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后:一个屡次打破历史记录的女人
孙太后,山东邹平人,父亲是永城主簿。因家里和当时的太子妃张氏来往密切,十几岁的孙氏便入了宫,成为一名太孙妃的后备人才,开启了她不平凡的人生。
第一次打破历史记录
孙氏“姣皙而慧”,不仅漂亮而且很聪明。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孙氏在这期间和当太孙朱瞻基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不出意外,她将是太孙妃。不料被胡善祥截了胡,孙氏只能当太孙嫔妃,后来成了贵妃。朱元璋为了防止后妃干政,制定了相当严苛的后妃制度。为了明确等级尊卑,明朝规定了,皇后册封就有金册又有金宝,贵妃只有金册没金宝。孙氏是朱瞻基的心尖尖,孙贵妃跟皇帝撒娇:“人家想要金宝嘛!”爱情是盲目的,莫说金宝了,哪怕是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朱瞻基也会想方设法取得。于是,孙氏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位拥有金宝的贵妃。
2.第二次打破历史记录
孙氏也是明代历史上第一位继后。皇帝的原配胡善祥不为朱瞻基的喜爱,加上又没能生出儿子,皇上早有废后的心思。孙氏颇有心计,虽然她也怀不上皇子,但是她比较聪明,谎称怀孕,足月后拿宫人的儿子充当自己的儿子,“生下”了朱祁镇。皇帝很是高兴,废后的事也提上了议程,在争取当时德望最高的几位大臣——张辅、蹇义、杨荣、夏原吉、杨士奇的支持后,随便找了一个理由便把皇后给废了,扶孙氏为皇后。孙氏表面上跟原配姐妹相称,感情非常要好,但她是废后的主要策划人。朱瞻基废后,为后代做了非常不好的榜样,明代皇帝有样学样,只要皇后有一点点不顺自己的心,就想方设法废后。
3.第三次打破历史记录
朱祁镇非孙氏的亲生儿子,这个秘密一直埋藏了好多年,一直到孙氏去世,钱皇后才告知朱祁镇真相。虽不是亲生的,但母凭子贵,朱祁镇是孙氏唯一的希望,在许多重大政治事件面前,孙氏自然是坚定不移地站在朱祁镇这一边了。土木堡之变后,皇帝成了蒙古人的俘虏,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孙太后作为能够影响政局的一国之母,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拥立两岁的朱见深为太子。这个做法自然是为了保证朱祁镇一脉的皇位继承权,也是她权力能够持续的保障。第二件事就是命朱祁钰监国,支持于谦抵御外敌,使大明王朝转危为安。从这点来看,孙太后还是一个遇事冷静,比较有魄力的。
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二次登基,孙太后功不可没。曹吉祥、石亨他们发动夺门,是在孙太后的默许和支持下进行的。朱祁镇再次登基后,论功行赏。有的大臣为了讨好皇帝和太后,建议给太后上徽号,朱祁镇有点犹豫,说:“这样不好吧?”大臣认为:“复辟之时,要是没有太后的诏书,谁敢带领着军队进入禁门?现在曹吉祥和石亨他们都得了封赏,反而太后没有尊号,这是哪门子的道理啊?”于是孙太后成为明代历史上第一位有徽号的太后,她的徽号是“圣烈慈寿皇太后”。
朱祁镇:屡次犯同样错误的人
朱祁镇虽然当了两次皇帝,但就两次任职表现来看,其实没有多少闪光点。朱祁镇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宠信宦官王振。王振忽悠他御驾亲征攻打也先,朱祁镇也不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就屁颠屁颠带着浩浩荡荡的军队出发了。有人说朱祁镇御驾亲征是敢于担当、热血勇敢的表现。人贵自知,明明没有军事才能,非得充大头,这是哪门子的勇敢?明明就是一个铁憨憨!事实也证明,朱祁镇的军事活动,根本就没有明确的规划和指挥,甚至有点搞笑。最后,朱祁镇也自食其果,成为蒙古人的俘虏。
大家都明白,王振是陷国家于危难的罪魁祸首,可是,朱祁镇一点也不明白,第二次当皇帝后,他居然念起了王振的好,恢复了王振的名誉。哲学家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个真理在朱祁镇面前是不存在的,第二次登基,他信任曹吉祥和石亨等奸臣,使得明朝的政局失去了扭转的机会。有人说,明英宗时期,明朝由盛转衰,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朱祁镇终是一个内向柔软的人,是他废除了延续多年的惨绝人寰的宫殉制度。
总而言之,朱祁镇这对母子,在历史上有很多值得诟病的地方,明朝许多不好的改变,都是从这一对母子开始的。但也他们有一两点闪光点,也正是这些闪光点,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希望!
参考书目:
张廷玉《明史》
萧山《胜朝彤史拾遗记》
崔靖《明朝后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