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水浒传中宋江为何要请卢俊义上梁山呢?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要请卢俊义上梁山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403 更新时间:2024/1/23 18:40:54

五大汉是晁盖心里的最佳人选

晁盖很明显的并不想让宋江接班,具体的原因他没说,但我们能通过一些细节看出。比如宋江为达到目的经常会用上一些损招;比如宋江在军纪方面一向管得不严,只要兄弟们喜欢就行。这也许就是晁盖不看好宋江的原因,感情归感情,但你黑三郎真的不适合当大哥。

在晁盖看来,梁山在宋江手里的发展,最终只能走向灭亡。至于吴用,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位先生和宋江简直就是绝代双骄,珠联璧合。

所以,晁盖更倾向于武夫,所以才鼓励大家抓住“射箭的人”。根据个人行事风格,我们不难猜测,晁盖心中的接班人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武艺高强,二是讲义气。

当时的梁山,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也就这几个人:林冲鲁智深朱仝武松刘唐……其他的要么是人品有点问题,要么是名头不响,要么与晁盖关系并不怎么样(毕竟大多数的好汉都是因为宋江上山的)。

这五人里,林冲和刘唐是老资格且关系与晁盖极好;鲁智深和武松是名头响,能服众;朱仝则是晁盖的救命恩人,且这位仁兄人见人爱,号称梁山第一好人。

这五人最符合晁盖的标准。或许有人会说,刘唐和朱仝打不过史文恭吧!可这是打仗,不是单挑,万一混战中拿下了史文恭呢?

吴用的计谋就一个字……拖

吴用不可能把机会让给那些武夫。

【宋江对吴用很重要】吴用心里明白得很,只有宋江才能让他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其实这个智多星能想到的智谋,大多是一些阴招和损招,也就只有宋三郎等少数人才会欣赏他这种所谓的妙计,还是其他人,估计会一票否决。保住了宋江,吴用的前途也就稳了。

【大多数好汉不服】晁盖死后,吴用与林冲当着大家的面说“咱们拥护宋江大哥吧”,本以为众好汉会纷纷附和,可结果很尴尬:全程就李逵一人发话表示支持!于是,李逵、宋江和吴用三人像演小品一样说,其他好汉则在一旁看着。宋江在尴尬的气氛中暂时当上了大哥。

这说明什么?大家不服啊!晁天王明明已交代好的,有些好汉都已摩拳擦掌想争取了,可这几人却给大家泼了冷水。

【拖,必须要拖】吴用不想很快就去攻打曾头市,万一哪个好汉真的捉到了史文恭,那真是会引起矛盾的。所以,他必须想办法把报仇的事拖一拖,越久越好。于是,吴用以“百日内不宜兴师”为由,先让宋江把这个大哥的位置坐热了。宋江坐得越久,兄弟们就越习惯这种状态,所谓“时间会冲淡一切”嘛。

时间久了之后,吴用或许会说“咱们都已经习惯了宋江大哥,干脆别换人了”。这个可能性非常的大。

请卢俊义成了“拖”的最好理由

一百天是很快的,吴用得找点事做才行。机会终究还是来了,一次聊起大名府卢俊义,吴用眼前一亮,正好可以拿卢俊义来做文章。正愁着没什么事耗时间,好不容易有了请卢俊义这个借口,吴用必须亲自谋划亲自操作。

小说里讲得很明白,卢俊义初次离开大名府到梁山做客是四月,后来卢俊义入伙、梁山准备攻打曾头市的时候已是来年“春暖”时节……由此可以判断,从出发请卢俊义到为晁盖报仇,梁山拖了将近一年时间。

这就是吴用想要的结果。

这一年时间,梁山居然没空攻打曾头市!

请卢俊义的其实也就吴用和李逵二人,难道没了他们两个,晁盖的仇就报不了?

花了八九个月的时间玩弄卢俊义,这期间没空给晁盖报仇?

给晁盖报仇非得等卢俊义?大名府那么大的地方都能拿下,小小的曾头市你们没底气?

一切的一切,只能说明这是吴用有意在拖时间,他想让宋江把大哥的位置坐穿,时间久了,弟兄们也就不好意思抢这个位置了。

吴用的这招“拖”可谓妙极,梁山好汉们果然逐渐适应了宋江的领导。宋江大哥和晁盖就是不一样,大多数人很满意。比如梁山人攻破大名府后尽情在城里烧杀抢劫,这其实就是吴用和宋江送给弟兄们的福利,想借以进一步证明“宋大哥能让你们嗨”。

梁山并不是看重卢俊义的能力才请的他,归根到底就是想找点事做,拖拖时间。所以,梁山名义上是爱才请人,实际上却对卢俊义的生死不闻不问,要不是燕青石秀两次出手,卢俊义早就领饭盒了。吴用与宋江这出二人转唱得真是好,唱得很妙!

更多文章

  • 明朝郡王的封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如果郡王太多封号不够用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郡王封号是什么,明朝郡王加封过程,明朝亲王怎么管理郡王

    至于说封号不够用,这种情况在明朝初期和中期的时候,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而到了后期的时候,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明朝就快要到头了。想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简单来介绍一下,古代的封王制度,以及明朝的宗室政策。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名义

  • 南宋曾经打败过蒙古铁骑,甚至干掉了大汗蒙哥,蒙哥那么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相反,历史上真实的蒙哥,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袖。正是因为他的存在,蒙古帝国暂时避免了衰落的趋势,并且得以继续扩张,最终成为了那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毫不夸张地说,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缔造者,而蒙哥则是蒙古帝国走向极盛的领导者。至于说蒙哥最后战死在钓鱼城外的结局,这其实也不是蒙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

  •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之前, 差点攻下南京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收复台湾足迹,郑成功在哪年收复了台湾

    尽管说到郑成功,大家都会想到台湾、厦门,但是在郑成功的一生中,南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在这里他差点接近成功,接近创造比收复台湾更加伟大的事业。 1658年(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清军一路势如破竹,已经占领了除了云南和四川部分地区之外的所有地方,南明的永历小朝廷也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能征善战的李

  • 明朝末年,朱家一共有多少位亲王?为什么有人说明朝亲王其实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所有亲王列表,敬谨亲王和承泽亲王,奥伯伦亲王和道朗亲王

    对比明朝庞大的宗室数量,三十二位亲王,已经算是极少了。要知道,明朝到了崇祯年间的时候,已经有数十万明朝宗室了。这数十万人,从血脉关系上来说,全都是朱元璋的后代。相比这数十万朱家人的数量,仅仅三十二位亲王,确实已经算是很少了。那么,为什么数十万朱家宗室当中,仅仅只有三十二位亲王呢?这其实和明朝的藩王制

  • 《清平乐》中的宋朝美学:“超然乎尘垢之外,一新天下耳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清平乐》剧照“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剧场小世界,世界大剧场。从这个角度去看一个朝代的文化史,譬如宋代,不免会感到色彩光影纷披陆离,并且表现的方式、形态大不一样。各阶层的人们像是各不相同的文化角色,活动于不同的场合、“圈子”。不说理想、格调,风尚、趣味也是难以一概而言的。宋人生活的结构比较松散

  • 徐达四子,长子效忠建文帝,四子支持姐夫朱棣造反,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身为臣子,辅佐一个明君很重要,但前提是能够选择一个对的人。如果一家人辅佐的不是同一人,那岂不是连家庭和睦都无法实现?明朝重臣徐达与其儿子竟然辅佐了三位不同的君主,徐达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而长子效忠建文帝,四子却是永乐帝的人。如此这般,兄弟对立,他们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徐达:勇冠三军的开国功臣 徐达此

  • 顺治皇帝墓地风水有多好?他一眼看中,明朝两位皇帝曾青睐此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顺治皇帝的墓地图片,顺治皇帝陵寝风水,顺治皇帝墓地风水视频

    中国古代是非常讲究风水命理,出征会选吉日,死后更会选择葬在吉地,以便福泽后代。不同于其他皇帝专门让懂得风水的术士选择龙脉进行安葬,顺治的墓地是他自己亲自选定的。 顺治选中的地方是哪呢?这是一个距离皇宫近百公里的地方,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县马兰峪镇丰台岭(清朝改名为昌瑞山)南麓。这是怎样的地方,顺治为

  • 雷电烧毁紫禁城大殿, 宫女欢欣鼓舞, 希望老天能阻止朱棣做这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修紫禁城,紫禁城是不是朱棣修的,朱棣为什么修复紫禁城

    朱棣 但是,朱棣的性格却比较残暴,他在靖难之役后逼死了很多建文帝旧臣,比如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等人,很多案件涉案者竟多达数百人,而方孝孺则被朱棣“诛十族”,据记载方孝孺一案中被诛杀的人数超过八百余人。而朱棣的残暴不仅仅是针对自己的敌人,对于宫女也十分刻薄和严苛。 方孝孺 朱棣有一个特别喜爱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是民族英雄, 但是明朝皇位继承却由其亲手终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成功从谁的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在哪年收复了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明朝灭亡了吗

    郑成功诞生处 1645年,明朝藩王唐王朱聿键在福建被拥立为新的皇帝,是为隆武帝。而隆武帝的主要支持者就是郑成功的父亲、当时东南最大的军阀郑芝龙,郑芝龙也成了隆武朝说一不二的实权派。因为隆武帝尚无子嗣,郑芝龙让郑森入侍,隆武帝对其十分欣赏,赐郑森国姓,并改名成功,这就是郑森被后世称为郑成功、国姓爷的

  • 重庆修复一尊宋代千手观音,却意外发现暗格,专家打开后欣喜万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远古时代的时候有一种独特的记事方式,就是摩崖石刻。现在一般指的都是人类在天然的石壁上刻画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字,还有石像与岩画。它盛行于北朝时期,每一个摩崖石刻都是拥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以及独特的史料价值。 位于重庆市的大足区,里面就有着许许多多的摩崖石刻,是来自于我国唐末宋初时期的摩崖石刻精品。里面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