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的重臣戴梓就是一位难得的火器制造家,他在火器研究上的造诣可以说在当时领先于国家的发展,甚至比西方一些小国的技术还要先进。
戴梓是1649年生人,当时大清国力强盛,与西方亦有友好交往,在这种环境下,戴梓在少年时期对于机械制造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实在宋代时,我国就出现了突火枪,但效果并不算特别理想,到了元朝和明朝,鸟铳和火炮先后发明出来,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前的火器在性能、攻击力方面都渐渐开始弱于西方,于是戴梓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了多种新型火器,其中还有能在百米外击中目标的武器,功能已经和如今的枪非常类似。
公元1686年时,荷兰政府派遣使者来到中国,并进贡了“蟠肠鸟枪”,康熙于是下令让戴梓仿造10支同样的枪回赠给使者,戴梓漂亮地完成了任务。过了没多久,康熙又让他仿造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火炮“佛郎机”,这一次戴梓仅仅用了5天就交出了成品,不愧是当时的火器奇才。
然而枪打出头鸟,戴梓为人刚正不阿,又太过优秀,自然就会招致他人的嫉恨。1687年,戴梓制造出了火力凶猛、弹无虚发的“子母炮”,又叫“冲天炮”,狠狠打了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的脸,因为南怀仁曾经炫耀说“冲天炮只有比利时人才会造”。
当时康熙龙颜大悦,封戴梓为“威远大将军”,并在炮身刻上戴梓的名字以示纪念。南怀仁为此暗暗恼恨,并记下了这次过节,只等以后伺机报复戴梓。
后来南怀仁终于等到了机会,他找上同样嫉恨戴梓的张献忠,在康熙帝面前弹劾戴梓“私通东洋”。而康熙居然也听信了这些人的谗言,将戴梓这位原本可能有大作为、大功劳的火器制造家贬谪,流放到了沈阳。
在沈阳,戴梓一边为报国无门而郁郁,一边还要为生存而烦忧。据说戴梓的流放生活极其艰苦,平日里只能靠卖字画为生,冬夜里没有一床厚被子可以裹身,时常还因为吃不饱饭,在夜里踏着冰雪去山上捡拾榛子充饥。
就这样,戴梓最终在贫病交加中病逝了,他是最有可能为大清制造强大武器的人,只可惜被康熙帝剥夺了报国尽忠的机会。如果戴梓当初没有被人陷害以至流放,说不定大清的热兵器在他手中不会比西方弱,大清也不至于在八国联军的铁蹄下毫无反抗之力。但斯人已逝,在康熙帝听信谗言的那一刻,他所有可能的成就都被扼杀在了摇篮中,永远不会为世人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