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首诗就是刘邦写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整首诗的意思就是说:“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这首诗的创作之初是因为英布造反,英布当初是刘邦称帝后分封的异姓王之一,英布以六为都城今安徽六安治下的地区包括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等郡,世称淮南王,他是猛将,又善用兵,因为在汉朝建立七年的时间里,就已经有不少的异姓王起兵谋反了,所以英布造反的时候就坚信刘邦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已经厌恶了打仗,所以必定不会亲自前来镇压,而将领们以前害怕的淮阴、彭越都已经死了,现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可怕的了,这在英布看来是一个造反的好时机,于是他揭竿而起。
可是刘邦还是亲自出征了,因为英布骁勇善战,军事甚盛,他觉得英布就算不能打到都城,也会让刚刚建立的汉朝元气大伤。两军对阵之际,刘邦问英布为什么造反,英布回答:“因为我想当皇帝啊。”就是这么一个理由,刘邦心里其实清楚,但是他还是想英布说出来,因为他已经老了,不再是当初那个杀伐果决的刘邦,而是心怀柔肠的花甲老人,只有英布说出来他的目的,刘邦才能对昔日的兄弟下狠手。
最后这场战争以英布的惨死告终,刘邦虽然胜利了,但是心中并不开心,这种情绪在他到了自己的故乡沛县之后更加扩大了。他将自己曾经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集在一处,一起喝了十数日的酒,有一天酒意上头,刘邦看着眼前熟悉的面孔,就徒生一种悲凉之感,他虽然顺利镇压的反军,但是心中一直有悲哀萦绕,于是即兴唱了一首《大风歌》。
短短的三句,就风轻云淡地描写出了他和英布惊心动魄的作战画面,还表达出了他对能人异士的痛惜,曾经和他反抗秦朝,建立大汉的人都已经变了,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所以经常有人拿这首诗和项羽的《垓下歌》作对比,如果说《垓下歌》表达的是失败者的哀痛,《大风歌》表达的就是胜利者的悲哀,都表达了人在命运之前的渺小和伤感。
在这里也顺便说一下刘邦的另一首诗《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全诗大意:“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这时候的刘邦已经病重,想要把太子刘盈换成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既是因为戚夫人的苦苦哀求,也是因为刘如意最像自己,不过吕后手段强硬,刘邦没能如愿,这首歌是刘邦唱来宽慰戚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