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灭六国,秦军有没有吃过什么亏,哪国给秦国的统一造成过阻碍?

秦灭六国,秦军有没有吃过什么亏,哪国给秦国的统一造成过阻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29 更新时间:2024/2/4 7:38:33

[var1]

秦灭韩赵

秦国的第一步先是灭掉了韩国和赵国。韩国在秦国开展灭国战争时,已经没什么土地和城邑了,只剩下都城阳翟和一些小城,韩王为了自保主动申请做秦国的藩臣,但秦始皇在接受后还是选择灭了韩国,韩国因为力量弱小,没有翻起什么浪花。

赵国曾经力量强大,但在秦始皇时期,国力已经衰弱,所幸赵国还有最后的良将李牧,靠着这个良将,秦国两次灭赵行动都被李牧扛下,甚至一次秦国主将桓纥所带领的二十万秦军全被李牧消灭,桓纥只身而逃。但无奈赵王太过昏聩,听信了奸臣宦官郭开的谗言,李牧被撤下杀掉,赵军也很快失败,秦军顺利包围邯郸城,而后郭开又劝降赵王迁投降,赵国就这样灭亡了,赵王迁后来才看清楚郭开的真面目,只是为时已晚。

[var1]

赵国灭亡后,赵公子嘉逃到代地立为代王,但也在后来的灭燕之战中被覆灭。

秦灭魏楚

灭完赵国,秦军准备南下灭亡楚国,路上顺带着以大水攻破魏国国都大梁,魏国覆灭。

等到灭楚时,因为楚国还有些国力,秦始皇对主帅人选有些犹豫,听过王翦李信的观点后,秦始皇选择李信带兵出征,但李信最终被项燕击败。秦始皇立马找来王翦,诚心认错,给了王翦索要的六十万大军,王翦老成持重,硬是等了一年,耗尽了楚军的军心斗志,最终趁着楚国大军疲乏,斗志衰弱,一战而定,杀了项燕,楚国也很快灭亡,王翦也顺带南下灭亡百越之地的小政权。

[var1]

秦灭燕齐

秦国灭亡燕国主力是在消灭赵国时,当时秦军已到达燕赵边境,燕国害怕秦军,太子丹荆轲刺杀秦始皇,荆轲失败后秦国立马增兵,此时燕国和代地的赵嘉联合抵抗秦军,王翦以声东击西之计打败燕代联军主力,一路追击燕王,燕王为了保命杀了自己的太子丹来求和,四年后秦将王贲带兵剿灭了燕国残余力量。

[var1]

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秦国消灭的国家,当秦军消灭了燕国残余力量后,王贲立马南下,齐国无力抵抗,齐国相国后胜也是个奸臣,和赵国的郭开一样劝降齐王,齐国也投降了,齐王最终饿死

[var1]

秦军的两次重大失败

可见秦国在消灭六国的过程中,真正给秦军造成实质阻碍的只有赵、楚两国。赵军在李牧的带领下,两次击败秦军的入侵,甚至消灭了桓纥带领的二十万秦军。几年后,李信带领秦军进攻楚国,楚军在项燕的带领下再次给秦军以重创。可惜赵国、楚国虽然分别击败过秦军,阻碍了秦军的步伐,但无奈此时的赵、楚两国距离秦国差距太大,纵有李牧、项燕这样的良将也无力回天。

每天一篇故史,天天一段历史,欢迎关注!

更多文章

  • 秦国凭什么统一六国?原来秦国有一样是其他六国永远都不具备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统一六国是哪六国,为什么秦国会统一六国,秦国统一六国靠的是什么

    [var1]第一点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虽然也进行变法革新,但是并不彻底,所进行的变法改革没有深入国家骨髓,国家大政依然掌握在旧贵族手里,而很多改革是直接侵害到这些达官贵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其他六国的很多好的措施得不到落实。而秦国则不一样,商鞅变法是彻底改变了旧贵族世袭的弊端,转而改为按军功来获

  • 玄武门之变中,为何太子李建成斗不过秦王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建成与李世民玄武门决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杀李建成,李建成在玄武门有准备吗

    [var1]李世民,唐高祖李渊嫡次子,在唐朝建立和平定过程中,率军东征西讨战功卓著,部属多有精兵猛将。随着李世民在军中和朝廷影响力不断扩大,太子李建成对其有了一定的戒备之心,而秦王李世民也有了自己新的人生理想。当两人的矛盾公开化的过程中,太子李建成准备用“合法”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例如,假借边境战事,

  • 公孙衍也是战国著名的谋士,可他的名声为何却远不如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仪和公孙衍成就,张仪和公孙衍哪个厉害,公孙衍张仪是个怎么样的人

    [var1]他本是魏国人,最初的志向是要侍奉自己的母国,帮助自己的母国成为一个强国。奈何魏王并不是一个惜才之人,并且心高气傲,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将国家治理的好,不需要这些谋士。当时在魏廷之上有一个将军,对公孙衍很是欣赏,于是决定先让他在帐下效力。可是公孙衍的志向可不是干这个,他想要的是指点江山,助一

  • 刘墉要求乾隆赐属相“驴”,从这件事能看出汉臣地位有多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墉是汉臣吗,乾隆和刘墉哪个属相好,乾隆赏赐刘墉龙靴

    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中,乾隆在位60年,总共搞出了120多次文字狱,但凡是会说电话的人,全被乾隆弄死了。在乾隆朝,无论朝野大官小官,全部都成了拍马屁的马屁精。就连最为桀骜不驯的刘墉也不例外。在相声《君臣斗》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一天,乾隆和刘墉闲聊,就问:“我45岁,刘爱卿你多少岁?”刘墉害怕有坑

  • 和珅去赈灾,却往粥中撒沙子,荒唐举动为何却被百姓连连叫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我们的历史上,那些贪官的数量算不上少,毕竟在面对数量巨大的财富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坚定的拒绝他们。就比如和坤,这位就是清朝时期一个大名鼎鼎的贪官,他逝世后被抄家,发现他一个人的财富就抵得上半个国库之多。所以嘉庆皇帝掌权之后才会这么快就处理掉和坤,没有乾隆皇帝护着,和坤很快就失去了自己的财富和地

  • 清朝有一人不管世俗眼光,娶了自己的妹妹,生下一儿子远近闻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和亲妹妹结婚的有谁,清朝唯一改嫁的女人,清朝最晚生孩子的妃子

    聊起中国近代史,那么这个人自然避不开,他是晚清政府的大人物,同样也是一个备受争论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迫不得已,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卖国贼,我想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李鸿章的一生非常精彩,西方人更是直言李鸿章一人可代表整个清廷,足以见得他的影响力有多强,但是关于李鸿章的出身,

  • 清朝一个特殊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有一个特殊官职,清朝的特殊官职是什么,清朝的官职一览

    在封建社会中,有道是“朕即国家”,皇帝无疑问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读者会问,还有谁会比皇帝的权力还大?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比如皇帝去世的早,儿子继位,年纪很小,根本就不能理政和决断军务上的大事,所以必须要有人辅佐才行,要不然国家乱了套,比如满清刚入关,多尔衮就做了“摄政王”,不过在清朝之前不少朝代

  • 八里桥之战,三万对阵三千,“天时地利人和”的大清为何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八里桥之战清军为啥就三万人,大清八里桥战役,八里桥之战清军输给谁

    后人常说,这场战役是西方“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大门的另一典型案例,不过,如仔细剖析清军在这场战役中惨败的原因,除了武器落后,还涉及清廷做了一连串傻事。1860年9月21日,八里桥之役爆发。清军以旗人名将僧格林沁为总指挥,率领由绿营兵与蒙古骑兵组成的三万人,面对英法联军约三千人。英法联军先进攻,僧格林沁

  • 历史上真实的甄嬛:虽不被雍正宠爱,但争气生了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的甄嬛是怎样被雍正看上的,甄嬛在清朝是真实存在的吗,甄嬛在历史上活了多少岁

    小说内容自然是经过了艺术加工,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是否真的有熹贵妃这个人,她真的是雍正最爱的女人?实际上,历史上的确有熹贵妃钮祜禄氏这个人,但很遗憾的是她压根就不受雍正的宠爱,要不是生下乾隆皇帝,她在史书中估计就是寥寥几行字而已。当雍正还是四阿哥时,乌拉那拉氏就是他的嫡福晋,在雍正登基后,福晋也顺理成

  • 清朝正一品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一品官相当今天的什么级别,清朝一品官什么级别,清朝正一品大员有几个人

    分封诸国而在秦朝结束战国之乱,一统天下之后,秦朝吸取了周朝的灭亡,认为分封诸侯国是在消弱中央的权力,为了达到中央集权,从而就建立了一种新的制度。也就是最早的郡县制,在秦律中规定,每一个县的县令任期都不会超过五年,从而削弱了地方的权利,在这种制度之下,能够巩固大秦的中央权力。在经过朝代更替的过程中,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