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6年不上朝,万历皇帝第一次上早朝,不认识大臣,大臣也不认识他

26年不上朝,万历皇帝第一次上早朝,不认识大臣,大臣也不认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87 更新时间:2024/2/8 20:18:32

要问古代哪一类人最为繁忙?那就非皇帝莫属,他们每天早上要上早朝,听取文武百官回报天下大小事务,上完早朝还要批改各种上奏来的折子,一批就是一整天,而后直到深夜才能睡去。这与各种古装剧中皇帝整日无所事事,外出游玩是截然不同的。古装剧中可以说是对皇帝的生活进行了美化,只表现出皇帝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实际上,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每天要处理天下大小事务,尽管有许多大臣在他旁边辅佐他,但他们也只能提建议,不能替他做出决定,所以,皇帝的生活也是很累的。这便是所谓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皇帝从小便接受到全天下最好的教育,由天下最好的老师教育。他们从小便已经背负上自己独有的使命。

等到长大后 只要能活着,便能够继承皇位,成为一国之主。按理来说这是一个男人一生的终极梦想,但总有一些人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对皇位,对权利仿佛不太感兴趣。就算被逼着做了皇帝,也是不开心的。他们不能脱下龙袍做一个平民,那样不仅会遭到天下人的嘲笑,更是对家族的不敬。

所以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对抗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比如明朝皇帝万历朱翊钧,其在位四十八年,但有二十六年都没有上朝,导致朝中的大臣与皇帝竟如同陌生人一般,谁都不认识谁。万历皇帝是明朝皇帝中十分有名的一位,别的不说,单是在位时间这一点,在明朝就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和他相提并论,他在位整整四十八年。

万历皇帝自十岁起,就继承了皇位,但由于年龄过小,他还无法单独治理朝政,但好在他身边有一名忠臣,名叫张居正,这位大臣辅佐万历皇帝治理朝政长达十年时间。张居正是两朝元老,在万历皇帝出生之前,他便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万历皇帝出生之后,当朝皇帝直接将这名皇子交由张居正教导,张居正也直接成为太师。

而后皇帝驾崩,朱翊钧直接登基称帝,张居正也自然而然成为新皇帝最为信任的人。在他的辅佐之下,朝廷内外一片和谐安宁。且张居正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明朝经济一路腾飞,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也为万历皇帝留下“万历中兴”的美名。

在外人看来,这一切看似很美好,但对万历皇帝来说,这一切都是怪怪的。因为在他自己看来,一切成就的达成仿佛都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他只是一个负责下命令的傀儡皇帝。有时候他想自己下达一些命令,但张居正总会以他年龄太小为由,阻止他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在万历皇帝的婚姻大事上,也是由其生母李太后和张居正二人选择的。

万历皇帝在十四岁时便已经结婚立后,虽然这名皇后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但他也没有办法逃过母亲和诸位大臣的安排。于是这件事给万历皇帝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因为这名皇后对万历皇帝来说是完全的陌生人,且据史书记载,这名皇后相貌平平,神情木纳,根本不是万历皇帝喜欢的类型。

但母亲之命不可违抗,只能被迫接受,完成其该有的开枝散叶的任务。也许是出于报复心理,万历皇帝在酒后与一个宫女发生关系,并诞下一子,取名朱常洛,也就是明光宗。但万历皇帝从未放弃对爱情的追求,他心中也有深爱着的人,那就是郑氏。万历皇帝对郑氏可谓是一片真心,二人一见钟情。

为了表示自己的爱意,万历皇帝准备下诏封郑氏为贵妃。但是,这一举动遭到满朝官员的强烈反对。因为万历皇帝已经与宫女诞下一子,按理来说这名皇子应立为储君,那么宫女应该是贵妃。但此时却要立郑氏为贵妃,于情于理都不太合适,所以才会遭到官员们的反对。

并且,明朝特有“言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万历皇帝的生活权利,在这种制度之下,官员可以直接在朝堂之上骂皇帝,官员还能对皇帝的一切行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样一来,万历皇帝想要立郑氏为贵妃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万历皇帝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对抗满朝官员和祖宗留下的礼法。

所以,万历皇帝选择逃避,他用不上朝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抗议。皇帝不上朝,官员的各种请求和人员变动就无法得到实施。而他这一逃,就是二十六年,整整二十六年,万历没有一次上过早朝,这也给他自己留下一个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骂名。

虽然背着骂名,但万历也没有想过要放弃。这便是万历对于爱情,对于心上人的在乎。为了自己心中的人和事,他不惜对抗整个朝廷,和祖宗留下的规矩作对,这份勇气是值得敬佩的。

参考资料:

美人》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孙太后和朱祁镇这一对母子?厚颜无耻或是没有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祁镇对孙皇后如何,朱祁镇和孙太后谁先死,朱祁镇与孙太后关系好不好

    孙太后:一个屡次打破历史记录的女人孙太后,山东邹平人,父亲是永城主簿。因家里和当时的太子妃张氏来往密切,十几岁的孙氏便入了宫,成为一名太孙妃的后备人才,开启了她不平凡的人生。第一次打破历史记录孙氏“姣皙而慧”,不仅漂亮而且很聪明。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孙氏在这期间和当太孙朱瞻基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不

  • 第一次平夏城之战:宋军的战略级配合,向西夏楔入了一根绝命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部剧的主角是北宋,而不是西夏。公元1092年的洪德堡之战,是宋夏战争的转折点。此战之后,宋军迎来高光时刻,对西夏穷追猛打。所谓战争转折点,是指战略防守转为战略反攻的交界点。宋夏战争中,北宋虽然屡战屡败却一直屡败屡战,完全可以用攻势频频来形容。更多的时候,不是西夏打北宋,而是北宋打西夏,而西夏仅是打

  • 明成祖朱棣临死之前留下一道圣旨,足足让大明硬气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解密明成祖朱棣的一生,明成祖朱棣的死亡揭秘,关于明成祖朱棣的历史事件

    朱棣死后为明朝留下一道圣旨朱棣在死后给大明朝留下了一道圣旨,上面写着:“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归纳起来圣旨内容只有两点;第一,外敌入侵,大明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第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永乐年

  • 宰相:我家井水变酒水,朱元璋好奇想去,走到半路脸色大变: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抄家全集,朱元璋宰相胡文雍,朱元璋逃到农妇家避难

    但是历史上对于朱元璋有褒有贬,其中贬低老朱最大的理由,自然就是他滥杀功臣了,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天组朱元璋以“谋不轨”的方式诛杀宰相胡惟庸九族,后来又追究党羽,前前后后杀掉了3万多人,而这起事件的导火索,似乎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胡惟庸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如同刘邦背后的萧何,他为朱元璋提供了一

  • 徐达为朱元璋立下大功,他的儿子惹了皇帝,被皇帝亲手用剑劈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真的杀了徐达吗,朱元璋有没杀徐达,朱元璋杀了徐达为什么没杀他儿子

    在明朝开国战争中,徐达长期独当一面,统领大军南征北战,如果说朱元璋是董事长,徐达就是个忠心耿耿、才干超群的总经理,有这样的属下,堪称朱元璋的福气。最为难得之处在于,徐达不仅才能无与伦比,个人品行也是端方高洁,武将们常有的暴虐嗜杀、贪财好色等毛病,他是一概无有,堪称完人。徐达对得起朱元璋,朱元璋也对得

  • 宋江为什么同意招安,不招安梁山好汉的结局会更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江为什么想招安,老梁讲宋江招安完整版,宋江为何非要选择招安

    宋江为什么同意招安,不招安梁山好汉的结局会更好吗?说起梁山好汉,我们就不由自主的想到宋江。宋江曾经是宋朝的一位押司,由于各种原因,他被朝廷上的奸佞之臣陷害,最后为了活命不得不上梁山投奔自己的好兄弟。最后,由于宋江的英雄义气和注重兄弟情谊的性格,成为梁山好汉的领导人。一、宋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世人看来

  • 成吉思汗的特殊“爱好”,古代女人们痛苦万分,如今却很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吉思汗有个特殊的爱好,成吉思汗奇特的经历,成吉思汗的绝技

    成吉思汗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面度过的,他带领着很多的将士打下了最为广阔疆土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甚至横跨亚欧大洲,不得不说,成吉思汗真的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人。所以在之前的时候,只要有人提到成吉思汗这一个名字,几乎就没有人不认识成吉思汗的,因为他的名字已经到达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一位战

  •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谁都可以,就他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标死了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朱标死后朱元璋给朱棣什么礼物,朱元璋朱棣和朱标的关系

    其实后人能看出朱棣的优点,朱元璋作为他的父亲,一样看得出。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朱棣很出色,为什么在朱标死后,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他呢?问题的答案绝非一句“立嫡立长,立长不立贤”这么简单,背后的原因让朱元璋传位给谁都行,唯独不能传给朱棣。 性格相似 古代皇帝选择接班人,并非都遵循“立嫡立长,立长不立贤”

  • 明朝奇人王士宁:每天只吃2种食物却活到120岁,现在仍有人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代长寿老人王世宁,明朝十大奇人,明朝王世宁只吃两种食物

    唐太宗年迈时,疾病缠身,便逐渐开始迷信方士丹药,试图求得长寿秘诀。甚至,他还盲目相信从天竺被俘虏来的僧徒罗弥婆娑寐的妄语,服用他制出的丹药,最终引起中毒反应,反而加重了病情。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曹操也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这并非几颗没有科学依据的“丹药”能够改变。但历史上就没有长寿之人了吗?

  • 南宋手工业的发展条件和原始工业化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南宋工业化,宋代新兴的手工业,中国手工业发展

    从产业结构来看,原始工业化进程是指传统社会中工业,如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建筑、造船、食品加工以及各种金属工具和器皿生产等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并逐步接近、甚至赶上农业比重这样一种历史进程。在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的自然经济社会中,这种上升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但到中世后期,各种非农产业的发展速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