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坚持抗清的14年中,为何始终缺少战略家?

太平天国坚持抗清的14年中,为何始终缺少战略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54 更新时间:2024/1/22 22:01:12

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自开始的时候,便有着一个致命的缺憾,那便是,从始至终都缺少战略家。这中间的洪秀全杨秀清显然,缺少明确的战略眼光。要不也不会在建都之初,便置江南、江北两座大营而不顾,选择同时进行北伐与西征。这样的表现,所映照的则是太平天国缺少一个固定的战略。当然,太平天国并不缺少将才,但像陈玉成这样的太平天国将领,显然距离大战略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会产生疑问了,那就是太平天国坚持抗清的14年中,为何始终都缺少战略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太平天国缺少战略家,同太平天国的自身,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的是,太平天国在起事之初的时候,一直打着西方宗教的幌子,来聚拢人心。这样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对于大部分的底层民众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可是,这样的做法,从本质上来说的话,则有着很大的缺憾。这样的缺憾在于,虽然,这个宗教是一个幌子,用以掩盖太平天国的“一姓兴废”的本质。但是,“拜上帝教”自诞生之初的时候,便使得许多传统的知识分子同其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样的情况,在于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伦理观念,在整个华夏大地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这样的影响力即使是当了今天也有存在。由此可见,这样的情况,为太平天国带来两个巨大的坏处。其一,这使得很少有传统知识分子支持太平天国,并且,这些人的缄默,使得太平天国的朝堂上充斥着大量的庸才。其二,这也给予了清军以口实,清朝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得以打出保卫儒家文化的口号,聚拢了大量的人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缺乏战略家,同自身有着很大的关系。

同时,这样的情况也体现在太平天国后期,在人才任用方面的重大改变上。根据《李秀成自述》中,关于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写照,所描述的一样“谗佞张扬,明贤偃避,豪杰不登”。其实,在太平天国的前期,朝中内部尚且能做到选贤举能,可是,自“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在官员的任命方式上,则完全转变成了通过血缘关系来任命官职。在当时朝堂上的洪姓亲贵之中,除了一个见过世面的洪仁玕外,可以说其他人完全都是平庸之人。

当这些人占据着整个朝堂的时候,我们便能发现,太平天国的内政外交近乎全部落入了洪姓亲贵的手中。这样的话,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这班亲贵的排挤。并且,这些人的存在,也使得洪秀全的身边,缺少一个真的可以做战略决策的智囊团。这样的尴尬境地可以说同元末朱元璋起义时,手下人才如云的情况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历史就是这样,对于战略家的缺失,可以说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大缺憾。同时也正是战略家的缺失,最终使得太平天国在坚持了14年的时间后,迅速的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更多文章

  • 正视历史,乾隆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乾隆被列为昏君,乾隆是第一昏君吗,乾隆早期算明君吗

    乾隆“宽严相济”的为政措施,给他的坐稳江山,取得巨大功业带来了巨量的福利。乾隆刚上台的前13年里,为政措施以宽为主,缓和了雍正时期的时候紧张、高压气氛,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实际上对稳固自己的统治,争取人心,也是相当有成效的。乾隆13年后,乾隆施政以严。宽严相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乾隆25年到3

  • 雍正王朝中,躺担架上的老十三胤祥,靠什么控制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再有就是士绅一体纳粮,本来那时候的秀才啊,举人啊,都不用当差和纳粮的,但是这项政策出来以后,不管你是谁,都需要交税,这次伤害的几乎是所有的读书人和官员以及满人。火耗归公这个政策主要是减免税负的,因为那时候运输粮食和银两是有损耗的,这个损耗是算到老百姓头上的,所以各地方就胡乱多收税。而雍正帝即位后把这

  • 大清王朝灭亡后,百万的清军去哪了?有支部队到1987年才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总之奢靡腐败就是满清撕不下的标签,而正是当局者的风气不正,连带着旗下的士兵也一并颓废,这才导致晚清面对列强入侵时,清军压根发挥不出战斗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洋人在中国为非作歹。不过据史书记载,大清朝在灭亡时,其实满清还有着百万大军,虽然整体战斗力不行,但这么多活生生的人也不可能跟着满清凭空消失,那么这留

  • 拥有3省将近20万军队,老十四胤禵,为何不敢推翻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需要聊聊清朝的老对手准噶尔部。准噶尔部属于漠西蒙古的一部分,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准噶尔部迅速崛起,统一了漠西蒙古各部,并且开始进攻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各部。当时,清朝忙于镇压吴三桂叛乱、平定郑氏集团,根本就没有精力反击准噶尔部。在最鼎盛时期,准噶尔部一路向东,直逼距离清朝京城700里的

  • 雍正皇帝为何要给鳌拜平反?康熙死前说:他若想反,大清早就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但没想到的是在康熙五十四年的时候,曾经说过自己十分的佩服鳌拜,并且还让雍正给鳌拜正名。其实康熙继承皇位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插曲的,因为顺治皇帝本来是想传给他的堂兄,但是幸好孝庄太后千保证万保证还让鳌拜等老臣成为辅助的大臣,这康熙才得以当上皇帝。因为曾经有多尔衮的事例在先,所以孝庄太后选择了四位大臣作为辅

  • 皇太极一步步掌控实权后,改“大金”为“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太极改国号大清,为什么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死后大清最有权势的七个人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99,《清朝史话》连载05,欢迎收看。努尔哈赤死后,按照汉族封建统治者的习惯,应该是他的二儿子、大贝勒代善继位,可是,代善的儿子岳托和萨哈连,劝他让给有才能的皇太极。代善接受了儿子们的意见,并撺掇老五、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长子、二贝勒阿敏,共同拥立皇太极。皇太

  • 袁绍、曹操和孙坚他们身上共同的英雄特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袁绍和孙坚是什么关系,袁绍孙坚谁厉害,孙坚和曹操谁的实力强

    先看袁绍在这方面的表现。董卓控制了大汉皇帝和朝廷之后,想把少帝给废掉,召集群臣商议,袁绍不同意,结果在朝廷上直接翻脸!卓案剑吆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绍诡对曰:“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

  • 若关羽侥幸逃了回去,刘备会不会斩了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假如关羽不死刘备会统一三国吗,关羽有多爱刘备的老婆,刘备知道关羽死讯完整版

    但是随着刘备势力的扩张和关羽天生傲人的性格,关羽变得不可一世,以至于后来拒绝孙权的和亲遭到了曹孙联合夹击报复,不仅把荆州给丢了,还把自己的命给丢了。那么,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当年关羽侥幸逃回了刘备的身边,刘备会怎么去处理关羽呢?刘备不会因其丢失荆州之罪而杀了他,说出来别不信,先看看我们的分析。首

  • 他是曹操的大谋士,才能卓越,为何始终当不了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十大谋士排行,曹操最厉害的十个谋士,曹操一生中的十大谋士

    程昱,字仲德,三国时期魏国名臣。程昱长得英俊帅气,身材高大,还留有美须髯,十分招人喜爱。在没有投入曹操麾下前,曾经用计谋击退了黄巾军将领王度,让家乡父母平安度日,由此崭露头角。后来,程昱受到赏识成为曹操的谋士,开始为其出谋划策征战各地。张邈和陈宫背着曹操迎立吕布成为兖州牧,一时间附近各个郡县都归附了

  • 刘备三顾茅庐时受高人指点?高人智商比肩诸葛亮,后来说出来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三顾茅庐时将谁误认为孔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怎么样,刘备三顾茅庐完整版

    官渡大战之后,刘备败于曹操手上,已经年过半百的他,在战场上打拼了20余年,经历了一番辛酸之后,刘备感叹说,要想恢复自己江山,没有一个治国安邦的人才在自己身边辅助自己,那么重建基业是十分不艰难啊。有一天他找他的朋友司马微,希望可以得到他帮忙指点迷津,在聊天当中司马微有提到了诸葛亮,但是只是略过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