也养成了他桀骜不驯的性格,他常常说10万精兵可横行天下。可能大家都会笑他,不就是吹牛嘛,谁不会呢?但是我们从他的事迹来看,他的战绩的确很亮眼,他生平大小百余次战斗从来没有失败过,他为明朝的建立打下了很大的基础,所以朱元

  • 他是朱元璋的小儿子,两岁就成了实权藩王,连朱棣都拿他没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最小的几个儿子,朱元璋一个眼神朱棣吓得直接跪下,朱元璋朱棣的父子关系

    明朝国家辽阔,朱元璋也要通过藩王来治理地方,但为了将国家都劳劳掌握在朱家手里,他将自己的儿子们都实行分封,就连当时才两岁的朱植都封王,掌握兵权并到封地上任了。朱植是朱元璋的小儿子,才两岁就成了实权藩王,可以说是比较幸运的了,而且他的封地民风彪悍,正好又处边境地带兵力不俗,且朱植也在此地立下过赫赫战功

  • 26年不上朝,万历皇帝第一次上早朝,不认识大臣,大臣也不认识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万历皇帝从20岁开始不上朝,万历皇帝不上朝为何没有大权旁落,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是怎么回事

    要问古代哪一类人最为繁忙?那就非皇帝莫属,他们每天早上要上早朝,听取文武百官回报天下大小事务,上完早朝还要批改各种上奏来的折子,一批就是一整天,而后直到深夜才能睡去。这与各种古装剧中皇帝整日无所事事,外出游玩是截然不同的。古装剧中可以说是对皇帝的生活进行了美化,只表现出皇帝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实际

  • 如何评价孙太后和朱祁镇这一对母子?厚颜无耻或是没有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祁镇对孙皇后如何,朱祁镇和孙太后谁先死,朱祁镇与孙太后关系好不好

    孙太后:一个屡次打破历史记录的女人孙太后,山东邹平人,父亲是永城主簿。因家里和当时的太子妃张氏来往密切,十几岁的孙氏便入了宫,成为一名太孙妃的后备人才,开启了她不平凡的人生。第一次打破历史记录孙氏“姣皙而慧”,不仅漂亮而且很聪明。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孙氏在这期间和当太孙朱瞻基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不

  • 第一次平夏城之战:宋军的战略级配合,向西夏楔入了一根绝命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部剧的主角是北宋,而不是西夏。公元1092年的洪德堡之战,是宋夏战争的转折点。此战之后,宋军迎来高光时刻,对西夏穷追猛打。所谓战争转折点,是指战略防守转为战略反攻的交界点。宋夏战争中,北宋虽然屡战屡败却一直屡败屡战,完全可以用攻势频频来形容。更多的时候,不是西夏打北宋,而是北宋打西夏,而西夏仅是打

  • 明成祖朱棣临死之前留下一道圣旨,足足让大明硬气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解密明成祖朱棣的一生,明成祖朱棣的死亡揭秘,关于明成祖朱棣的历史事件

    朱棣死后为明朝留下一道圣旨朱棣在死后给大明朝留下了一道圣旨,上面写着:“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归纳起来圣旨内容只有两点;第一,外敌入侵,大明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第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永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