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记载:“独不觉悟者,岂非富贵生不仁,沉溺致愚疾。存亡以之迭代,治乱从此周复”。这是说唐穆宗李恒沉迷长生不老之事,他每日寻丹问药,导致朝政荒废,间接致使唐王朝国力大衰。纵观历史,自秦始皇到清朝覆灭,近五百位帝王,历代帝王追求长生之术者不在少数,但大都得不到善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自然没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术,想要延年益寿,靠的是超强的自律和稳固的心态。
01
古代帝王为何执着于长生不老之术?追其本质和源头就不得不说到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在西汉之前儒家学说远没有如今这样影响深远,反而是道教更深得人心。上到帝王,下到黎民百姓,几乎都对道教推崇备至。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一些具有极大影响力的道士存在。
▲道观实拍照
在古籍的描述中,他们往往都和长生或者神仙有关,那么这些道士真的如此神奇吗?其实不然。之所以他们会与这些传说联系在一起,主要还是因为道教学说的影响。从老子创立道教开始,就提倡著名的“无为精神”。这种精神运用到政治上是于民修养,小国寡民。运用到个人身上则是要求放下心中的偏执而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事物。
▲古代炼丹所用的丹炉
这样的做法可以让人们免除不必要的烦恼,从而令身体强壮,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太上纯阳真经》:“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这是道教经典中有关长生之术的最早记载。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所谓的长生之术并非是炼制丹药或寻找某一神仙岛屿。而是从自身做起修身养性,确保身体健康。
02
但随着道家学说在现实世界的不断发展和延续,这一理论也逐渐被“传说化”,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近乎神仙的道士自然是不存在的,但在历史上也确实有按照道家原始学说去修身养性,最后寿命远超常人的道士出现。这就是前些年才离开人世的一位女道士李诚玉。她是清朝年间生人,到去世时已接近120岁的高龄。
▲李诚玉年老实拍照
李诚玉是晚清时期普通的农户子弟,从小身体并不健康,因此并不能像同龄人一样学习和工作,这让她的成长中充满了各种心酸与苦楚。等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准备待嫁之时,家中的父亲迫于生计为她挑选了一位她并不喜欢的丈夫。父命不可违,李诚玉只能听从安排。婚后的生活成为了她一生中最难以磨灭的一段记忆。
▲道家的修炼之术
好在李诚玉心胸比较宽广,她认为一生不能总是生活在悲伤之中。于是每天以读书为乐,逐渐养成了喜欢收集文墨书册的习惯。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接触到了有关很多道教学说的书籍,并且从其中获得了不少的知识。这为她今后遁入道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3
好景不长,在和自己的丈夫生活没几年之后李诚玉得了一场大病,生命陷入到了巨大的危机之中。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加上家中的经济条件并非十分优越,因此这种病症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无奈之下,她只能到山上的道观中祈求上天怜悯自己。机缘巧合下,李诚玉遇到了一位道士,在道士的帮助下。不久,李诚玉奇迹般的摆脱了病痛的折磨。
▲武当山远景图
如获重生让李诚玉心存感激,并对道教产生了好感,此后,她直接远离家门,在武当山成为了一名女道士。此时的李诚玉从年纪上来看虽然不大,但很快融入到了冷清单调的道观生活中,并且乐于过属于自己的平静生活。后来据她的弟子回忆:自己的师傅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习惯是按照道教的要求来做的,这些习惯一直维持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诚玉梳头所用的梳子
比如李诚玉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就会用一把木质的梳子进行梳头,而且会做一遍道教的功法。而科学研究也证实,木质的梳子会对身体带来很多好处,而道教提倡的很多功法在效果上与现在的保健体操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都可以对身体的穴位进行刺激,从而使血管变得通畅,远离多种病症。
结语
世上虽然没有什么长生不老之药,但想要长寿也并非没有办法,但这需要从自身做起,严格约束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李诚玉老人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起到了示范作用。现在的年轻人自然不会有妄图长生不老的想法,但如何合理的调整心态以确保身体健康的稳定则是值得每一个年轻人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资料:
《旧唐书》
《太上纯阳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