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背负“盗嫂”恶名的陈平,靠什么得刘邦重用,这21个字是关键

背负“盗嫂”恶名的陈平,靠什么得刘邦重用,这21个字是关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690 更新时间:2024/1/10 22:26:30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起义军领导者,要想成功登上那个尊位,身边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智计无双的谋士。而刘邦最初作为一个小小的亭长,能够登上皇位,他的身边肯定也少不了厉害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这其中最有名的要属谋圣张良

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众人皆知的张良,而是另一个同样为刘邦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在历史上却没有留下多大名声的谋士——陈平。说起陈平,去了解过他的人肯定知道,他身上有这样一个标签,“盗嫂偷金”,看字面意思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词。那么这样一个品德败坏的人,怎么偏偏就得到了刘邦的青睐呢?

其实,最开始刘邦对于“盗嫂偷金”的陈平也充满了猜测和质疑,把陈平招来质问他,没想到陈平只说了21个字,立马打消刘邦的猜忌,得到重用。这下大家肯定很好奇,陈平究竟说了什么,起到的作用竟如此之大?

不为项羽重用投刘邦

陈平,和张良一样都是刘邦的谋士,但与张良不同的,陈平最初是项羽的手下,他是后来才投奔刘邦的。那陈平为何要弃项羽投向刘邦阵营呢?其实就一个原因,那就是陈平得不到项羽的重用。

这陈平本来就是个智计无双的聪明人,仗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早早的就立下了远大抱负,投入项羽麾下就是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但他万万没想到,这项羽完全就是个莽夫,只知道横冲直撞,一点也不注重计谋。

陈平觉得自己就算自己再有才华和计谋,在项羽这个性情火爆的莽夫面前那也是施展不出来的。于是,陈平萌生了想要换主侍奉的念头。没想到这个念头刚起,项羽就给他加了一把火。

公元前205年,项羽手下大将背叛项羽,投奔了刘邦,脾气火爆的项羽一怒之下将这个气撒在了陈平身上,就连以后陈平的计谋也不听不用,这下子陈平可就毛了,他觉得自己任劳任怨地出谋划策就罢了,居然还要当项羽的受气包,简直是太无辜了。这样想着,陈平就连夜收拾了行囊,直直地向汉营而去了。

受名声所累,21字的重用

话说陈平直奔汉营而去后,在好友魏无知的推荐下,很顺利地见到了刘邦。在一番的交谈后,刘邦对这个陈平那是相当赏识啊,立马就把陈平封了官,随侍在自己左右,还要他陪自己出行。刘邦这样一番举动,可以看出他对陈平的看重。不过,自古,树大招风,陈平这样大的恩宠,自然有人看不下去。

于是,没过多久,汉营中就传起许多关于陈平不好的流言,其中最难听的就是“盗嫂偷金”。那些看不惯陈平的人趁机去刘邦面前告陈平的状,说他不顾人伦,贪图钱财,德行败坏·,不能给予重用。本来刘邦是不太信的,可架不住这些个人天天到跟前来告状啊。

于是他也开始质疑陈平。终于有一天,刘邦憋不住了,把陈平找来,质问他道:“你盗嫂偷金名声不好!”。可是陈平并没有慌着解释,洗白自己,只是从容不迫地说了21个字:“臣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刘邦一听陈平这话,先前对他的质疑顿时烟消云散,心里面更是乐开了花,心想,既然陈平放弃了项羽,转而投奔我,那他肯定是很看好我的,嗯,不错不错,我可不能因为这些个不切实际的流言就放弃这个有好计谋的人。于是,刘邦就大大地夸赞了陈平一番,还赏赐了许多珍贵的财宝,升了他的官。此后,陈平一路风顺,受到刘邦重用。

说话的艺术?上位者的心思?

本来是被质问的一方,陈平仅仅只说了21个字就打破了刘邦的猜忌,还得到了重用。真的,从陈平身上,学到了一个真理,就是这个说话也是门艺术啊。一句话,可以让你一生富贵,也可以让你人头落地。

但陈平真的是靠这句话得到重用的吗?显然不仅仅是这样。与其说是陈平这句话拍刘邦马屁拍到了实处,倒不如说,刘邦根本就没有处罚陈平的意思。

对于刘邦来说,只要是对自己有用,可以帮助自己夺取皇位的人,管他品行如何,管他用的计谋是好计谋还是诡谲计谋,这些都不重要。品行高洁自然甚好,可以宣传宣传;品行败坏也没事,隐藏隐藏就可以了。

在小编看来,被称为“阴险之极的毒士”,名声又差的陈平在刘邦眼中,就是一个对他夺位很有用,却需要被隐藏起来的棋子罢了。所以,即便陈平名声不好了,刘邦还是照样看重他。

参考资料:百科词条“陈平”

刘邦质问陈平:你“盗嫂”名声不好!陈平回复21个字,立刻被重用——史书今古

更多文章

  • 与赵云齐名的蜀国猛将为何差点埋没于历史之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志·蜀书》的结尾,对于蜀国的一众人物进行了点评,其中点评赵云的时候还提到了一个和他齐名的人物。书中是这样记载:“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征南将军赵云性格厚重严谨,征西将军这个人忠诚尽职,这两位都是统领蜀国精锐部队的猛将。征南就是指曾经担任征南将军的赵云,

  • 鸿门宴偏袒刘邦,项羽为何不杀了项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鸿门宴刘邦是如何收服项伯的,在鸿门宴中为什么项伯要保护刘邦,鸿门宴为什么项伯要救刘邦

    在鸿门宴上,范增不断地暗示项羽,要项羽乘机杀掉刘邦,项羽由于在事前已被项伯说服,认准刘邦为忠诚有功的将领,因此,对范增的暗示沉默不答。当范增召来项庄就要当场舞剑表演时,项伯一下子看出了其中要杀刘邦的真正意图,立即拔剑相互对着舞,时常用身体挡护着刘邦,使项庄一直很难在下手。鸿门宴后坏了项羽好事的项伯竟

  • 王莽用生命作代价,验证了纯粹用儒家治世,根本行不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莽和儒家的关系,各代史学家评价王莽,谈谈王莽的功与过

    王莽留给后人的贡献是,亲身验证了儒家那一套理论只适合供着,完全按照儒生的理想去实操起来,要多不靠谱,有多不靠谱。客观地认识王莽王莽已经死了1999年,后人关于王莽的评价,基本上恶评如潮,白居易赋诗说他: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很明显,王莽被后来的知识分子定义为谋权篡位的乱臣贼子。到现在,网上

  • 鸿门宴上,刘邦一行6人最后仅5人离开,留下的那个人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在鸿门宴里的主要经历,刘邦在鸿门宴中为何能死里逃生,刘邦是怎样离开鸿门宴的

    公元前206年,项羽与刘邦两人在咸阳的郊外鸿门进行了宴会,这场宴会的发生背景很复杂,过程更是惊心动魄,而最终的结局也让无数的后人,为之叹息扼腕不已。 项羽与刘邦两人都是反秦义军的领袖,反秦义军名义上的领袖是楚义帝熊心,项羽尽管拥有实际上的兵权,但在名义上只是一名楚将。在公元前207年,熊心召集诸

  • 魏蜀吴三国中,为何说刘备的成功最为艰难?曹操孙权有何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曹操孙权谁更厉害,孙权刘备和曹操三人最大的优点,刘备曹操孙权三个人排名比较

    曹操是魏国政权的奠基人,孙权则是吴国的开创者,刘备是蜀汉的开创者,东汉末年基本就是他们三人的舞台,所以后世的人们又将那一段历史称为三国。而在这三位开创者中,人们又公认说刘备的成功是最为艰难的,这是为何呢?与刘备相比,曹操孙权有何优势呢? 曹操出生于155年,他的祖父曹腾是费亭侯,父亲曹嵩不仅继承

  • 魏明帝送来冬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都不发,11年后才发现他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懿死后留下的五句话,司马懿临终说的话,司马懿临终前大喊四个字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在诸多事件中都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一个人。围绕着司马懿的很多争议,至今也会让人们为之展开一番激烈的辩论。有一年,魏明帝送来冬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都不发,11年后才发现他高明。 司马懿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从小就展露出了他并不平凡的一面,对于四书五经,他掌握得都比同龄人要快,在为曹操效力

  • 魏延单挑五虎上将,最终谁能取胜?对比曹魏这名大将便可知晓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延能进五虎之列吗,魏延能和曹魏谁打成平手,魏延五虎谁厉害

    然而魏延却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遗命,他还想要继续北伐,说:“岂能因一人之死,而废大事邪?”可见在魏延的心中,他自己是比诸葛亮还要强,至少也是同一层级的存在,哪怕诸葛亮已经去世,他也可以去获得北伐的胜利,可是他的这种自信是怎么来的呢?难道是来自于武功吗? 大家都知道蜀汉有五虎上将,那是刘备创业时仗以

  • 诸葛亮烧20万曹军淡定自若,为何烧藤甲兵却折寿?司马懿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火烧三十万曹军,诸葛亮火烧藤甲军杀了多少人,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次和曹军大战

    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不仅仅是在杜甫眼中,乃至于是在全天下人的眼中,其实真正能够称得上是“千古一相”的人仅仅只有诸葛亮,所以人们在提到丞相这个名词,而不加以特指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说的就是诸葛亮。然而诸葛亮又凭什么能够成为大家公认的“千古一相”呢? 这里面自然有着人们对于诸葛亮智慧的钦佩,有着对

  • 马超攻打葭萌关,诸葛亮若派赵云出战结局如何?答案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马超为何攻打葭萌关,赵云大战马超完整版视频,三国战纪马超赵云

    环顾整个三国时代,除了吕布以外,可正面硬抗关、张、赵、黄、马5大高手的人可谓寥寥无几。关羽、张飞是刘备的磕头兄弟,而赵子龙相当于刘老板的4弟,老黄在诸葛亮收取荆州之时就归顺了他们,只有收服马超的时候花了不少的气力。 马超字孟起,人美武艺高,出身高贵的他还是名将之后。本来马帅哥也割据是一方的大佬,可

  • 项羽被刘邦围攻,为何他没有选择突围,而是选择自刎江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项羽怎么被刘邦打败的,项羽和刘邦对峙时躲在哪,项羽输给刘邦过程

    因为决策的失误,项羽功亏一篑,从即将继位的帝王,变成了被刘邦追杀的存在。刘邦将项羽逼到了乌江的边上,项羽这时候没有选择渡江,更没有选择突围,而是选择用自刎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李晚芳: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嗯叱咤之雄,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