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传位遗诏亮相,揭开了雍正“夺位之谜”:“传位四子”不可能

康熙传位遗诏亮相,揭开了雍正“夺位之谜”:“传位四子”不可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74 更新时间:2024/2/17 4:59:01

清朝是我们现代人最不愿提及的朝代,因为它让我们祖国受辱,让我们饱受欺凌!可是近些年清廷剧却在电视屏幕上屡见不鲜,一些历史剧比如《康熙王朝》也让我们对清朝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朝皇帝中功绩最大的当属康熙和乾隆,康熙是清朝康乾盛世的奠基人。

然而在康熙和乾隆之间的雍正反而很少有人提及,其实雍正才是康乾盛世的“隐藏大佬”。雍正在位期间十分勤勉,国库逐渐充实,为其子乾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是坊间对于雍正帝的传言却屡禁不止,许多人都说作为四阿哥的胤禛(即雍正帝)上位是靠着篡改康熙遗旨,实际上康熙要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让我们一探究竟!

九子夺嫡,拉开帷幕

九子夺嫡是清朝的重要历史事件,九子夺嫡起于康熙皇帝年迈衰老即将传位。而康熙又有许多有能力的儿子,这些儿子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才是最佳继承者。九子夺嫡的“九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那有一个疑问便是,既然古代遵从嫡长子继承制,那么直接便让大阿哥继位不就好了?

其实大阿哥是庶子,也就是说大阿哥不是皇后所生。而且大阿哥从小就不太讨喜,不受康熙喜爱。二阿哥跋扈专权,也曾当过太子,但因为过于放纵而被康熙废掉。三阿哥也曾当过皇太子,但同二哥一样,喜好结党营私,于是被废。八阿哥与大阿哥交好,大阿哥眼见自己不得势便推举八阿哥继位,因此惹来了康熙的敌视。

随着康熙的屡次废黜太子,“九子”中逐渐形成了两派。一个是以四阿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但其实要说康熙最喜欢的儿子,还是十四阿哥。十四阿哥自小就跟在康熙身边,是与康熙最亲近的儿子。

康熙61年,康熙帝在京城离世。远在西安的十四阿哥身在西北,而四阿哥留守京城。而后由康熙的近卫和四阿哥一同宣读康熙遗诏,传位于四阿哥。至此,九子夺嫡的大戏落下帷幕。

谣言四起,承继大位

可是,对于“康熙传位四阿哥”,坊间却多有传闻。人们都说康熙明明最喜欢的是十四阿哥,是不是四阿哥把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阿哥”加了一笔,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直到今天,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件事,才发现其中根本没那么简单!

康熙去世后,雍正持康熙遗诏继承大统,顺利称帝。远在西安的十四阿哥对此根本毫无办法。可是,朝中支持十四阿哥的“八爷党”则不愿意善罢甘休,四处制造舆论,试图让刚刚登基的雍正朝堂不稳,从而为十四阿哥取得一定的机会。

可是雍正绝对不是吃素的,刚一登基他便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控制住了舆论。堵住了悠悠之口的同时,又对朝中的一干文武大臣进行了一波清洗。经过雍正帝雷厉风行的铁血手段,舆论便再也难翻起什么浪花,雍正帝正式坐稳了朝堂。

雍正在位期间,减轻赋税徭役,国库充盈,为康乾盛世的后半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雍正帝是个“工作狂”,常常半夜还在操劳国事。朝中大臣和国家百姓看到雍正如此勤于政事,国家也富强了起来,关于雍正的继位之谜便慢慢不再有人讨论起来了。

康熙遗诏,揭开真相

康熙传位四阿哥这件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的疑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康熙最喜欢十四子为何传给第四子?康熙去世的时候,十四阿哥不在京城,四阿哥就在康熙身边,他是否做了什么手脚?康熙遗诏先经过了四阿哥的手才公布出来的,在四阿哥的手里是否进行了改动?

这么看来,雍正的继位之谜确实引人注目。但老百姓讨论归讨论,谁也不敢怎么样,毕竟谁当皇上与自己关系也不大。而且雍正上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压盖舆论的措施,为了防止祸从口出,百姓们也就闭了嘴。但雍正继位的谜团一直在民间传播,直到了现代我们在影视剧中都还常见这段情节。

而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清朝的压盖舆论自然早已无所顾忌,我们可以光明正大地讨论这件过去了几百年的事儿了。于是中国第一档案馆便对此事发起了研究,他们找来了各大档案馆、博物馆所藏的那段时期的皇室留存下来的档案逐一地仔细排查。其中,有着最大研究价值的便是康熙帝的传位遗诏!

康熙帝的传位遗诏一共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由汉文书写的,内容简单、精炼,第二个部分是由满文所写,相比较而言,显然满文部分的遗诏蕴含的信息更加丰富

我们都知道,现如今我们使用的汉字是简体字,与之对应的还有繁体字。在繁体字中,“于”字写作“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雍正将“传位十四阿哥”改为“传位于四阿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满文版的遗诏是无法如此改动的。这种坊间传闻非常不可靠!

而且,档案馆据查到的宫中记载,康熙在世时对四阿哥的儿子爱新觉罗弘历(后来的乾隆帝)是十分喜爱的,康熙认为这个孩子聪明伶俐。从这个角度想,就像明朝朱棣喜爱皇太孙朱瞻基一样,康熙也许也是为了保清朝三代繁盛而选择传位于四阿哥。

但是仅仅从汉字书写以及康熙喜爱弘历的两件事上我们还无法真正洗脱雍正篡位的嫌疑。现如今我们对于满文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满文版本的康熙遗诏还无法全部解析。所以对于蕴含信息更丰富的满文版遗诏来说,也许里边藏有真相,但目前我们无法验证

结语

对于雍正的继位之谜,我们后世人没参与其中,无法评判具体如何。但我们要对一些无脑的、滥竽充数的谣言有自己的判断力。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怀疑的态度去探索,只有藏在心中无法消去的一连串疑问才能勾起我们对于历史真相的考察,我们才能有机会去真正了解事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清朝把汉人降将分成四个等级, 结果差点断送到手的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把汉人分为几等,清朝汉人的官衔谁的最大,清朝汉人是怎么崛起的

    第一等 入关前投降的武将 代表人物:洪承畴、三顺王、祖大寿等在满清入关之前,已经与明朝战斗了几十年,在这期间有不少人投降了清朝,有在关外与清兵作战,最终被俘、被围后投降的,例如洪承畴、祖大寿等,也有一些主动投靠清朝的,比如说被称为“三顺王”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这一类人被称做“辽人”,辽人在

  • 清朝已灭亡107年,14万皇室成员去了何处?从事这一行业的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皇室最后去哪了,清朝灭亡的贵族都去哪了,清朝灭亡后皇室的人去哪了

    清王朝的统治延续了非常多的时间,他们一度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清王朝诞生过很多勤政的皇帝,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雍正皇帝,当然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也是一样在人们眼中非常勤政,能够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想问题。 不过,清王朝还是没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因为闭关锁国的政策,清王朝走向了衰弱。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

  • 清军进攻潼关, 李自成部下投降, 次日却被多尔衮弟弟杀死在宴会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多尔衮李自成大战,李自成守不住潼关,陕西总兵李自成

    山海关战役 随后清军进入北京城,当年九月,多尔衮将顺治皇帝从关外接到了北京,于十月初一在北京举行即位典礼,此举表明清朝将以统一全国为目标,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以抢掠为目标。在顺治皇帝举行完即位典礼后,多尔衮便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向西以摧毁李自成的大顺朝为目标,另一路则向南准备消灭明朝的残余政权(此时,明

  • 清朝巨人詹世钗:身高3米19,娶英国老婆生下三子,后人现状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詹世钗子女,最高3米19詹世钗,詹世钗晚年生活

    说到巨人,有不少的人会想到出现在影视动画中的巨人形象,比如在哈利波特中的海格,他就是巨人族的一员;又比如在漫威世界中的绿巨人,他也是体型庞大的漫威人物之一。这些巨人形象在影视剧、游戏和动画中屡见不鲜。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那么巨人真实存在于生活之中吗? 据史料记载,在清朝时期还真有一名巨人出

  • 清朝城府最深的皇帝,一上位就杀掉拥立自己登基的大臣,不是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最冷酷无情的皇帝,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清朝最心狠的皇帝是谁

    历史上很多的宫廷政变,都是由于皇帝本人的处事不明而引起的,比如说唐朝开国初年,为唐朝打下大半个天下的李世民本来就应该成为太子,但是李渊硬是立了李建成为太子,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而康熙晚年的时候,他早就应该立太子了,但是却迟迟不立,于是九子夺嫡也就难免会爆发。 康熙本人有35个儿子与20个女

  • 清朝七品知县送错300两银子,八年后连升三级,成从一品的封疆大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七品知县300两白银,清朝七品县令俸禄,清朝七品官员真实照片

    吴棠出生于1813年的安徽省明光市,家庭环境有点困难,而且不是一般的困难,家中常年不能点灯,所以年少时候喜欢读书的吴棠,基本都是只能靠着月光以及雪色反射出来的光芒读书(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至于为什么不在白天阳光下读书呢?因为他白天需要替家里干农活搞生产。 不过吴棠确实是具

  • 清朝一穷小子成皇帝,送乡亲18缸咸菜,乡亲扔17缸后才懂他苦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败家子的悲惨命运,清朝一乞丐临死前说的话,清朝时村里出个秀才不得了

    以至于在很多年后,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都能够非常自然地,描述清朝时候一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韦小宝,能够凭借看过的“将相和”之类故事,便在罗刹国中混得风生水起还被成功封王。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清朝也确实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叫做郑信的穷小子在泰国成功地成为了皇帝。 郑信出生于1734年,此时是清朝

  • 清廷初到北京, 多尔衮为何想退守关外, 只有一位亲王镇守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多尔衮晚年的政局,范浩正永平城大战多尔衮,历史上的多尔衮是一个怎样的人

    1644年,一块巨大的馅饼砸中了身在关外的清廷,北京城破崇祯自杀,吴三桂被逼反,向多尔衮献上山海关,力邀多尔衮出兵关内,这让多尔衮喜出望外。而且更加令他惊喜的是,大顺军居然如此不堪一击,山海关一战之后就放弃北京溃逃了,一直梦寐以求的北京城就这样神奇的到了多尔衮的手里。 但是此时的北京其实是一个烫

  • 洪秀全“书法”曝光,看完才明白,他为何4次科举都会落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洪秀全 书法,洪秀全参加四次科举,洪秀全写过的书图片

    书法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反复的创新变化,书法在从东汉至唐朝这一时间段,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通典》记载:“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书有滥劣者,饮墨水一升”,足可见在这一时期对于字体书写要求之严苛。也正因为如此,这期间诞生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大书法家,比如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和张旭等。 到

  • 康熙果真称得上“千古一帝”吗,意大利有本书,揭露了他的另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千古一帝有多荒唐,康熙称得上千古一帝么,康熙成了千古一帝了吗

    说起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有着“千古一帝”称号的皇帝,那么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肯定是秦始皇。但除了他以外,其实还有另一位皇帝也有着同样的称号,这个人就是清朝时期的康熙皇帝。康熙帝年少登基,虽年轻气盛,却年少有为。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手段和能力,将清朝打理的井井有条,甚至还成为了康乾盛世的奠基人。那么问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