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秦始皇应该负哪些责任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秦始皇应该负哪些责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43 更新时间:2024/2/12 8:47:01

编辑:钟毓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秦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封建君主统治中第一个帝制的王朝,为之后的数十个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结束了数百年的地方割据,而秦始皇无疑也凭借统一六国的功绩成为千古一帝。但是这么伟大的国家竟然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延续之后,就面临了二世而亡的命运,着实令人惋惜。

很多人将秦朝过早的衰亡归咎于秦二世胡亥,那么真的是胡亥的责任吗?有没有秦始皇的责任呢?当然有,其实秦始皇要负大部分责任。虽然之所以能结束数百年的战乱,秦始皇功不可没,但是在执政期间,秦始皇却犯下了不少的错误,这些错误直接导致了秦国过早的灭亡。

秦始皇的伟大我们不可忽视,但是在秦朝建立后,其法律上的过度僵化也造就了百姓们的不平。

我们知道秦国之所以能在战国七雄之中成为强国,“商鞅变法”起到关键作用,虽然商鞅为此用生命买了单,但是不可否认,“商鞅变法”虽然严苛残酷,但是却是对秦国的国力发展十分有用。而到了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沿用的还是老的法律。对于这样严苛的法律,或许秦国人已经适应了,但是对于其他六国的人,刚刚结束战乱,以为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没想到这种严苛的法律比战乱还可怕,到了无法忍受的时候,难免会群起反抗。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始皇虽然创造了伟大的帝国,但是他没有得到民心,注定了秦朝短命的命运。

多度的消耗国力是秦朝早亡的原因之一。

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伴随着战争,而长期的战争也令百姓疲惫不堪,因此在新国家建立的初期,如何恢复国力,发展经济是重中之重。而秦始皇虽然建立了伟大的帝国,但是在建国初期,国力还没有恢复的情况之下,就开始着手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工程,从修建长城到大肆修建秦始皇陵,这让疲惫的百姓不堪重负,不断累加的徭役,以及这些大工程背后的财力投资也都来自于百姓们的税收,这些负担让老百姓的生活根本无以为继,最终导致百姓们纷纷举起了反动大旗。

在继承人选择上犹豫不定导致坏人钻了空子。

秦始皇在晚年时十分怕死,因此花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寻求长生不老药,对于继承人的选择上,秦始皇迟迟未定,一方面是他虽然认可公子扶苏的能力,但是公子扶苏在很多政见上都与秦始皇不一致,甚至直接反对,所以迟迟没有决定让公子扶苏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另外,秦始皇始终认为自己会长生不老,永远执政,可当他意识到人终有一死的时候,已经到了生命的终点。在秦始皇临死的时候,虽然写下圣旨让公子扶苏马上回来接替自己的位置,但是这道圣旨却让赵高李斯给扣下了。最终,这两个居心不良的人把胡亥扶上了皇位,而在胡亥的执政之下,很快就迎来了秦朝的灭亡。

对李斯赵高的过度信任和重用。

李斯对于秦朝的建立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早在秦始皇还是秦王嬴政的时候,在是否要灭六国迟迟下不了决心,但是李斯在吕不韦的介绍之下来到嬴政身边之后,立马说服了嬴政统一天下的决心。而在之后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的过程中,李斯也献计献策出了不少的力,因此到了秦朝建立后,李斯也凭借着功绩当上了一国丞相。但是李斯是布衣起家,因此,非常害怕自己的地位有所动摇,当初他是为秦始皇出了力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如今如果公子扶苏当政,自己并没有对公子扶苏所什么贡献,因此李斯害怕自己的地位遭到动摇,于是决定与赵高合力扶植胡亥上位。赵高作为宦官在秦始皇身边服侍多年,无微不至。我们知道秦始皇并没有立后,因此生活起居都是由赵高照顾,因此对赵高信任有加,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秦始皇把自己的遗诏竟然都托付给了赵高,可是秦始皇并不知道自己所托非人,不仅害死了公子扶苏,更葬送了大秦帝国的江山社稷。

虽然后人们把秦朝早亡的所有责任都归咎在秦二世胡亥,甚至是宦官赵高,以及李斯身上,但是秦始皇的责任也无可厚非,如果在秦始皇时期能够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治国理政上,没有妄想长生不老,或许秦朝的发展将会是另一番场景。

—END—

参考内容:

《史记》

《资治通鉴》

《世界通史》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刘备为什么要带庞统入蜀?诸葛亮又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有诸葛亮和庞统为何没得天下,庞统死后刘备为何要招诸葛亮入川,刘备看中诸葛亮还是庞统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想必很多观众心中都会有这样一个疑惑,那便是,诸葛亮多智近妖。刘备为什么没有带诸葛亮入蜀?而是,带着庞统去攻打刘璋?其中究竟有何心情? #三国演义#刘备为什么要带庞统入蜀?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我们会知道,刘备早期并没有像样的谋士,直到徐庶的出现,刘备才扭转了战场上的形式。之

  • 夷陵之战中如果刘备带上诸葛亮还会失败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夷陵之战带上诸葛亮能赢吗,夷陵之战刘备拒绝带上诸葛亮,夷陵之战刘备带诸葛亮还会失败吗

    首先,为什么要打夷陵之战?这个是刘备一手发起的战争哦,好多看了三国演义的人都说为了给关羽报仇。这个就太肤浅了,刘备怎么可能为了关羽报仇而发起这么大型的战争?可谓是举全国之力,而且还御驾亲征,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要掩盖一下天下的口舌,那么整一场小型的战争足以,不必要亲自出战,更不必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所以

  • 历史上,东吴的根基,就是江东六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吴为什么可以保有江东,江东东吴历史简介,东吴江东六郡实力有多强

    孙吴一人,确实有与曹魏一战的能力,而孙吴能有如此强大的势力,也多亏了江东六郡,才能在江东六地中站稳脚跟,孙吴的势力才会越来越强。江东六郡,又是什么意思?现在它在什么地方?江东六郡被孙策攻陷孙策作为孙权的兄长,在孙吴孙策的统治下,也是功不可没,这也是后来三国争霸的原因。所以,孙策是怎么一次又一次攻陷江

  • 刘邦登基称帝后,每天都给其父吃一种“美食”,不久父亲便告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邦称帝后和父亲的关系,刘邦发明的美食,刘邦刚登基颁布了什么政策

    说到汉高祖刘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知人善用,毕竟与项羽相比,刘邦的军事能力还是稍逊一筹。不过他手下有诸多能人,著名的汉初三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刘邦正是凭借着出色的用人之术,最终才击败项羽。然而许多人不知道刘邦还是一位很记仇的人,在他称帝之后一段时间每天都给其父亲吃一种“美食”,没过多久他的父亲

  •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成为春秋最后一霸,那最后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越王勾践灭吴国过程,越王勾践为何去了吴国,越王勾践灭吴后多少年亡国

    而秦国在西戎称霸的同时,东南沿海地区逐渐兴起吴、越两个国家搭上了春秋霸主的“末班车”。提起吴、越,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勾践的隐忍和谋略为越国后世的发展赢得一时的光辉,然而“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国到了战国时期就销声匿迹,是什么导致越国的没落,它从此就退出了

  • 三国三大保镖各有所长:许褚典韦做的这三件事,赵云是不肯做还是不会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许褚典韦魏盾,典韦和赵云谁是保镖,许褚保镖和典韦谁厉害

    且不说御林军统帅和九门提督算不算大保镖,就是拿“三国三大保镖”中另两位,也就是许褚典韦跟赵云相比,在战功、官爵和人品三个方面,也都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三人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许褚和典韦做的这三件事,赵云一件都做不来,谁才是三国第一大保镖?综合三国史料,我们能画出赵云的职场履历表:建安五年,赵云正式加

  • 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他一个问题,诸葛亮才明白阿斗其实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临死才发现阿斗真的不傻,诸葛亮如何对待阿斗,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他一个问题

    诸葛亮也不负刘备所托,通过自己的多次计划和计谋为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众所周知的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等都是通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也是蜀国的一员大将。可是随着刘备的病重,蜀国国君的压力也就落了下来。大家也都知道刘备的儿子刘禅可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不仅做出了带领蜀国投降这样大逆不道的行为而且“乐不思蜀”这样

  • 刘邦与萧何恩怨交织,六百年后,萧家把刘家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刘宋时代,即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首个朝代,也叫南朝宋。曾经的“四大家族”庾、桓开始中落,新的势力悄悄兴起,比较典型的就是中兰陵的萧氏一族。萧道成就是成长于这种背景,传说他是萧何的后人,但实际上到底是不是,还真的难说。但能确定的是,他是汉朝名臣萧望之的子孙,萧望之是西汉名臣,他原本出身于农民家庭,后来

  • 在中国,哪一个朝代的“武力值”最高?并非汉朝、也不是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军事实力排名,元朝和汉朝武力,除了元朝还有哪些朝代战力最强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这是中国给周边世界各国留下的一个印象,自从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礼仪教化,之后他作为万世师表,《论语》影响中国历史几千年,而讲礼仪也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标签。讲礼仪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是一个文弱的国家,中华民族一个懦弱的民族。 要知道,孔子除提出礼外,还提出射和御,而这两者都是古代打仗必备

  • 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怎样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手段非常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懿养死士是真的吗,司马懿秘密豢养死士,司马懿率3000死士起事

    每个有权势的人都有自己的隐藏势力,他们一生只能生活在黑暗中,誓死保卫着自己的主人。他们没有自己的意愿,也不能反抗主人的命令,只能选择一往无前。在古代,皇帝都会设置一个机构,为他监督百官或者铲除有异心的人,例如秦朝的黑冰台,明朝的东厂、锦衣卫等。当然也有许多世家会暗地里培养自己的私兵,司马懿便“阴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