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说到郑成功,大家都会想到台湾、厦门,但是在郑成功的一生中,南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在这里他差点接近成功,接近创造比收复台湾更加伟大的事业。
1658年(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清军一路势如破竹,已经占领了除了云南和四川部分地区之外的所有地方,南明的永历小朝廷也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能征善战的李定国刚刚战败,清军集中主要兵力准备一举将永历朝廷消灭。
正当清朝集重兵于西南之时,占据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出于减轻西南军事压力、扩大东南抗清基地的双重考虑,决定发动长江战役,利用手中的优势水军,沿长江溯流而上,如能攻克南京,势必是对满清的极大震动。
1659年四月,郑成功、张煌言率领明军北上,二十八日抵达浙江定海,经过两天的激战,击溃守军,夺取了定海城,将此地作为进军北上的支点,另一方面又让清军误以为郑军要经过宁波。
成功骗过清军的郑成功突然率军北上,从今上海吴淞口进入长江,当时的郑军有三千多艘大船,还有十余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实力不容小觑。而且沿路的守军多是明朝降将,面对郑军的大举进攻,都处于观望状态,既不投降郑成功,也不阻止郑部沿江而上,所以郑成功很快推进到江阴地区。
在江阴,终于遇到了比较像样的阻击,清军用锁链封锁了江面,企图阻止郑军的船只前进,然而这些都阻止不了海战经验丰富的郑军,很快,郑成功的舰队就推进到了瓜州,六月二十六日,少部分船只已经来到了南京城外。
南京近在咫尺,而且守军比较单薄,郑成功应该一鼓作气,攻下南京城,这将是对满清的极大打击。守城的清军自知实力有限,十分焦急,急忙向朝廷求援。
然而,十分接近成功的郑成功却慢了下来,已经来到南京城下的郑成功没有忙着攻击南京城,而是在外围活动。首先,在镇江阅兵,并指示维持镇江秩序,作为样板工程吸引周边的城市来归附,然后还不紧不慢的祭奠了明孝陵,南京都没打下来呢,你跟朱元璋说啥呢?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来增援的清军也一天天的增多,很快形势发生了逆转,清军的实力已经超过了明军,于是城内的清军开始主动出击,七月下旬,清军攻击城外明军的营垒,明军猝不及防,损兵折将。
七月二十四日清晨,清军发动全面反击,水陆并进反攻郑军,长期驻扎在南京城外的明军已经十分懈怠了,虽然郑军英勇作战,但是依然抵挡不住清军的冲击,很快溃败。二十五日,郑成功退回镇江,清点伤亡,二十八日,主动放弃镇江,退出长江口。至此,南京战役以郑军的先胜后败而告终。
在向北发展遭到挫败以后,郑成功才决定往南发展,将台湾作为恢复明朝的基地,将荷兰人赶出了台湾。
郑成功进攻南京的军事意图是十分正确的,如果能够一举攻破南京城,不仅军事意义重大,政治意义更加重大,因为南京作为明朝的陪都,更是南明的首都,能够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清斗志,可惜郑成功在南京城下的犹豫,丧失了一次极好的机会,也许这就是命运吧。