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钟毓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秦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封建君主统治中第一个帝制的王朝,为之后的数十个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结束了数百年的地方割据,而秦始皇无疑也凭借统一六国的功绩成为千古一帝。但是这么伟大的国家竟然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延续之后,就面临了二世而亡的命运,着实令人惋惜。
很多人将秦朝过早的衰亡归咎于秦二世胡亥,那么真的是胡亥的责任吗?有没有秦始皇的责任呢?当然有,其实秦始皇要负大部分责任。虽然之所以能结束数百年的战乱,秦始皇功不可没,但是在执政期间,秦始皇却犯下了不少的错误,这些错误直接导致了秦国过早的灭亡。
秦始皇的伟大我们不可忽视,但是在秦朝建立后,其法律上的过度僵化也造就了百姓们的不平。
我们知道秦国之所以能在战国七雄之中成为强国,“商鞅变法”起到关键作用,虽然商鞅为此用生命买了单,但是不可否认,“商鞅变法”虽然严苛残酷,但是却是对秦国的国力发展十分有用。而到了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沿用的还是老的法律。对于这样严苛的法律,或许秦国人已经适应了,但是对于其他六国的人,刚刚结束战乱,以为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没想到这种严苛的法律比战乱还可怕,到了无法忍受的时候,难免会群起反抗。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始皇虽然创造了伟大的帝国,但是他没有得到民心,注定了秦朝短命的命运。
多度的消耗国力是秦朝早亡的原因之一。
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伴随着战争,而长期的战争也令百姓疲惫不堪,因此在新国家建立的初期,如何恢复国力,发展经济是重中之重。而秦始皇虽然建立了伟大的帝国,但是在建国初期,国力还没有恢复的情况之下,就开始着手开启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工程,从修建长城到大肆修建秦始皇陵,这让疲惫的百姓不堪重负,不断累加的徭役,以及这些大工程背后的财力投资也都来自于百姓们的税收,这些负担让老百姓的生活根本无以为继,最终导致百姓们纷纷举起了反动大旗。
在继承人选择上犹豫不定导致坏人钻了空子。
秦始皇在晚年时十分怕死,因此花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寻求长生不老药,对于继承人的选择上,秦始皇迟迟未定,一方面是他虽然认可公子扶苏的能力,但是公子扶苏在很多政见上都与秦始皇不一致,甚至直接反对,所以迟迟没有决定让公子扶苏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另外,秦始皇始终认为自己会长生不老,永远执政,可当他意识到人终有一死的时候,已经到了生命的终点。在秦始皇临死的时候,虽然写下圣旨让公子扶苏马上回来接替自己的位置,但是这道圣旨却让赵高和李斯给扣下了。最终,这两个居心不良的人把胡亥扶上了皇位,而在胡亥的执政之下,很快就迎来了秦朝的灭亡。
对李斯赵高的过度信任和重用。
李斯对于秦朝的建立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早在秦始皇还是秦王嬴政的时候,在是否要灭六国迟迟下不了决心,但是李斯在吕不韦的介绍之下来到嬴政身边之后,立马说服了嬴政统一天下的决心。而在之后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的过程中,李斯也献计献策出了不少的力,因此到了秦朝建立后,李斯也凭借着功绩当上了一国丞相。但是李斯是布衣起家,因此,非常害怕自己的地位有所动摇,当初他是为秦始皇出了力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如今如果公子扶苏当政,自己并没有对公子扶苏所什么贡献,因此李斯害怕自己的地位遭到动摇,于是决定与赵高合力扶植胡亥上位。赵高作为宦官在秦始皇身边服侍多年,无微不至。我们知道秦始皇并没有立后,因此生活起居都是由赵高照顾,因此对赵高信任有加,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秦始皇把自己的遗诏竟然都托付给了赵高,可是秦始皇并不知道自己所托非人,不仅害死了公子扶苏,更葬送了大秦帝国的江山社稷。
虽然后人们把秦朝早亡的所有责任都归咎在秦二世胡亥,甚至是宦官赵高,以及李斯身上,但是秦始皇的责任也无可厚非,如果在秦始皇时期能够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治国理政上,没有妄想长生不老,或许秦朝的发展将会是另一番场景。
—END—
参考内容:
《史记》
《资治通鉴》
《世界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