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死前赐死一人,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却为此背负千古骂名

雍正死前赐死一人,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却为此背负千古骂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0 更新时间:2024/1/19 3:46:34

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古代存在了几千年,天子之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让很多人心生往。历史上最有名的争夺江山事件就是清朝康熙年间发生的“九子夺嫡”事件,雍正在这场角逐中胜出,但是这也让他对于手足之情多了许多猜疑。

在他统治期间,大清朝出现了难得的盛况,但始终未能摆脱夺嫡的阴影。他临终之际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乾隆也陷入和自己曾经相似的境地,竟然宁愿背负千古骂名也要赐死一人。这个人是谁呢?为何会让雍正如此忌惮?

九子夺嫡,雍正艰难称帝

康熙被誉为千古一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非常大。他不仅处理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稳定了满清在中原的地位,更是将中国的疆域扩大不少,基本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不过康熙统治后期朝野间腐败不堪,皇子之间斗争频繁,国运有颓败之象。

他的35位皇子中有11人没能活下来,剩余的皇子有点能力的都想成为统治者,九子夺嫡的局面也是康熙自己一手造成的。也许是因为皇子众多,让他难以选择将江山交给谁,于是康熙在二皇子胤礽还是皇太子的期间就将手中的大权分给了其他皇子。

众皇子都能够参与朝廷大事,皇太子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慢慢的开始结党营私。随着胤礽的行为频频出格,康熙对他逐渐不满,两立两废后二皇子几乎出局。其他皇子原本一条心对付皇太子,结果最后大家都有了成为储君的可能,于是开始暗中较劲。

他们一边培植自己的势力,一边暗中陷害对手,还要将皇帝交代的事情做的漂亮。经历了几番较量,这场骨肉相残的戏码也渐渐落幕,最终皇四子胤禛掌控了大局。但其他败落的皇子下场都不好:三皇子胤祉主动退出,皇长子胤禔,二皇子胤礽和八皇子胤禩被圈禁至死,九皇子和十皇子也隶属八皇子一党,所以被削爵囚禁。

唯独十三皇子胤祥因为一直支持四皇子所以受到了优待,但也积劳成疾早逝了。最为特殊的一个人就是十四皇子胤禵,他是雍正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却一直都支持八皇子,最终很幸运的只被囚禁了一段时间。而且康熙最疼爱的就是这个儿子,竟然在最后关头将他调离京城,就是为了不让他继续参与皇位之争,保他一命。

雍正得以继承皇位,但是这位置来的十分不容易。手足反目,兄弟相残,也使得朝堂动摇不已。幸好雍正是一个以国家为重的皇帝,一生勤政爱民,对朝堂中贪污腐败的风气也以铁血手腕革除。可以说没有经历九龙夺嫡的惊心动魄,就没有后来雷厉风行的雍正。

赐死一人,背骂名保乾隆江山

在雍正的治理之下,大清朝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太平盛世。不过他这个皇帝当的并不轻松,就算登基也要防着八皇子一党卷土重来。各个皇子背后的势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肃清的,因此前期的雍正非常艰难,最后终于稳固了自己的势力却一直都背负着手足相残的骂名。

深知夺嫡的危害,所以他在储位的人选上并没有像康熙一样引得皇子们公开竞争,而是自己选定人选,并秘密立储。通过对几个能力尚可的皇子的考察,雍正最后决定传位于四皇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他事先准备了两份密旨,一份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另外一份秘密藏在内府,并提前选定了两位宣诏大臣。等到雍正驾崩之后,这两位大臣分别取出了密旨,并放在一起对照名单,确认无误才宣读新皇人选。

不止如此,雍正深知皇权之下无亲人,担心自己去世之后自己的儿子们之间为了皇权会相互残害。他明确了皇位继承者之时,当然希望其他皇子忠心辅佐乾隆,然而他的儿子们并不这样想,于是雍正为了乾隆顺利继位,忍痛赐死了一人。

这个人就是雍正的第三子弘时,亲自除掉自己的儿子,这样的行径比兄弟相残更让人震惊,因此雍正背上了虎毒食子的千古骂名。不过除却雍正的狠心不说,弘时的死确是自己咎由自取,只怪他触了雍正的逆鳞。

三阿哥弘时为人张狂,总认为弘历的母亲不过是一介宫女所以一直都认为自己才是最后的胜利者,而且公开拉拢朝中大臣,打压弘历。这让雍正逐渐厌恶起他来,认为这个儿子有野心却没有本事,不是帝之才。

所以他明显表示支持弘历,曾让四阿哥弘历代他行祭天大典,明眼人都知道雍正的选择。但是弘时不仅不反思,反而觉得是弘历在雍正面前说自己的坏话,为此他多次暗中下手想要除掉弘历,这让雍正非常失望。

不过这些不足以让雍正动了杀心,真正让他容不下这个儿子的就是他竟然为八爷党求情。他对雍正说八爷等三人都是先皇的儿子,不应该继续囚禁,而是应该放出来以示雍正的仁厚。殊不知八爷一党对皇权的危害性有多大,放出来的后果将会是天下重现乱局。

而且弘时竟然将自己的父皇说成无情无义之人,着实伤了雍正的心。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弘时被圈禁起来,直到雍正感觉自己时日不多,才去探望了他。没想到这次探望之后,雍正竟然狠心赐死了弘时,永远的杜绝了他争皇权的希望,也保护了乾隆的皇权60年平稳。

总结

雍正皇帝是大清朝历史上最勤劳的帝王,他从始至终都想要国家繁荣、人民富足。然而他也是绝情的皇帝,能从九龙夺嫡的乱局中成功上位,为了江山永固可以放弃手足之情、父子之义。这样的事情放在寻常百姓家中或许就是无情无义,但是在皇家只能算是身不由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康熙传位遗诏亮相,揭开了雍正“夺位之谜”:“传位四子”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红楼梦暗示雍正夺位,康熙传位雍正真实事件,雍正夺位成功完整版

    清朝是我们现代人最不愿提及的朝代,因为它让我们祖国受辱,让我们饱受欺凌!可是近些年清廷剧却在电视屏幕上屡见不鲜,一些历史剧比如《康熙王朝》也让我们对清朝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朝皇帝中功绩最大的当属康熙和乾隆,康熙是清朝康乾盛世的奠基人。然而在康熙和乾隆之间的雍正反而很少有人提及,其实雍正才是康乾盛

  • 清朝把汉人降将分成四个等级, 结果差点断送到手的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把汉人分为几等,清朝汉人的官衔谁的最大,清朝汉人是怎么崛起的

    第一等 入关前投降的武将 代表人物:洪承畴、三顺王、祖大寿等在满清入关之前,已经与明朝战斗了几十年,在这期间有不少人投降了清朝,有在关外与清兵作战,最终被俘、被围后投降的,例如洪承畴、祖大寿等,也有一些主动投靠清朝的,比如说被称为“三顺王”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这一类人被称做“辽人”,辽人在

  • 清朝已灭亡107年,14万皇室成员去了何处?从事这一行业的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皇室最后去哪了,清朝灭亡的贵族都去哪了,清朝灭亡后皇室的人去哪了

    清王朝的统治延续了非常多的时间,他们一度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清王朝诞生过很多勤政的皇帝,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雍正皇帝,当然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也是一样在人们眼中非常勤政,能够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想问题。 不过,清王朝还是没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因为闭关锁国的政策,清王朝走向了衰弱。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

  • 清军进攻潼关, 李自成部下投降, 次日却被多尔衮弟弟杀死在宴会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多尔衮李自成大战,李自成守不住潼关,陕西总兵李自成

    山海关战役 随后清军进入北京城,当年九月,多尔衮将顺治皇帝从关外接到了北京,于十月初一在北京举行即位典礼,此举表明清朝将以统一全国为目标,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以抢掠为目标。在顺治皇帝举行完即位典礼后,多尔衮便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向西以摧毁李自成的大顺朝为目标,另一路则向南准备消灭明朝的残余政权(此时,明

  • 清朝巨人詹世钗:身高3米19,娶英国老婆生下三子,后人现状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詹世钗子女,最高3米19詹世钗,詹世钗晚年生活

    说到巨人,有不少的人会想到出现在影视动画中的巨人形象,比如在哈利波特中的海格,他就是巨人族的一员;又比如在漫威世界中的绿巨人,他也是体型庞大的漫威人物之一。这些巨人形象在影视剧、游戏和动画中屡见不鲜。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那么巨人真实存在于生活之中吗? 据史料记载,在清朝时期还真有一名巨人出

  • 清朝城府最深的皇帝,一上位就杀掉拥立自己登基的大臣,不是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最冷酷无情的皇帝,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清朝最心狠的皇帝是谁

    历史上很多的宫廷政变,都是由于皇帝本人的处事不明而引起的,比如说唐朝开国初年,为唐朝打下大半个天下的李世民本来就应该成为太子,但是李渊硬是立了李建成为太子,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而康熙晚年的时候,他早就应该立太子了,但是却迟迟不立,于是九子夺嫡也就难免会爆发。 康熙本人有35个儿子与20个女

  • 清朝七品知县送错300两银子,八年后连升三级,成从一品的封疆大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七品知县300两白银,清朝七品县令俸禄,清朝七品官员真实照片

    吴棠出生于1813年的安徽省明光市,家庭环境有点困难,而且不是一般的困难,家中常年不能点灯,所以年少时候喜欢读书的吴棠,基本都是只能靠着月光以及雪色反射出来的光芒读书(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至于为什么不在白天阳光下读书呢?因为他白天需要替家里干农活搞生产。 不过吴棠确实是具

  • 清朝一穷小子成皇帝,送乡亲18缸咸菜,乡亲扔17缸后才懂他苦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败家子的悲惨命运,清朝一乞丐临死前说的话,清朝时村里出个秀才不得了

    以至于在很多年后,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都能够非常自然地,描述清朝时候一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韦小宝,能够凭借看过的“将相和”之类故事,便在罗刹国中混得风生水起还被成功封王。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清朝也确实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叫做郑信的穷小子在泰国成功地成为了皇帝。 郑信出生于1734年,此时是清朝

  • 清廷初到北京, 多尔衮为何想退守关外, 只有一位亲王镇守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多尔衮晚年的政局,范浩正永平城大战多尔衮,历史上的多尔衮是一个怎样的人

    1644年,一块巨大的馅饼砸中了身在关外的清廷,北京城破崇祯自杀,吴三桂被逼反,向多尔衮献上山海关,力邀多尔衮出兵关内,这让多尔衮喜出望外。而且更加令他惊喜的是,大顺军居然如此不堪一击,山海关一战之后就放弃北京溃逃了,一直梦寐以求的北京城就这样神奇的到了多尔衮的手里。 但是此时的北京其实是一个烫

  • 洪秀全“书法”曝光,看完才明白,他为何4次科举都会落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洪秀全 书法,洪秀全参加四次科举,洪秀全写过的书图片

    书法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反复的创新变化,书法在从东汉至唐朝这一时间段,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通典》记载:“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书有滥劣者,饮墨水一升”,足可见在这一时期对于字体书写要求之严苛。也正因为如此,这期间诞生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大书法家,比如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和张旭等。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