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藩镇割据图
什么是政令不达呢?意思就是说,皇帝的命令根本传不到节度使那里,更有甚者,就算节度使收到了来自皇帝的命令,也当做没收到。有点类似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感觉。
按照正常的朝廷规定,节度使不属于世袭,但实际上,唐朝末年节度使都是父死子继,成了世袭制度,并且地方官吏不向中央缴纳赋税,擅自任职地方官员。
所以说节度使制度形成的藩镇割据,对唐朝而言就是癌症晚期,要想治愈已经不可能了。
举个例子:比如唐朝末年,中央已经很难调动地方军队,这个时候外地来犯怎么办呢?大唐的皇帝想来想去只能花钱雇佣军队作战,当时很多少数民族都是靠雇用打仗吃饭生存的。雇佣兵胜利之后,唐朝皇帝给钱,再封个节度使,镇守一方。
我们想象一下,就这样的政令,唐朝末年不乱才怪。
安禄山就是在这样环境下密谋叛乱,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大概是今天的山西以东到辽西。唐朝有一个规矩,进出朝廷需要奏请皇帝,皇帝答应了你才能来,不然那不成了谋反了吗?这也是为了捍卫皇家威严。
安禄山每次进朝入长安奏请,黄帝没有不答应的(唐朝的首都长安)。之前有一部电影《妖猫传》说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事情。电影中有一句台词“皇帝散发击鼓迎接安禄山”可见当时的政局是怎样的。所以我们读历史可以更好地了解影视作品中的时代背景,也是挺不错的,不然看半天电视,根本没看懂,那多尴尬。
史书记载,安禄山是一个胖子,安禄山并不是汉族人,他的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直到安禄山谋反前,皇帝唐玄宗对安禄山还是有些信任的。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谋反,为了出师有名,安禄山打的旗号是“奉唐玄宗旨意率领部队讨伐逆臣杨国忠”。
756年,安禄山称帝,国号大燕。后来安禄山毒疮发作导致双目失明,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密谋杀死。后史思明杀安庆绪后即大燕帝位,补谥安禄山为光烈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也是繁盛一时的大唐帝国开始走向衰弱的标志。
后来唐朝又经历了14朝帝王。最终在公元907年,唐哀宗李柷被朱全忠(朱温)篡位,盛世大唐正式落下帷幕。
插一则历史故事,公元751年,安禄山还没有造反,安禄山深得唐玄宗信任,杨贵妃又是唐玄宗的宠妃,安禄山就极力讨好杨贵妃,要做杨贵妃的干儿子。
等到安禄山过生日,唐玄宗和杨贵妃给安禄山上次大礼,并且杨贵妃特召安禄山进宫,替他这个"大儿子"举行洗三仪式。杨贵妃让人把安禄山放在大盆中,像对待婴儿一般对待俺路上,为安禄山洗澡,洗完之后,又把安禄山抬在一顶彩色轿子上,在宫里转来转去。
这大唐人的思维也真的奇特,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封建王朝。(持续更新中,唐末到宋末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