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清八旗后代今何在?和珅后人在黑龙江种地,至今仍保留先祖传统

满清八旗后代今何在?和珅后人在黑龙江种地,至今仍保留先祖传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82 更新时间:2024/2/6 9:30:01

正所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大清之所以能够在马背上大败女真,统一中国,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强有力的军事管理,典型的产物就是“八旗制度”。

但一直到后来大清丧国辱权,走向灭亡,也与这一制度历朝历代所累积下来的内部僵化和腐朽,有着一定关系。

积重难返,整个清朝的衰亡史,就好像是一部“八旗子弟”的衰亡史。

“八旗制度”一直以来作为大清朝的根本制度,规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国家政治以及军事制度等方方面面。

这一制度肇始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当时努尔哈赤致力于铁蹄上打天下,四处征战,要想取胜,就要有合理的军事管理制度。

由于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最初的社会形式主要就是依靠地域和血缘形成一定的部落和氏族。

为了应付生活所需的狩猎需求形成了“牛录制”,每个氏族和部落的有一名总领被称为“牛录厄真”。努尔哈赤就在此社会基础制度上开始改制。

为了适应当时的战争特点,建立了黄、白、红、蓝四旗,也就是后来“八旗”中被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的四旗,全部为纯色。

到了万历四十三年,满族社会始终在迅速的发展壮大,在努尔哈赤“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号召下,归附人员逐渐增多,四旗编制需要扩编。

于是努尔哈赤就在原有的正“四旗”基础上,增编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由于当时的政权在军事、行政以及生产生活各方面均有需求,因此早期的八旗一直是全民皆兵的形式。

也就是说,每一位老百姓都有着八旗的“编制”,在无战事的时候从事生产劳动,一旦有战争需求,便自己携带着武器、粮草奔赴战场。

即此,清朝的“八旗”制度正式成型了,此时的八旗也便是后来所称的“满八旗”。

而为了便于制度化的管理。“八旗”之下还有着明确的编制格局来进行细化的管理:

八旗中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置牛录厄真一人进行领导;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设甲喇厄真一人进行领导;五个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厄真一人领导,再增设一副职,为梅勒厄真。

皇太极时期,又额外建立了“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此时的满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共24个组织,构成了清代整个八旗制度。

早期的清朝各位君主励精图治,野心勃勃,征战天下,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

据记载,当时各旗都设有军营、骁骑营、步军营等常规伍,还设有专门的云梯和布阵等职。

甚至还设置了虎枪营、火器营、神机营等特殊营伍,需要日常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

在专业而严苛的军事训练之下,清朝政府的铁蹄实力非凡,开疆拓土,取得了众多彪炳史册的战绩,收复了众多边境失地,打下了自古以来最广阔的国土面积。

入关之后,二十四支八旗军又分为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其中又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

其中正黄、镶黄、正白为上三旗,是皇帝直接管辖、亲自指挥的组织,也从他们之中挑选出皇宫侍卫。最接近权利的中心,自然也是八旗中地位最高的编制。

下五旗则为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由诸王、贝勒等分别统领,自然受到皇帝及上三旗的的辖制。

也是在入关统一之后,中央集权正式建立了八旗常备军制度以及军饷制度,不再需要每一位百姓亲自为战争承担军械以及粮草的责任了。

于是八旗的编制不再是老百姓的自然身份,而真真真正的成为了一种职业。

纵观“八旗”制度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针对于当时多民族多战事的状况,这一制度有着显而易见的优越性:

易于管理,成本较低,避免了不必要的内部争端等,也形成了清王朝重要的军事支撑力量。可以说,为清王朝攘外安宁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中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了出来。

入关之后的大清,一边面临着和汉族地主阶级的尖锐矛盾,一边需要供养八旗“编制”内的国家公务人员。

为了让他们能够专心备战,提高战力,留存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同时也考虑倒盘根错节的政治关系。

旗人不被允许经商以及参加产业劳动,并一直为他们提供极其优渥的报酬和特权,在从官政策上有着诸多优待。

从而导致旗人日益冗杂,并且随着生活日渐稳定,缺乏有效的管理约束,在失去了在猎场和战争生活模式以后,旗人子弟很快便丢失了野性,开始迅速的堕落。

贪污腐败,军备松懈,耽于玩乐,无心训练,供养了一大批遛鸟、喝茶、听戏,甚至吸食鸦片、欺男霸女、赌博成性的纨绔子弟。其中以和珅家族为典型的代表。

昔日“八旗军”的风光早已在此时沦为外强中干、遍地骂名的花架子,风不用吹就摇摇欲坠,不过躲在前人的余荫下尸位素餐。

虽有大清强盛的根基在勉力维持,但在如此这般腐朽的啃噬与消耗之下,晚期羸弱的大清可谓一推便倒。

以至于后来的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时,八旗军一触即溃,丢兵弃甲,四散而逃。徒留一地的唾骂。

朝廷也并非没有试图解决,八旗制度所造成的系列问题,例如乾隆时期,就曾经将3000多户旗人迁移至富庶的拉林(黑龙江北面),成立了“京旗二十四屯”的编制。

让他们在不同的24个方位戍守国家边境,以一农一兵的“兵团”形式生活着,以此既能减轻人员冗杂,又能不忘先祖,回馈故土。

其中就包括了索额图鳌拜、和珅、傅恒等八旗子弟的族人们。

恰如伤仲永的故事一样,如今的他们早已泯然众人矣。他们亲自操劳着农事,无事时便和乡邻下下棋,抽抽旱烟。

但又有那么一点不同的是,祖先的荣光对他们而言,早已不是锦衣玉食,特权阶级。而成为了一种内心深深的尊崇和远远的追寻。

例如对于村庄的命名烙印着深深的满族特色,例如在普通的民居里,西边总是放着他们各自祖先的画像。

诚然,在他们的画像中的祖先,与我们所看到的史书中的祖先,是不太一样的。一种是带着亲缘温度的家族信仰,一种是奖罚功过的评判陈述。

但无论哪一种,都正在被滚滚的历史车轮裹挟着继续前行,就好像曾经的八旗文化一样……

更多文章

  • 她天姿国色,13岁嫁给雍正,生下未来皇帝,乾隆为她放下君王颜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熹贵妃,我们对甄嬛这个电视剧的角色并不陌生,甄嬛的原型就是熹贵妃,钮祜禄氏。虽然父亲的官职不高,但她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开国五大臣之一。11岁时钮祜禄氏被指婚给了26岁的贝勒胤禛,身份还只是个格格。 历史上,并不是因为甄嬛酷似心中最爱的纯元皇后,才对其格外宠爱。康熙时期,胤禛因为感染上了当时

  • 年羹尧被杀后,雍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子女儿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的年羹尧是雍正杀的吗,雍正把年羹尧杀了吗,雍正处死年羹尧后怎么处理的

    当天,北京上空出现了祥瑞,史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象奇观。在古代,天文学还不甚发达的年代,人们始终坚信上天会给统治者一些启示。如天降大旱或长时间不下雪等异常情况时,通常暗示者统治者失德,后面皇帝会下发“罪己诏”,并大赦天下,以求上天赐福。而如果出现了祥瑞,如在湖里捞起了千年乌龟

  • 在对蒙古的问题上,清朝比明朝做得要好,清朝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和清朝对蒙古的管理机构,清朝政府对蒙古的政策,清朝是怎样统治蒙古的

    我们先说明朝和蒙古的关系。明朝和蒙古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太祖、明成祖时期,属于拉打结合;第二阶段是从明英宗到明世宗时期,属于互有攻防;第三阶段则是隆庆之后,双方达成和谐关系。明太祖、成祖时期,明朝的军事实力强大,数次北伐几乎是追着蒙古人在打。但是,二位祖也不是一味地再打,而是一

  • 奶奶是慈禧,哥哥是溥仪,伯父是光绪,他却一生低调活到了2015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溥仪奶奶和慈禧关系,老宫女回忆光绪,慈禧和光绪的亲属关系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中,与皇家有关的任何事物都是非常高贵的,姓氏也不例外。虽然说随着晚清政府的腐败,导致清朝被推翻,但爱新觉罗的姓氏在我国仍然是高贵的代表。说到溥仪,或许很多人都并不陌生,但说到溥仪的弟弟 溥任,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作为末代皇家的后裔,溥任的一生又有怎样的特殊之处呢? 溥任对教

  • 他自称大清皇室后裔,至今留发辫说满语,上节目时还要求观众跪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清皇室后裔名人,哪些名人是清朝皇室后裔,清朝的亲王后代现状

    这位男子名叫周佑钱,不过他更喜欢别人称他为爱新觉罗·州迪。据他自述,他是多尔衮的10世孙、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堂弟,如果皇室还在,按辈分他应该是“八阿哥”。从小他父亲就告诉他,他们家是隐居的清末皇室,虽然因为时代原因要低调生活,但不能够忘祖背宗。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州迪从小就对先祖十分崇拜,他

  • 河北发现苏麻喇姑墓,专家进入墓室探索后,揭开康熙“百年谎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麻喇姑墓图片,苏麻喇姑墓被盗了么,苏麻喇姑的墓旁边的墓是谁的

    前言在曾经电视台上疯狂热播《康熙王朝》的时候,人们不仅仅通过这样一部电剧了解了当时清朝康熙时期的历史,同时也对于康熙的感情生活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在这当中,人们尤其关注那一位孝庄太后的侍女,而她就是苏麻喇姑了。苏麻喇姑从小和康熙一起长大,对于康熙来说,苏麻喇姑仿佛就是他姐姐一般,一直都对于康熙相当照顾

  • 看到孝庄的复原图,才知道为啥皇太极不爱,而多尔衮却傻傻痴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皇太极和孝庄的照片,皇太极和多尔衮孝庄什么关系,孝庄为什么会宠爱皇太极

    常言道,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这样的话用在古代那个男主外女主外的时代中尤为适用。而很多地位越高,成就越高的男人背后,也确实总会看到一位有胆识有谋略的女性存在。比如长孙皇后之于李世民,马皇后之于朱元璋,而离我们最近的清朝也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女性——孝庄皇后。如今,孝庄皇后真实容貌的复

  • 甄嬛传:雍正驾崩前,为何甄嬛执意不喊四郎?不只是因为果郡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是甄嬛的意外现在都是提倡爱情自由,对于恋人,我们都有权利去选择,既然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怎么样我们也认了,可是要是没有选择的权利呢?甄嬛像是现代的女性狗血般穿越到了当时候,她就和我们一样,想谈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可是她没得选,被雍正看中了就只能入宫了,进来后她也挣扎过,想过借病逃避侍寝,后来和雍正

  • 民国老照片:香车美女明艳动人惊艳四座,男人们在齐腰深水买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5张民国绝色美女照,民国女性开汽车老照片,民国车站老照片

    民国时期的电影皇后胡蝶的肖像留影,老照片中的香车美女明艳动人惊艳四座,不愧是民国时期被誉为第一美女的胡蝶皇后,当时的江湖洪水灌满溢出,于1931年8月之时,湖北荆江的大堤开始迅速崩溃,整个沿江两岸皆是一片浑浊汪洋。而彼时的武汉三镇平地的水深更是超过三米以上,其商业停顿关门,陆地皆是行舟而行,世间百业

  • 倘若康熙不贬此人,清朝的兵器可能领先世界,八国联军也未必敢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时大多使用什么兵器,康熙的兵器有多少,康熙时期军事装备

    清朝康熙年间的重臣戴梓就是一位难得的火器制造家,他在火器研究上的造诣可以说在当时领先于国家的发展,甚至比西方一些小国的技术还要先进。 戴梓是1649年生人,当时大清国力强盛,与西方亦有友好交往,在这种环境下,戴梓在少年时期对于机械制造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实在宋代时,我国就出现了突火枪,但效果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